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媒體根據美國《外交家》(Diplomat)雜誌的投書文章,做成頭版新聞稱「漢光演習 美媒批像表演」,引起社會關注,部分媒體也跟風報道。 針對此信息,防務部門強調漢光41號演習依實兵、實地、實時、實裝要求,貼近實戰景況進行演練; 以「表演」負面解讀,對戮力戰備訓練之國軍官兵並不公平。 漢光41號演習究竟是表演或實戰化演練,民間與官方似乎因為立場而有不同看法。
《外交家》是一家政論雜誌,主要提供專家學者發表戰略與安全議題政策研究的園地,文章的篇幅並不長,但學界與政策界也關注這篇來自烏克蘭學者的觀點。 文章原名為「台灣社會沒做好戰爭準備」(Taiwan's Civil Society Is Not Ready for War)為題,內容報道台灣今年的漢光演習雖是史上規模最大、動員超過2萬名後備役軍人,但台灣民防演練仍偏向「表演」(performative)性質。 該篇文章並沒有說漢光演習整個演習是一場表演(show),而是指民防演練仍帶有展示的性質。 但問題在於漢光演習全程重點在於灰色地帶威脅、聯合兩棲登陸及縱深作戰的因應與反制,僅就民防層面展示性否定實兵驗證的演練,的確違反比例原則。
以民防為重點的文章觀點
《外交家》一文作者來自烏克蘭,不確定其是否全程實際參與今年的漢光41號演習,可能僅從媒體報道片段的分析,就寫出這篇文章。 從內容看,作者們從民防觀點檢視今年的漢光演習,尤其是發現民間在整個城鎮韌性演習(包含萬安及民安演習)中,民眾的配合度似乎有所不足,以至於做出台灣民眾尚未準備好戰爭的論述。 這兩位作者可能是具備軍事作戰與民防背景的專家,並且以烏克蘭自身的經驗來檢視台灣漢光演習民防演練。 但是我們都了解,台灣與烏克蘭的民防制度不同,台灣民防法制上就是從屬於警政工作的編組與任務,民防編組並未配備武器,多數執行輔助戰爭的工作。
漢光41號演習的城鎮韌性演習乃分區實施,南部因為颱風而暫停,其他本島及外島地區則分區實施,進行防空演練及疏散救護的作為。 在防空演練期間,少數民眾即使進入避難設施,但還是沒有完全配合進行個人防護作為,而是在避難設施內遊走,讓人產生執行不徹底的錯覺。 這種特殊現象自然會成為媒體報道焦點,旁觀者容易衍生出錯誤的觀察。
漢光演習的性質
國軍各軍種及不同部隊每年都必須接受各種測考及演習,從個人專業技能到小部隊戰術演練、基地測驗及演收、旅戰術對抗,到年度的漢光演習,通常會藉不同目的及形式驗證與強化部隊戰力。 漢光演習是全國軍參與的重大演訓,目的在驗證各戰區防衛作戰計劃是否可行。 尤其針對最新戰略情勢變化,完成計劃修訂,透過兵棋推演驗證其可行性後,透過漢光演習以實兵方式,驗證作戰計劃的可行性。 希望能逐年修改驗證,找出缺點,修改後演練,使戰爭爆髮狀況生效後,作戰計劃可以立即運用。
事實上,從去年演習開始,不論強調「有想定、無劇本」、或者是「無劇透」的說法,都在強調漢光演習針對部隊任務提出各種突髮狀況,考驗部隊的指揮、應變及訓練成果。 如果預先告知部隊演習細節,讓部隊不斷練習,在演習當天正式上場,就會成為一場追求完美的示範演出,而非演習或對抗。 以往漢光演習常以灘岸作戰的火力展示來做為漢光演習的結尾,會針對敵軍登陸狀況,演練海空及地面武器系統反登陸作戰景況。 國軍以各種編製武器針對敵軍登陸,以聯合火力殲滅登陸敵軍,展現武器與部隊訓練的精良,提振軍民的士氣,但仍免不了遭受不符實戰狀況或火力秀的批評。
演習關鍵在於演習的目的,從以往單純驗證戰力及戰士訓練成果,到現今的無劇本實戰化訓練,都是在回應當前情勢變化所擬定的演習目的。 部隊行動不論是預先準備或臨時突髮狀況,都可以考核出部隊訓練成果,不能因為火力展示就否定部隊訓練。 以日本的富士山火力展示而論,日本自衛隊每年在固定地形進行聯合作戰的火力展示,但是日本媒體不會批評日本自衛隊在表演或是演習像表演,因為演習目的不同,表現形式也有差異。
同樣的,以最近的2025年美澳護身軍刀演習(Talisman Sabre)來看,美日澳等國在演習中進行海馬斯火箭及陸基反艦導彈的射擊,有點像火力展示,但也不會有媒體批評這個演習在表演。 因為演習性質在觀摩其他國家的武器性能與訓練成果,也有對友國軍隊展示的性質。 因為沒有展示,就看不到可以學習的門道。 但也沒有國際媒體說這種多國演習演習像表演。
《外交家》雜誌日前刊出一篇來自烏克蘭學者的觀點,題為「台灣社會沒做好戰爭準備」。 (美聯社)
結語
綜合而言,今年的漢光演習不論是在規模、想定及訓練成果上,普遍獲得國內外媒體的肯定。 即使有一些車禍、車輛故障或是後勤的狀況,仍然是瑕不掩瑜。 特別是今年演習有許多的創新之舉,如完整後備旅的動員、縱深及城市作戰演練、大眾捷運系統的運用等,都與民間社會緊密相關。 即使因為想定及課目因素,民防演練無法做到全民參與演習,但媒體報道及民眾的關注,也可以對全民產生防務教育的成果。 與烏克蘭實際戰爭下的民防工作相較,台灣今年演練仍有不足,但未來在以今年演習成果為基礎下,勇於面對問題與缺點,加以精進,不論是軍事防衛或民防的戰力都能迅速提升與強化。
作者沈明室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