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8 月

拿AI「照騙」 外賣商家在怕什麼?

 

  AI生成圖片越來越多,連外賣店鋪都用上了AI門店圖。

  打開外賣軟體,商家五花八門,頭像構成了第一印象。一些別具煙火氣的頭像悄然增多,看起來像是門店實景圖:醒目的招牌、座無虛席的用餐區、排著隊的等位顧客,甚至還有忙碌穿梭的外賣騎手。這些頭像往往還會標明:堂食店、拒絕預製菜。

  如此誘人的外賣店鋪,實際是什麼樣?AI生成的門店圖作頭像是否構成虛假宣傳?外賣平台對於商家頭像使用有什麼規定?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在外賣平台上隨機選擇了上海4家疑似使用AI頭像的門店,根據商戶地址前往探訪,發現這4家店在外賣平台上的頭像均與實景不符,其中有一家川菜餐館在線下是上海菜餐館,店員稱「川菜只是外賣,沒有堂食」。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記者聯繫了三家外賣平台,截至發稿時,京東尚未回復。

  美團表示,美團外賣《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查登記規範》要求,頭圖(店鋪頭像)不能使用商戶牌匾、環境圖、門臉圖等圖片。餐飲商家用第三方AI軟體,生成門頭圖樣式的圖片作為logo,有誤導用戶的嫌疑,平台已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專項治理。另外,針對記者提及的門店,美團已要求商家進行整改。

  餓了么表示,針對於某些外賣門店使用AI生成的圖片作為門頭圖的問題,餓了么成立了專項治理小組,持續推進這類問題的治理,會通過完善規則、技術研發等方式,加強對於此類門店的識別以及整改。

  記者實探:「煙火氣堂食店」多為簡易的炒菜檔口

  「山野人家」有多處門店,既有菜品作頭像,也有亮著燈牌、坐滿食客的門店圖作頭像。點進商家頁面,美團、京東未提供門店實景照片,餓了么有2張實景照片。記者探訪了位於中山北一路的門店,實際只有一間廚房,掛著簡易招牌「山野人家·絕無預製菜」,廚房面積不大,堆滿了食材和鍋具,2個廚師正在大鍋炒菜。

  「山野人家」兩家門店在外賣平台「餓了么」上的門店頭像截圖。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2025年8月7日,上海,「山野人家」位於中山北一路的門店實景。

  「川婆娘」在餓了么的頭像是一家橘色招牌門店,門口站著一些顧客,標明「堂食店、無預製」;在美團的頭像是菜品,相冊大圖卻是另一種風格的門店圖。記者現場探訪,該店位於一間大廈二樓的美食城,內部有眾多外賣檔口,外賣員來往穿梭,個別商家擺出一兩張桌椅,但無人現場就餐,整體環境也不適合堂食。

  上圖為「川婆娘」在外賣平台「餓了么」上的門店頭像截圖,下圖為「美團」上的門店頭像截圖。

  2025年8月7日,上海,「川婆娘」四川北路店實景。

  「米大亨」顯示為一家新店,頭像是綠底白字的招牌下,店內外滿座且排起長隊。根據地址,記者找到一處商場的地下美食城,門店眾多,現場確實有些人在吃飯或休息。然而並沒有「米大亨」的招牌,門牌號顯示的其實是一家自選稱菜的快餐店。

  上圖為「川婆娘」在外賣平台「餓了么」上的門店頭像截圖。下圖為2025年8月7日,「米大亨」所在地址為地下美食城。

  「成都人在黃浦」頭像看起來更為真實,僅有店內陳列和一個招牌「成都人在上海」,並標有「本地熱搜」「全國連鎖」,商家相冊還有一張優雅清凈的茶館圖。記者根據地址找到位於雁盪路的門店,只發現一家名為「儂曉得排骨年糕」的上海餐館,餐館櫥窗玻璃上貼著「排骨年糕大王」、「上海名小吃、二十年老店」等字樣。門店開闊敞亮,臨近下午3點仍有不少人就餐。記者進店詢問,「成都人在黃浦」是否也是這家店,店員以為是顧客外賣自取,隨手指向廚房說「後廚應該在做」。至於為什麼一家上海菜館賣川菜,店員說「川菜只是外賣,沒有堂食」。根據美團頁面的食品安全檔案,川菜、上海菜單位名稱均為上海留戀餐廳。

  上圖為「成都人在黃浦」在外賣平台「美團」上的門店頭像截圖。下圖為2025年8月7日,記者根據其地址找到的門店是一家位於雁盪路的名為「儂曉得排骨年糕」的上海餐館。

  記者檢索發現,美團、餓了么、京東三家外賣平台上均有商家使用AI合成門店圖作頭像,不少顯示新店、可加盟,銷量和評分可觀。社交平台上也有餐飲店AI頭像廣告貼,稱可以定製「有故事感的、市井風」門頭頭像,「把店鋪爆款場景塞進頭像,顧客刷到就像走進店裡,點擊率直接暴漲」。

  美團、餓了么:開展專項治理

  記者瀏覽外賣平台,新入駐的商家格外青睞AI合成門店圖作頭像,平台對此有規定嗎?記者聯繫了三家外賣平台,截至發稿時,京東尚未回復。

  美團表示,美團外賣《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查登記規範》要求,頭圖(店鋪頭像)不能使用商戶牌匾、環境圖、門臉圖等圖片。餐飲商家用第三方AI軟體,生成門頭圖樣式的圖片作為logo,有誤導用戶的嫌疑,平台已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專項治理。另外,針對記者提及的門店,美團已要求商家進行整改。

  餓了么表示,針對於某些外賣門店使用AI生成的圖片作為門頭圖的問題,餓了么成立了專項治理小組,持續推進這類問題的治理,會通過完善規則、技術研發等方式,加強對於此類門店的識別以及整改。

  外賣商家使用AI合成的門店圖作頭像,看似是可以堂食的門店,實際上可能只有廚房,這會誤導消費者、侵犯消費者權益嗎?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匡人認為,判斷商家頭像是否違規,關鍵不在於公眾能否判斷照片是AI生成,而是從常識角度,是否會把所謂的頭像認定為商家的實際經營場所。

  「商家的頭像可以是企業logo、主打菜品或者卡通形象,公眾通常不會認為頭像是絕對符合真實經營的標誌。因此對於店家頭像與實際不一致的情況,法律是可以適當容忍的。」他解釋,「頭像」從功能來說,更偏向於是對某店家品牌整體形象的展示,而非是對具體店家經營場所、衛生條件的客觀反映,比如幾家分店用了總店店面作為頭像,這並不違反常識與一般的消費者認知,公眾消費者是可以理解的。

  他同時強調,店家的頭像照片與門面照片應當區分來看。如果外賣門店在商家信息頁面使用的照片是虛假照片或AI合成照片,則涉嫌欺詐消費者和虛假宣傳。因為該欄目的照片展示是基於《中華人(專題)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圍繞食品的質量、堂食衛生環境等直接關乎消費者核心權益的關鍵指標進行的展示與宣傳,這將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購買哪家外賣的購買決策。

  趙匡人進一步表示,如果商家頁面的照片造假,外賣店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外賣平台也應當負責,首先要對所有入駐商家盡到主動審查義務,其次通過消費者投訴等方式知曉店家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行為的,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糾正,否則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實際生活中,消費者已經接受食品效果圖有誇張美化的成分,不代表實物。那麼門店圖可以美化嗎?

  趙匡人表示,法律實踐中,對於食品樣貌的適當偏差、美化宣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容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八條第一款強調,廣告宣傳不得對商品的核心要素進行虛假或引人誤導的宣傳,如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成分等,具體到食品中,包括食品的衛生條件、主料及配料,而以「吊人胃口」為目的拍攝的食品藝術照、宣傳圖,只要不是在這些核心要素上誤導消費者,通常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另外,欺詐消費者的前提是消費者因受騙而陷入認識錯誤,從而作出不理性的消費決策。而食品廣告圖會與實物有所不符,這是公眾通過常識即可判斷的,通常不屬於欺詐或虛假宣傳行為。

  「商店門面的虛假照片則不然。因為一個商店的門面是否乾淨、是否真實存在,這直接關乎消費者對食品的質量、品質、衛生條件的判斷,直接影響到了消費者是否購買的決策,因此我認為門面照片的造假通常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趙匡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制定了《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將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條規定,用戶使用網路信息內容傳播服務發布生成合成內容的,應當主動聲明並使用服務提供者提供的標識功能進行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