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菲印南海聯演 能刺痛中國?

今年8月4日至8日,在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首次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並簽署了2025-2029 全面雙邊行動計劃, 13份備忘錄和協議的合作領域涵蓋國防、海事合作、貿易、數字技術、旅遊、太空合作、文化和科學等。儘管印度和菲律賓在1949年建立了冷戰北京下的雙邊外交關係,但幾十年來,兩國的夥伴關係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象徵性階段,基於相互的善意,但尚未實現其潛力。 這次訪問被認為標誌著兩國關係的歷史性里程碑,增添了菲律賓硬實力優勢,也為印太平衡增添新的一股力量。

兩國關係最初的局限性源於地理距離、不同的地區優先事項以及系統性制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的「向東看」政策(2014年更名為「向東行動」政策)開始為通過東盟框架以及印度的「印太海洋倡議」和「區域安全與增長共享」等倡議進行更有意義的接觸鋪平道路。

國防關係至關重要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在印度和菲律賓慶祝建交75周年之際,分析認為兩國關係正處於質的飛躍階段。 在馬科斯最近訪問期間,印度總理莫迪表示,防務合作是「深厚互信的象徵」。馬科斯則強調菲律賓是印度「東進」和「人民」願景的重要合作夥伴。馬尼拉還在考慮從印度採購「阿卡什」地對空導彈系統。

與東南亞其他幾個國家不同,菲律賓與印度的貿易關係並不牢固。因此,國防和安全夥伴關係已成為新德里與馬尼拉戰略聯盟的核心支柱。這在印度向菲律賓出售「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系統的協議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體現。這使得菲律賓成為第一個從印度採購此類導彈的國家,也是印度首次重大國防出口。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系統分兩批交付,第一批於2024年4月交付,第二批於2025年4月交付,目前已為菲律賓海軍陸戰隊提供了先進的海岸防禦能力。

戰略考量與中國

同樣在軍事領域,在馬科斯總統訪問前夕,印度和菲律賓海軍於8月3日至4日在南海舉行了首次聯合巡邏。印度據報派出了三艘軍艦——「德里」號、「沙克蒂」號和「基爾坦」號——而菲律賓則派出了「米格爾·馬爾瓦爾」號和「何塞·黎剎」號。演習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舉行,這也是馬尼拉為應對中國海上強硬姿態而採取的廣泛行動的一部分。

南海是馬尼拉和北京之間緊張局勢的核心。當然,印度和菲律賓首次在有爭議的南海舉行聯合海軍演習,遭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對。針對事態發展,與印度和菲律賓均存在領土爭端的中國已在南海啟動軍事巡邏,並聲稱印菲聯合演習正在破壞地區穩定。中國國防部表示菲律賓是「麻煩製造者」,與外國勢力勾結,在中國的「內水」中興風作浪。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訪問印度,右為印度總理莫迪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訪問印度,右為印度總理莫迪 REUTERS – Adnan Abidi

此前一直避免直接提及南海問題的新德里如今明確支持遵守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並將焦點集中在維護基於規則的海洋秩序上。 這一轉變標誌著印度在印太地區戰略態勢的演變。

報道稱,費迪南德·馬科斯和印度總理莫迪定於會談重點討論加強海上安全協調和情報共享。

馬科斯在前往印度之前向媒體表示,印度和菲律賓「決心」「維護國際海洋法」。他說:「我們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地區和平與合作,為我們積極開展和不斷發展的海上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分析認為,對印度而言,南海問題已不再是邊緣問題,而是其海上和經濟安全以及地區領導地位主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菲律賓的夥伴關係是印度印太地區雄心的具體體現。

菲律賓的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強調加強威懾以防止戰爭的必要性,他表示:「首先,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通過現代化建設加強菲律賓武裝部隊;其次,要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就像我們與印度合作一樣。」布勞納周四在印度海軍油輪「沙克蒂」號上舉行的招待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沙克蒂」油輪訪問馬尼拉港口並非僅僅具有象徵意義。他說:「它發出了強有力的信息,展現了兩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之間夥伴關係的力量、團結和合作的活力。」

中國:『聯合巡邏』正在擾亂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軍方周一證實其於8月3日至4日在南海進行了巡邏。南部戰區發言人稱中方巡邏是「例行公事」。同時也譴責「菲律賓所謂的『聯合巡邏』正在擾亂地區和平穩定」。

當然, 這次兩國在南海共同行動各自均有考量,印度通過聯合海軍巡邏和向菲律賓提供「布拉莫斯」導彈在該地區的存在,反映出其軍事行動的後續行動,而非僅僅是外交上的結盟。其目的是威懾,並形成一個有效的制衡力量,以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主權主張,而該地區對全球貿易至關重要,每年約有價值3萬億美元的貨物通過該地區運輸。

從菲律賓的角度來看待南海,或稱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的部分西菲律賓海的問題,很顯然,除了越南偶爾介入之外,沒有哪個國家像菲律賓一樣,因領土主張問題而遭受中國 如此多的騷擾。馬尼拉和新德里都認識到需要平衡中國的強勢,因此優先開展海上合作、信息共享和防禦合作,以維護該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

很顯然,實現安全和防務夥伴關係的多樣化,不僅可以減少菲律賓對任何單一國家的依賴,還可以使菲律賓和印度能夠有效應對地區戰略動態的複雜相互作用。

印度、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博弈?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馬尼拉方面通過總統的訪問尋求與印度等域外夥伴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也是有意減少對單一盟友(例如美國)的依賴,希望拓寬思路和區域,並建立多向安全和經濟合作。

或許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既中國方面看這次聯合軍演的意義,或許能看到當事兩國不言而喻的戰略動機。

中國軍事網刊載的文章直言不諱地說:這次聯合演習實際上是一張全球性大國的名片,刺痛了中國的神經。分析認為,印度借菲律賓攪局中國南海意戰略布局顯現。這場軍演背後是印度、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博弈,未來南海局勢的走向,取決於中印菲三方的博弈結果。

印度的目標不僅是成為區域性大國,還希望在全球舞台上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印度希望通過與菲律賓的合作,在南海對中國形成牽制,尤其是在美印關係出現裂痕的情況下,莫迪政府顯然不希望再當次要角色。分析認為,菲律賓方面,他們與印度的合作不僅僅是增強自己在南海的發言權,更是在尋找一個藉助印度抗衡中國的捷徑。菲律賓不再依賴傳統的美國模式,而是選擇與印度站在一起,試圖通過聯演進行更多的政治博弈。

分析進一步指出,美國在這場聯合行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南海是中國的戰略要地,也是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關鍵之地。美國支持菲律賓,拉攏印度,意圖在南海局勢上給中國施壓。菲律賓站在兩大強國之間,選擇與印度合作,顯然是在摸索新的外交途徑。它希望通過與印度建立更密切的軍事關係,為自己的戰略發展添磚加瓦。

更全面的信息

印度教徒報認為,小馬科斯與莫迪的會晤為印度與東南亞的關係傳遞了更全面的信息。從地區上看,菲律賓2026年接手東盟輪值主席國位置,也是東盟-印度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協調國。邀請馬科斯訪印也是為了緩和兩國關係。今年6月,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發表了一些不必要的尖刻言論,將許多東盟國家稱為「中國B隊」,並嘲諷了2009年簽署的《東盟-印度貨物貿易協定》(AITIGA)。

印度和菲律賓已分別討論啟動優惠貿易協定(PTA)談判,表明即使面臨美國關稅和懲罰措施的衝擊,印度仍打算繼續在全球範圍內談判,以建立更加自由化的貿易體制。此次訪問的另一個重要意義也在於告知全世界,印度對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利益並不局限於四方安全對話,印度還注重加強與該地區所有國家的聯繫,特別是在與全球大國共同應對當前地緣政治動蕩之際。「四方安全對話」主要是一個討論安全問題,特別是海上安全的論壇。北京一直聲稱四方夥伴關係對中國懷有敵意。

印度與菲律賓的雙邊關係一度以潛力遙遠、互動有限為特徵,如今正發展成為強有力的戰略夥伴關係。在大國競爭日益加劇、不斷變化的印太地區,這種夥伴關係將有利於印度追求其戰略目標,也有利於菲律賓推進戰略多元化的努力。

法國世界報相關分析也認為,對於奉行多邊結盟的印度來說,關鍵在於提升其在該地區的存在感,尤其是在面對與其喜馬拉雅山脈的邊界劃分而發生衝突的中國時。2023年5月,印度海軍已與東盟在南海聯合參加了演習。印度與東盟十國的貿易額約佔其對外貿易總額的11%。作為「四方安全對話」(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在印太地區建立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成員,印度不僅致力於在該地區發揮經濟和安全作用,也致力於維護自身地位,印度海軍還致力於走出其「後院」——印度洋,「並將雄心轉向印太地區」。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