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 11 月

最高20萬 中國多地「真金白銀」獎勵結婚

10月27日,微信公眾號「寧波民政」發布消息,寧波市民政部門面向在甬登記結婚的新人發放結婚消費券,發放對象為2025年10月28日-12月31日在甬登記結婚的新人,活動期間每對新人可獲得8張滿500元減125元結婚消費券,共計1000元,可在參與活動的婚紗攝影、婚禮婚慶、婚姻諮詢等婚姻相關商戶核銷使用,名額有限,先登記先得。消息一出,不少新人調侃:「官方催婚,終於從口號變成了紅包。」

寧波並非孤例。2025年以來,全國多地發錢獎勵結婚。山西呂梁為35歲及以下初婚夫婦現場發放1500元現金。杭州、紹興等浙江城市同步推出800至1000元「甜蜜消費券」。廣州白雲區南嶺村更是開出「頂配」福利,如果初婚夫妻雙方均為南嶺聯社戶籍股東成員,可以同時享受村社兩級獎補,婚育補貼金額將分別翻倍至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合計20萬元。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地方直接發錢鼓勵初婚,目的當然是想挽救不斷下跌的結婚率。民政部統計年報數據顯示,中國依法登記結婚的人數從2014年的1306.74萬對下降至2020年的913.10萬對,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僅610.6萬對,創40年新低,結婚率為4.3‰,2025年一季度再降15.9萬對,結婚數銳減直接拉低了出生人口,也讓「先成家、再生娃」的傳統路徑面臨斷裂風險。

那麼,發錢能讓更多年輕人結婚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

iResearch對不婚群體的定量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不婚群體對於婚姻主要存在恐懼心理,佔比達36%。在恐婚原因調查,分別有約44%(平均值)、56%和42%的人認為感情問題,婚後約束問題和育兒問題是他們恐婚的主要原因。

最高20萬  中國多地「真金白銀」獎勵結婚最高20萬  中國多地「真金白銀」獎勵結婚最高20萬  中國多地「真金白銀」獎勵結婚

此外,高房價、高彩禮、高育兒成本也讓「晚婚不婚」成為年輕人的理性選擇。1000元消費券或1500元現金,與動輒數十萬的結婚成本相比杯水車薪,但官方意在釋放「政府願意共擔成本」的信號,配合集體婚禮、公園頒證、延長婚假等儀式感和配套服務,弱化「結婚=高負債」的心理暗示。

人口學專家何亞福表示,多數發錢鼓勵結婚的金額,遠遠低於補貼生育的金額,因而「發錢鼓勵結婚」主要還是一種導向意義。但中國非婚生子女比例遠低於歐洲,絕大部分人口仍是婚內生育,生育與結婚密切相關,因而「發錢鼓勵結婚」,仍具有積極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表示,結婚獎勵進一步釋放了鼓勵適齡婚育的積極信號,同時也是降低結婚、生育、養育、教育等婚育成本的一個體現。

今年5月10日起,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全面實施,婚姻登記地域限制取消,新人領證不再需要戶口本,婚姻登記全國各地通辦,這是政府對鼓勵結婚的善意。

更高層級的支持亦已寫進藍圖。不久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把「投資於人」納入五年規劃,明確提出「倡導積極婚育觀,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並要求「發揮育兒補貼和個人所得稅抵扣作用,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國家可能以鼓勵生育為支點,逐步向婚嫁、住房、就業、養老等領域擴散,開啟一輪系統性的「發錢」動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鍛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