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7 10 月

中美經貿談判中方提三項訴求 東南沿海出口商評估風險

中美經貿代表近日在吉隆坡舉行新一輪會談。中方據悉提出取消加征關稅、撤銷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及放寬半導體合作審查三項訴求,強調恢復供應鏈穩定與市場信心。美方稱談判「進展可觀」,但部分問題仍待政治層面決定。沿海出口商密切關注協議能否落地,評估政策變動對年底訂單與就業的影響。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在會後表示,雙方「正在朝一份可供兩國領導人審閱的協議文本邁進」,並指出談判重點包括關稅結構調整與高科技出口監管。他稱此次會談「氛圍務實,進展可觀」,但仍存在若干需「政治層面決定」的問題。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同日受訪時強調,華府目標是確保供應鏈安全與市場公平,「合作可以討論,但原則不變」。他說,美中雙方都清楚「穩定經貿關係符合彼此利益」。

中方首席談判代表李成綱會後對記者表示,雙方在部分議題上達成初步共識,並將保持溝通以推進政策落實。他說,這輪會談「理性且具建設性」,顯示雙方都希望在經貿問題上尋求穩定框架。李成綱並指出,美方立場強硬,中方「堅持維護立場堅定」。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次會談主要以閉門形式進行,討論焦點集中於關稅分階段調整與科技領域准入問題。美方提出需建立「可監管的落實機制」,中方則強調「互惠與可驗證執行」原則。

一名參與談判籌備的中國商務部官員透露,中方的三項訴求經多輪內部測算與部門評估,被視為「可落地且具互惠性」的方案。該官員指出,中方希望透過具體關稅調整與科技合作機制,為兩國企業創造可持續條件。

自特朗普於2025年1月開始第二任期以來,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雙方稅率一度超過100%,之後華盛頓將對中方商品的關稅降至30%,北京也將對美國產品的關稅降至10%。但中國10月對稀土金屬實施的新出口管制激怒了特朗普,促使他威脅再次加征100%的關稅。
對此,特朗普警告,如中方不改變立場,美方可能恢復高關稅。隨著中美元首峰會臨近,兩國團隊密集磋商,試圖為高層會晤鋪墊成果。

北京官員透露,若雙方能就關稅調整與技術出口形成框架性共識,下一輪對話可能於11月舉行。

貿易戰令中國商人感到焦慮。福建與浙江製造業者普遍對談判結果持觀望態度。泉州家電出口商林志對記者說:「歐美市場需求不穩,稅率高、成本重,利潤被壓得很薄,如果協議能落地,出口至少能喘口氣。」

對於持續超過半年多的關稅戰,林志表示,目前原材料和運費都在漲:「我們只能撐著。有人說要去越南,但搬廠不是一天能成的事。」

美國總統特朗普出發前往馬來西亞途中對媒體表示,對與中國達成「全面協議」保持信心,稱雙方「都希望讓貿易回到穩定軌道」。他強調,美中關係的核心是可預測的市場秩序,「談得細,事情才會清楚」。北京方面未透露下輪會談時間。

分析人士指出,若雙方能在科技與關稅問題上取得具體進展,將有助於穩定全球供應鏈;若談判停滯,東南沿海外貿企業仍將面臨成本與需求雙重壓力。觀察者認為,北京與華盛頓都在嘗試讓經貿議題與地緣政治降溫,但真正的轉折仍待領導人會晤後確認。

記者:路遙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