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8 月

台海兵棋推演:新加坡將成撤僑唯一生路

據路透社周五(8月8日)報道披露,今年四月,在新加坡一家酒店舉行的閉門台海兵棋推演進行了兩天,約有四十位與會者和觀察員參加,其中包括亞太國家的現任與前任官員、軍職人員與學者。推演一步步模擬了台海危機擴大時各方會如何行動。報道認為,這場此前未公開的兵棋推演發生在中美競爭亞太主導權升溫之際。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讓外界得以一窺各方圍繞台海衝突的應變規劃。

報道表示,過程中,有人主張通過東盟國家的集體行動,也有人直接與扮演美國、中國和日本的代表進行談判,因為他們希望利用臨時的人道空中與海上走廊來撤僑。最終,推演得出的最務實結論是:要大規模且安全地撤離人員,只能依靠由新加坡主導的空運行動。

所謂的「空運橋樑」,就是安排一班接一班的飛機來回接駁,分批將人員撤離台海封鎖區域。這還需要同步解決航線許可、飛行安全協調、機場作業、身份查驗以及落地轉運等一系列細節。簡單來說,東盟的協調固然重要,但關鍵時刻仍需要有能力和渠道的成員站出來承擔,而這個答案就是新加坡。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報道提及據一位與會者回憶說,在新加坡珍唐林酒店舉行的推演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最後關頭新加坡介入後才有了進展。新加坡首先提出了撤離本國公民的方案,隨後又主動提出協助其他國家的方式。

知情人士指出,關鍵在於新加坡長期以來在台灣進行的低調安全合作。由於「星光部隊」長期在台灣受訓,他們能夠利用當地的部分空軍基地和機隊資源來協助撤僑。不過,三名知情人士補充道,推演結束前並未詳細討論新加坡將如何與中國達成協議,也沒有明確說明如何在封鎖下開闢撤離通道,實際操作細節仍有待釐清。

報道強調出,這場此前未公開的兵棋推演發生在中美競爭亞太主導權升溫之際。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讓外界得以一窺各方圍繞台海衝突的應變規劃。多位亞洲和西方國家的武官與安全分析人士認為,這類規劃已是必修課。中國若對台灣動武,很可能將美國捲入其中,其他國家也很難置身事外。

四名知情人士表示,這次兵棋推演不代表任何國家的正式政策,但負責扮演各國的外長與防長的與會者,基本上都依照至少九個政府的既定立場在行動。參與情境除了新加坡、中國、台灣、美國,還涵蓋了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

按台灣移民署的統計數據,在當地近一百萬名外籍居民中,東南亞人大約佔九成四,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和菲律賓,日本和美國的公民相對較少。

新加坡國防部回應稱,他們沒有參與這場「研討會」,也沒有任何官員到場。對於新加坡在台灣的部隊以及面對台海衝突(包括撤僑)的相關規劃,新加坡國防部與外交部均未回應路透社的提問。

中國外交部重申,一向堅決反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包括軍事對話與合作,並表示對這場兵棋推演的情況不了解。

據兵棋推演的主辦方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表示,與會者都是以個人身份出席,因此無法評論討論內容、與會名單或其他細節。台灣國防部與設於雅加達的東盟秘書處均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則表示,他們不清楚國防部是否有人正式參與了兵棋推演。這位官員補充說,美國平時會與盟友及夥伴合作,以維持各種狀況下的備戰狀態,但不宜討論作戰規劃或假設性的撤僑情境。

報道續稱,在兵棋推演結束幾周後,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安全對話論壇上發表演講,稱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強在台灣地區周邊的海空行動,中國用武力奪取台灣地區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

北京則反擊說,海格塞斯和其他川普政府官員是在誇大「所謂的中國威脅」。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更是批評他的演講「充滿挑釁與煽動」。

報道引述新加坡學者湯浩然指出,東南亞國家不能只停留在兵棋推演與緊急應變的討論階段,應該主動建立實質但非正式的對台合作渠道,尤其是軍事層面的互動。他強調,紙面計劃是一回事,真要行動起來還得依靠「門路與人脈」。

新加坡長期以來在台灣有這樣的「接點」,菲律賓也正在補充加強。其他東盟國家是否具備足以在衝突中與台海地區互動的非正式渠道,目前仍有待觀察。

菲律賓外交部對記者表示,他們已有針對台灣地區發生緊急情況的預案,但細節不便公開說明。馬尼拉稱,由於地理上靠近台灣,且有大量菲律賓公民居住在當地,因此對台灣有「合理的關切」。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外交部對此事均未回應,日本防衛省則不予置評。

考慮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最近的「圍台」軍事演習,多名駐外武官與分析人士都認為,一旦中國決定動手,封鎖台灣很可能是第一步,而且這在國際法上會被視為戰爭行為。這對新加坡來說風險尤為明顯。新加坡是金融與航運樞紐,長期接待美國海軍艦艇與偵察機,同時又與中國保持著深厚的文化、外交和經貿關係,因此必須兩頭兼顧。

新加坡部隊從1975年起就以「星光計劃」名義赴台受訓。由於與台灣沒有「邦交」,新加坡官方很少公開談論「星光計劃」。但多位熟悉內情的外交與安全人士都說,「星光計劃」對新加坡的國防仍然很重要。新加坡每年輪調最多約3000名步兵與特戰人員前往台灣南部三座訓練營區受訓。當地的山林地形與馬來半島很像,因此能貼近實戰需求。一名西方安全官員直言,這讓新加坡處於一個「有利位置」,可以同時觀察台灣海峽與南海北部的動態。

A Chinese warship takes part in a military drill off the Chinese coast near Fuzhou, Fujian Province, across from the Taiwan-controlled Matsu Islands, China, April 11. 2023.

中國長期反對新加坡這種赴台受訓的做法,但三位學者指出,新加坡並沒有因此退讓。部分原因就是,一旦撤出台灣地區,就會打破圍繞台灣地區的微妙戰略與外交平衡。新加坡部隊平時也會去澳大利亞、法國、汶萊和美國受訓。根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年度軍力評估,新加坡擁有東南亞裝備最精良的軍隊。不過,一旦台海爆發戰事,部分分析人士與駐外武官提醒說,駐台的新加坡兵力可能會因此受困,甚至可能被中國用作軍事與外交的談判籌碼。

馬來西亞學者黃兆炳去年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中指出,如果台海真的發生衝突,東南亞各國從台灣撤僑將非常困難,因為需要飛機和航線,還得解決許可、接駁、安置等一系列細節問題。

報道最後說,另一方面,中國有強烈的動機希望多數甚至全部東盟國家保持中立。如果中國在意自己在東南亞的形象,就會想辦法讓東盟公民安全撤離。這不僅是為了好看,也最符合中國的外交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