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車市競爭激烈,價格戰白熱化,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也難逃獲利下滑的困境。31日,比亞迪在H股與A股雙雙重挫,創下今年最低價。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警告,保時捷獲利暴跌這一槍或為歐洲車市噩耗前兆,而比亞迪「成長放緩」可能只是大陸新能源車「算總帳」的開端,未來2、3年,新能源車市大淘汰賽恐將非常慘烈。
比亞迪股價失速 成長周期告一段落
謝金河在臉書指出,今年深滬港股表現亮眼,上海股市創下10年新高,多數權值股表現出色,但比亞迪卻跑不動。過去20年,比亞迪一直是市場最活躍的個股,也是多頭指標之一。
雖然今年比亞迪進行分拆,但對股價幫助有限,分拆前的477.8港元成為「遠處明燈」,31日最低跌至97.5港元,是一個警訊。今年騰訊、阿里、小米股價大漲,比亞迪卻力不從心。
謝金河分析,比亞迪股價下滑原因有二:一是巴菲特出清持股,二是比亞迪自創立以來的成長周期已結束。第三季營收下滑3.05%,5年來首度衰退,凈利潤更大跌32.6%,今年銷售目標460萬輛,也比去年衰退16%。他坦言,比亞迪的高速成長似乎告一段落,其內卷不僅卷到自己,也影響到整個市場。

大陸車市不妙 新能源車面臨大洗牌
另一方面,歐美市場也傳來利空,保時捷第三季虧損9.66億歐元(約新台幣350億元),把前兩季獲利全吃掉,前三季僅小賺4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4.5億元),較去年同期暴跌99%。
謝金河認為,保時捷的業績警訊這一槍可能是歐洲車市噩耗的前兆,而比亞迪的衰退則可能是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產業「算總帳」的序曲。
他直言,大陸過去政策傾向房市,造就恆大、碧桂園等房企興起,後來補貼資金轉向新能源車,導致房地產企業倒下大半。隨著大陸「十五五計劃」出爐,聚焦AI、半導體、人形機器人等新科技,資金流向將改變,意味著未來的2、3年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能迎來慘烈的大淘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