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共又推出促進民間投資的新措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鐵路、核電等的建設,甚至可獲准進入商業航天領域。但是多位專家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表現糟糕,中共想靠民間投資來救命,是又一波「割韭菜」,但不會起作用,而民間企業家們已經被中共欺騙無數次了,現在也不會再輕易上當。
中國經濟糟糕 中共試圖吸引民間投資救命
中共國務院辦公廳11月10日公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13項政策措施,包括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鐵路、核電、水電、輸電、油氣管道、進口液化天然氣等項目,以及「有序參與」商業航天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能力的民企「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等,而對於具備條件的項目,民間資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分析,如鐵路、核電、航空這些領域,其本身並不是「真正市場化行業」,而是「具有高度政治風險與低基金回報,甚至可能虧損的國家戰略工程」,過去是完全給國企的,現在允許民企部分持股,但實質上在投資方向、收益和退出機制等方面,仍然是完全受控於中共的。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提到,中國經濟長期靠投資,然而今年的投資出現負增長,包括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都是負的。
「現在因為經濟很糟糕,它(中共)想靠民間投資來救命,所以就把很多過去不準民間投資的行業向民間投資開放,希望藉此讓民間投資大規模湧入,改變了負增長的局面,通過民間投資來帶動經濟走出困境。」王赫說。
據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11月7日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外資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FDI)降至85億美元,比第二季度大減51%;比2022年第一季度的高峰值更是暴跌92%。
中共官方公布的今年第三季GDP年增長率也降到4.8%,低於第二季的5.2%和第一季的5.4%。儘管這些數字普遍被認為有很大水分,但是其下降趨勢卻是明顯的。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在中國經濟整體崩塌的情況下,中共把原來政府控制的部分領域放出來一點吸納民間資本,讓民間承擔研發風險,「中共還是在繼續割韭菜」。
黃大衛也認為,在中國「整體經濟資金循環衰竭」的情況下,中共吸納民間資金實質上是「是一場財政急救行動」,是想讓「民間成為國家級項目的被動續命者」,更是借用民間資本來「進行社會維穩與資金調度」,以穩住社會信心與就業,同時緩解中共財政壓力。
中共的任何措施都不會讓民企真正發展起來
「措施」文件中表示,為「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要清理不合理的「准入限制」,規範「合作新機制」,落實招標投標相關「制度規定」,支持中小企業「加大政府採購」等。
王赫指出,中國經濟是從計劃經濟轉軌過來的,轉軌後,國企和央企佔據了優勢地位,國家各種資源向他們傾斜,真正賺錢的行業都在他們手裡。
「中國的經濟要打開,就要破除國企的壟斷。很多經濟學家就提出來了,要丟掉所有制,所有的企業在市場上自由競爭,公平競爭。」
但是,王赫補充說道:「你要中共完全打破央企的壟斷,全面開放服務業,特別是讓那些賺錢的行業,讓民企來參與競爭,比如說銀行業,電信業,石油開採,這些就涉及到整個利益格局的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的巨大重組,那麼中共在目前來說根本是不可能做這些的。」
他認為,民企在目前中國的處境,包括市場准入這一塊,「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觀」。
謝田表示, 中共從來沒有真正願意放棄對經濟的控制,沒有放棄國企的主導地位,中國民企和私企一旦發展到一定程度,做得足夠大的時候,就都被中共給收編了,「說到最後都是中國政治體制的問題,只要中共的政治體制沒有改變,這些民營企業永遠不可能真正發展。」
他繼續說道:「中共這種挖空心思的想吸引民間投資,吸引人們把錢拿出來,這也就是它現在在經濟下滑的時候的一個痴心妄想而已。」

(示意圖)
中國民企也不會再輕易上當受騙了
「措施」文件中還提到,要加強「監管」,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幫助小微企業「融資」;為關鍵企業上市融資、併購重組落實「綠色通道」政策等等,以「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王赫直言道,中共這種話已經喊了幾十年了,從來沒有解決過問題,「過去幾十年都沒解決,在目前這個情況下它能解決嗎?」
他提到,馬雲在比較風光的時候想搞互聯網金融,結果被中共當局「封殺」了。
今年61歲的馬雲已經被迫「退休」6年了,曾經的「中國首富」,近年來一直過著低調的、遠離企業活動的生活。
王赫說:「中共在本質上是絕不可能改變的,你不可能想像一隻狼會變成羊。所以它這些政策,已經幾十年前都說過,現在還在不斷地說,說來說去都是一些廢話。那麼民營企業家大家也不是傻子,沒有誰去相信它這些事情。」
謝田也表示,中國的企業家,在被打壓這麼多年和被騙這麼多次後,「現在應該是基本上都已經清醒過來了,中共再想把他們『請君入翁』,恐怕不太容易了。」
黃大衛說:「真正的民營企業活力不是靠文件激發,而是靠制度的信任、法律的保護、市場的自治和對個人私有財產的尊重。」
他認為,中共近年來對平台的整治行動和反壟斷執法,讓許多民營企業家被頻繁調查,這給市場造成「濃重的心理陰影」,「民營企業家都明白,法律保護不足的時候,所有政策鼓勵都可能隨時翻臉」。
王赫表示,大家對中國目前的局勢走向、經濟走向,都是「非常悲觀的」,「沒有人敢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長期投資」,「中國未來的不確定性非常高,大家都是非常謹慎,要把錢拿在手裡,拿著現金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