中國與歐盟旗幟與電動車圖示
在調查認定中國的政府補貼削弱歐洲汽車產業之後,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最高達35.3%的關稅,此舉激怒了北京。中國星期三(10月30日)抨擊歐盟的決定,稱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也不接受」,並已就此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交申訴。
「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歐盟官方公報周二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決定,使其正式成為法律,並於隔日生效。此關稅措施將持續五年。
這項關稅措施在月初投票時獲10國贊成、5國反對、12國棄權。德國和匈牙利強烈反對,擔心激怒中國並引發激烈的貿易戰。法國則對歐盟的決定表示歡迎。
「在汽車行業最需要我們支持的時刻,歐盟做出保護和捍衛我們貿易利益的關鍵決定,」法國財政部長安托萬·阿曼德(Antoine Armand)在聲明中表示。
歐盟貿易專員、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周二表示:「經過嚴謹的調查,我們採取了這些比例適當和有針對性的措施,以維護公平的市場行為和歐洲工業基礎。」
「我們歡迎競爭,包括電動汽車領域,但必須以公平環境為基礎,」他說。
這些關稅將在現有10%電動車進口稅的基礎上徵收,合計一般關稅後最終最高將達45.3%。
具體而言,歐盟對中國製造商加征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吉利18.8%,中國國有上汽35.3%。吉利旗下擁有極星和瑞典沃爾沃(Volvo)等品牌,而上汽集團則擁有英國名爵(MG),後者是歐洲最暢銷的電動汽車品牌之一。
這些額外關稅也適用於由外國企業在中國製造的汽車,如特斯拉,其面臨7.8%的關稅。
困境中的企業
德國主要汽車行業協會警告,這些關稅加劇「廣泛貿易衝突」的風險;中國的貿易組織則批評這一決定「帶有政治動機」,同時呼籲雙方展開對話。
歐洲較大的汽車製造商、包括德國汽車巨頭大眾(Volkswagen)批評歐盟的做法,並敦促布魯塞爾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希爾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ueller)周二表示,這些關稅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倒退,也損害了歐洲的繁榮、就業保障和經濟增長」。
受到中國競爭打擊的大眾汽車本周宣布計劃關閉至少三家德國工廠,並裁減數萬名員工。
持續協商與中國的反制措施
歐盟與中國之間仍持續協商最低進口價格等解決方案。
「我們仍對可能的替代解決方案抱持開放態度,」東布羅夫斯基斯說。
中國駐歐盟商會敦促布魯塞爾與北京加快談判,並取消關稅措施。
中國商務部星期三發布的聲明也提到,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歐盟另外面臨中國的報復。中國已於10月8日宣布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高額保證金,還對歐盟乳製品和豬肉產品展開了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
中歐的貿易緊張不僅限於電動汽車,布魯塞爾也在調查中國對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的補貼。
此外,加拿大和美國最近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達100%的關稅,表明西方國家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共同施壓。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的報道。)
本文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