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於7月30日舉辦政治局會議,會後通報將於10月舉辦二十屆四中全會,並宣布將以十五五規劃作為四中全會的主要議題。 此次政治局會議及四中全會安排,旨在對外展現中共在複雜內外形勢下,選擇「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自信,試圖穩定各界信心。 然而,在確定下半年政治議程安排的同時,也代表中共試圖淡化處理眼前若干重要的政治議題。
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規劃,意欲展現中共戰略自信
本次政治局會議依慣例討論經濟形勢與下半年經濟工作,四中全會的舉辦時間與主題安排也大致符合中共基本政治規律。 在時間上,近20年來,中共各屆全國代表大會的第三次至第六次中央委員會議(即三中至六中)大多是在大會舉辦後的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舉辦一次,且舉辦時間多在9至11月間。 在主題安排上,十五五規劃即將於2026年啟動,程序上需由中共中全會提前審議建議方案,再於2026年提交兩會正式通過後實施,因此在今年下半年討論本屬正常。
不同的是,90年代以來,中共都是在五中全會審議每次五年規劃方案。 這次四中全會將十五五規劃當作主題,其實是將應在五中全會討論的議題移到四中全會。 這固然是因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四中兩次全會都較過去延遲了一年舉行,但近30年來四中全會都會在黨建或國家治理領域提出重要決議(見表一),此次在四中全會處理五中議題,也意味著在二十大的政治議程上,黨建或國家治理議題至少被暫時擱置。 中共是否會在明年中以前舉辦五中全會並處理相關議題,仍待觀察。
7月底舉辦的政治局會議,還透露出幾個直接的政治信號,主要圍繞在營造中共在黨內權力與對外戰略上均皆穩定自信的政治氛圍。
首先,凸顯習近平政治權威的穩定。 政治局會議通報開篇便聚焦討論十五五規劃的重要性。 相關表述展現習近平仍在中國政治議程設定與經濟政策路線上掌握決定權力。 一方面,通報強調十五五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應對內外複雜環境與風險的重要舉措,呼應習近平在3月兩會後對十五五規劃各項安排的持續關注,也說明習仍擁有控制中共政治議程的權威。 另一方面,通報在十五五的內涵描述上高舉習近平路線,除提出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思想外,也納入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共同富裕、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安全與發展等代表習近平路線的關鍵詞。
表一、歷次四中全會時間及主題(1994-2025)(資料來源:筆者自行彙整。 )
其次,展現中共拿捏當前複雜形勢的自信。 近日美中瑞典談判並未獲得重大成果,但兩國同意繼續延長90天至10月底,屆時兩國是否能達成共識仍在未定之數。 而當下美、中也正在就元首會談進行磋商,川普與習近平是否能在10月底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期間順利舉辦會談,將直接影響兩國在經貿、科技管制、人員交流、台灣問題、區域安全形勢等各關鍵領域的互動格局,進而牽動國際形勢的發展方向。
而選定在美中關係未定之前的10月辦理四中全會,說明中共有意對外營造優先處理國內經濟長遠發展布局,並且不受美中關係及經濟疲軟形勢影響的自信形象。 就此,政治局會議也宣稱中共堅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戰略方針。 另一方面,四中全會延續將在8月底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天津峰會、9月初舉辦的反法西斯暨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一系列內外活動安排同樣反映出中共意欲展現「之在我」的自信姿態。
其三,回應中國國內經濟問題。 2025上半年中國國內經濟壓力持續升溫,社會民生問題持續惡化,將攸關未來經濟發展動能的十五五規劃放在四中全會討論,也有助於回應中國社會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會議雖然依慣例聚焦經濟形勢,但在指出經濟上新、舊重大問題的同時,仍未能針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通盤方案。 例如針對影響日益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本次會議雖然提出要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但去產能勢將衝擊原本已經嚴峻的經濟與就業形勢,對此中央似乎仍未有完整方案。 在中共未能對當前經濟難點提出解方的情況下,此次政治局會議將重點放在未來十五五規劃前景,似有望梅止渴的意圖。
四中全會似無意處理重大政治議題
十五五規劃固然重要,但在當前中國現實政治形勢及政治規律上,四中全會其實還應該處理幾個重要議題。 在中共中央確立將十五五規劃作為四中全會主題的同時,其實也反映了習近平可能選擇暫時不對這些議題做出正面回應,並且需要更多時間進行醞釀及準備。 而這些應處理卻尚未列入政治議程的議題,也說明中共在複雜的內外壓力下,對重大政治問題的處置能力及決策效率已然受到影響。 這些議題包括:
(1)解放軍的內部腐敗問題。 自2024年下半年開始的解放軍清洗運動,目前至少確認已經拉下苗華與何衛東兩位中央軍委委員,其規模之大與層級之高几乎動搖解放軍基礎。 近日又傳聞曾受習重用的聯合參謀部前政治部主任、解放軍上將秦生祥可能被調查,反映這輪清洗可能仍在持續進行中。 然而,中共如何為此輪清洗運動定調,以及後續解放軍的人事安排,都是此次四中全會難以迴避的重大議題。
(2)黨建或國家治理問題。 如前所述,慣例上四中全會應提出黨建或國家治理的重大方案,特別是今年中共一方面在黨紀工作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而在持續的反腐整風工作中,因嚴重違反政治紀律或作風問題的中管幹部也在數量上持續攀升; 另一方面,在社會治理上強調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與參與治理,但目前對此仍缺乏整體規劃方案。
(3)習近平延任的政治準備。 在習近平權力穩固的前提下,他極有可能在2027年二十一大時繼續追求第二次延任。 但追求延任需要周延的政治準備,包括提出良好的執政績效、提出重大的政治經濟改革方案、提出具有號召力的政治願景及時程,並且搭配這些議題發起相應的政治運動,以確保中共黨內的忠誠與服從。 相對而言,習在2022年第一次延任前的政治準備,至少包括在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四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中全會提出「2035發展願景」以及六中全會提出「第三次歷史決議」,並在2020年宣稱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重大成就。 就此而言,屬於例行程序的十五五規劃仍然相當薄弱。
在習近平權力穩固的前提下,他極有可能在2027年二十一大時繼續追求第二次延任。 (美聯社)
小結
十五五規劃作為中共推動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方案,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中共選擇以此作為四中全會的主題,在政治意義上相對安全,中共似也有意藉此展現在內外挑戰下仍能掌握施政節奏的自信姿態。 然而,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政策的說明不足,而四中全會不但跳過慣例上應提出的黨建或國家治理方案,似乎也暫時擱置了解放軍清洗、習近平延任等重大政治議題,同時反映中共高層在重大政治議題上可能仍存在回應能力不足、決策速度遲緩的問題。
此外,中共高層的權力變化亦受外界高度關注。 海外關於習近平權力不穩、甚至將提早卸任的傳聞,幾乎與解放軍內部清洗同時出現的趨勢。 此些傳聞雖然頗有誇張不實之處,但中共黨內運作確實也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異常之處。 在這次四中全會中,習近平是否因個人健康或權力鬥爭因素而選擇提前釋出其絕對權力、中共高層的權力結構是否發生重大調整、接班梯隊是否逐漸浮現,這些影響中共未來政治發展的重大問題都可以在四中全會得到進一步的觀察。
※作者王占璽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