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中共喉舌:一分不能少,緊日子不是吃苦

人民日報今天針對中國各地執行《反浪費條例》發表文章,指有些地方把過緊日子理解成過苦日子,是打著過緊日子的旗號行懶政怠政,本質上還是形式主義。 文章強調,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並不影響幹部收入,合理工資、津貼、社保一分不能少。

這篇以《從『緊日子』里過出好日子」為題的評論文章說,自從中共推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並實施以來,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

文章提到,各地在執行這項條例的過程中,存在一些「誤讀」。 個別地方把過緊日子理解成了過苦日子,厲行節約直接簡化為「能砍就砍」。 這只不過是打著「過緊日子」的旗號行「懶政怠政」之實,本質上還是在搞「形式主義」那一套。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這篇文章強調,從《反對浪費條例》內容來看,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並不影響幹部收入、民生福祉、消費提振。 其中,幹部的合理工資、津貼、社保一分不能少; 教育、醫療、養老、保障房等民生投入不但不能減,還得持續增加。

文章說,過緊日子,緊的是「不該花的錢」。 而黨政機關省下來的錢,可以集中起來辦更多實事。 例如用於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鄉村振興,還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那些關鍵小事上。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花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這才是過緊日子的真正目的。

這篇文章說,怎麼過好緊日子,考驗黨政機關的管理能力。 「少花錢是本事,花好錢是大智慧」,只要敢「打破壁壘、盤活資源」,同樣的錢就能辦更多事,讓「緊日子過出高效能」。

文章最後表示,過緊日子不是降低標準,也不是讓幹部苦熬。 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緊要處,才能用黨政機關的緊日子換來百姓的好日子。

中共今年加大反腐力道,5月中旬發布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要求黨政機關從嚴從簡,帶頭過緊日子,其中重點是整治違規吃喝及嚴格訂定國內公務接待標準等。

圖為上海一家餐廳外鷹架上的勞工。 (歐新社)

圖為上海一家餐廳外鷹架上的勞工。 (歐新社)

此後,一些地方政府在執行時卻「層層加碼」,演變成諸如禁止公務員3人以上聚餐,銀行經理中午被客戶請吃一碗人民幣6元(約0.84美元)的麵條即遭罰款3000元(約418美元)等情事,被批評矯枉過正。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