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 11 月

低價傾銷犯眾怒 多國對中國貨雙反調查暴增

  歐洲近日又啟動了針對中國產輪胎的反補貼調查。國際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一年,全球範圍內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即「雙反調查」)暴增。近期新的跡象顯示,北京或將因低價傾銷問題與國際新興市場之間掀起報復性關稅戰。

  歐盟委員會近日宣布,有充分證據顯示,中國的生產商獲得政府補貼後,得以依仗低廉價格與歐洲本土產品展開不公平的競爭。為此,歐委會決定針對用於汽車、輕型卡車和巴士的中國產輪胎啟動反補貼調查。

  路透社報道,這項反補貼調查,是歐盟委員會近期針對中國產品進行的17項新調查中的一個,也是對歐盟商界組織「反對不公平輪胎進口聯盟」的相關投訴作出的反應。該組織指控中國的生產商們,從中國政府那裡獲得了優惠貸款、稅收豁免、贈款以及低廉的土地和電力供應等,導致這些企業能以低於歐盟製造商30%~65%的價格,在歐洲市場進行銷售,導致歐洲生產商遭受了很大損失。而從2021年以來,中國產輪胎的進口量在歐洲上升了51%。

  近年來,世界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紛紛加強對中國低價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尤其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這類雙反調查的案件數量暴增,涉及產品的種類增多。其中,美國與歐洲各國的調查案件佔比較多,但過去對中國廉價商品接受度較高的新興市場,現在也開始採取反制行動,與中方的貿易摩擦正在升溫。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的布據,從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針對中國產品的雙反調查,每半年大約有20至30起;但是在2024年下半年,這類針對中國產品的雙反調查突然暴增到125起,而今年上半年也有79起。

  《日經亞洲評論》的報道指出,隨著各國尋求保護本國產業的意願加強,針對中國出口低價產品的調查正在全球擴散,可能引發中國與墨西哥、巴西等新興市場的新一輪貿易摩擦。

  據日經亞洲的梳理統計,今年上半年美國針對中國的調查共有21起,印度有10起,墨西哥和巴西等大型新興經濟體針對中國貨的雙反調查數量也不少。

  例如:今年6月巴西曾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展開調查;泰國曾於7月對中國的檸檬酸及其它產品徵收關稅;越南也從7月起,開始對中國鋼板及其它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日本則開始調查中國製冷軋不鏽鋼板和鍍鋅鋼板;印度在9月宣布對中國的太陽能零件和手機外殼進行雙反調查。

  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的分析指出,北京當局正試圖透過控制過度生產來緩解國內的通縮壓力,但市場的需求仍然疲軟,出口過剩可能需要時間才能消退。預計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可能會因中國低價貨的傾銷而發生新的摩擦。

低價傾銷犯眾怒 多國對中國貨雙反調查暴增

2024年5月27日,山東省濱州市一家工廠里,工人正在汽車輪胎生產線上工作。(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