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中國也首次出現「90後」航天員。(法新社:2024年10月30日)
中國宣布星期三(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目標將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對接,而飛船上的三名新航天員乘組進駐「天宮」空間站後將執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在那裡進行數十項科學實驗。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星期三當地時間凌晨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約10分鐘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報道稱。目前,該空間站組合體已進入對接軌道,工作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九號飛船交會對接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神舟十九號計劃在發射後約6個半小時與天宮空間站實現自主交會對接。三艙T型的天宮空間站建成兩年以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是第四次的進駐任務。
天宮空間站是中國從2021年開始建設的一個模塊化空間站系統,是目前在軌的兩個空間站之一。在美國對中國解放軍可能全面控制太空計劃的擔憂下,中國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中國的月球計劃是與美國和日本、印度等國家日益激烈競爭的一部分。
神舟十九號的新航天員乘組由兩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組成,將接替已經在天宮空間站生活了六個月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預計將停留到明年四月或五月。
新任的指令長蔡旭哲於2022年曾參與神舟十四號進入太空的任務,時隔22個月再度飛天,刷新中國航天員重返太空的最短時間紀錄。另外兩名航天員宋令東和王浩澤皆為首次進入太空的「90後」。
宋令東是中國空軍飛行員,王浩澤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工程師,從事火箭發動機預研工作。王浩澤將成為航天員乘組的有效載荷專家,也是第三位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中國女性。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在空間站工作生活期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進行多次出艙活動,開展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實(試)驗與應用,完成空間站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平台設備安裝與回收等各項任務。
中國新航天員將進行太空行走並安裝新設備,以保護空間站不受太空碎片的傷害,而其中一些太空碎片是由中國製造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 2007年中國發射火箭摧毀一顆廢棄氣象衛星,以及2009年美國和俄羅斯通信衛星意外相撞,大大增加了太空軌道上大塊碎片的數量。
中國正尋求通過月球及更遠地方的探測任務擴大其外層空間探索。除了將空間站送入軌道外,中國國家航天局還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其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人類送上月球、並在月球上建造研究站。這將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實現人類登陸月球目標的國家。
中國於2003年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並計劃在50多年後首次將宇航員登陸月球。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今年早些時候已將宇航員再度登陸月球的目標日期推遲到2026年。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的報道。)
本文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