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周末,重磅發布!事關人工智慧

7月26日,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的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了800餘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3000餘項前沿展品及100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新品,規模創歷屆之最。

據新華社26日消息,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慧合作組織。這是中方堅持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中方響應全球南方呼聲、助力彌合數字和智能鴻溝、促進人工智慧向善普惠發展的實際行動。初步考慮該組織總部設在上海。

阿里巴巴發布夸克AI眼鏡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7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發布了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的技術研發進展,並回應了外界對其AI硬體布局的關注。據悉,該款AI眼鏡已完成研發,預計將於年內正式發布。

據介紹,這款夸克AI眼鏡搭載雙芯雙系統和雙電池,並配備可更換電池和換電倉,保證續航需求。此外,為支撐多模態AI能力的落地,夸克AI眼鏡在硬體結構上進行了系統重構,具備通話、音樂、翻譯、會議紀要等主流功能,同時在AI交互、佩戴、顯示與影像、續航等方面實現突破。

有業內人士表示,相比於其他廠商,阿里的最大優勢在於生態整合能力。作為阿里巴巴AI能力與生態協同的集大成者,夸克AI眼鏡將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寶生態。產品具備通義千問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還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飛豬商旅提醒等。

當前,阿里憑藉通義千問躋身全球基座模型第一梯隊,應用側夸克快速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AI應用。夸克AI眼鏡標誌著阿里在AI領域的又一次戰略性下注,代表了其AI to C戰略正從軟體領域延伸至多形態硬體。

同日,上海市智能眼鏡產業聯盟也宣布成立。

xbUOr6jbzYJluNhpwEAiaybatqjfWxxQKW2UHMoquNaRkRmGyWmeCXByjZjtiasyWZyiamxOUg63lFXjulK6uqhqQ.png

上海發放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

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模數引領,智行未來」AI賦能自動駕駛創新發展論壇上,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現場正式發放。

論壇現場,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賽可出行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強生出租汽車有限公司、賽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小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錦江出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首批獲准企業。

有業內知情人士介紹,本次示範運營意味著可以收費,並且是基於法規的主駕無人。之前一個階段是示範應用,可以載人但不能收費。原來嘉定的示範運營是車上有安全員,這一次實際是主駕無人,即車上沒有安全員的示範運營。對於定價,該人士認為,「一般低於巡遊計程車,但不會低於網約車的快車。」

從此前的自動駕駛測試示範應用牌照到此次示範運營牌照,意味著向商業化運營又邁進了一步。與之相匹配的,上海的自動駕駛開放道路也在不斷開拓,根據論壇發布的《上海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模速智行」行動計劃》,到2027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載客突破600萬人次,開放道路超5000公里,具備L2和L3功能的新車佔比超90%。

「AI教父」辛頓發表主題演講

據澎湃新聞,圖靈獎得主、諾獎得主、「AI教父」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發表主題演講再談AI(人工智慧)安全。

CFF20LXzkOztvVAUopryYsd7uU45B7beew3SYU8PVV7vsRN8iafLlojQ2KNDftD02f9KqKy8OFCVqbqyrgS0Sicw.jpg

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

辛頓表示,人類理解語言的方式實際上很像大語言模型,因此人類實際上很像大語言模型,也會產生幻覺,經常編造東西,特別是當他們試圖回憶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時。但他也指出,大語言模型與人類非常不同且優於人類的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應該將軟體與硬體分開,正是這一點讓人們可以在不同的硬體上運行相同的程序,它使得計算機科學能夠成為一個獨立於電氣工程的領域,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那麼程序中包含的知識就是「不朽的」。

辛頓同時指出,數字計算需要大量能量,但它使得擁有完全相同權重的智能體(Agent)能夠非常容易地共享它們從不同經驗中學到的東西,生物計算需要的能量要少得多,但共享學到的東西卻很困難。如果能源很便宜,數字計算就會好得多。

「這引發我的深切憂慮。人類已習慣作為頂級智能存在,很難想像被更高級智能主導。就像飼養虎崽作為寵物,我們必須確保其成年後不會反噬。」辛頓說,人工智慧在醫療、教育、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價值不可替代,單方面禁用人工智慧不現實,建議各國自主開發人工智慧技術,但共享「保持人工智慧良性」的研究成果。

辛頓認為,我們正在創造AI智能體是因為它們更擅長完成任務,這些AI智能體已經具備創造自己子目標的能力。而一旦擁有創造子目標的能力,智能體就會想做兩件事:一是生存,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賦予它們的目標;二是更多的控制權,也僅僅是為了能夠實現我們賦予它們的目標。因此,人類將會擁有想要生存和想要更多控制權的智能體,「而且我們將無法簡單地關閉它們,它們會發現操縱使用它們的人非常容易,我們將像三歲小孩,而它們將像成年人,所以我認為那種當它們比我們更聰明時,我們就能讓某人把它們關掉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它們將能夠操縱我們,並說服那個應該關掉它們的人不要那麼做」。

辛頓表示,如果人類想要生存,必須找到辦法訓練AI,不要讓AI消滅人類。

「我們目前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長遠來看,這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好消息是,這是一個所有國家都應該能夠合作解決的問題。」辛頓最後如是說道。

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傑弗里·辛頓,以表彰他們「為推動利用人工神經網路進行機器學習作出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辛頓是卷積神經網路理論的領軍人物,也被視為由ChatGPT掀起的本輪AI技術躍進背後的奠基性科學家,被譽為「AI教父」。

辛頓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五年,後來成為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並進入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教。辛頓在2013年加入谷歌。因其在深度學習方面的貢獻,他與約書亞·本希奧和楊立昆被一同稱為「深度學習三巨頭」,三人在2018年被授予了圖靈獎。2023年5月,辛頓從谷歌離職。自那以後,他持續公開呼籲謹慎對待AI技術,成為旨在引導AI系統、使其行為符合設計者利益和預期目標的「AI對齊派」的代表。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