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換屆選舉不足一個月便舉行投票,港府連辦39場論壇造勢,卻傳出不少負面消息,包括只准官辦論壇,臨時叫停三家電視台籌備中的選舉論壇,有「只許州官放火」之嫌;傳媒更發現,有出席論壇助選的市民,連候選人的名字也說不出,而相關報道更被火速下架;最普遍的批評則是論壇候選人均是「零互動」和「零質詢」,被指欠缺可觀性。不過,負責辦選舉的高官則滿意官辦論壇的效果,稱達良性競爭目標。
港府在周一(11日)確認 161名候選人全屬「愛國者」的首日,已隨即安排身為政府部門的「香港電台」啟動選舉論壇「攻勢」,連續二十日舉辦39場「愛國者同心治港」論壇,讓候選人可以在官方選題和安排下發表政綱。由在三個選舉界別中競爭相對激烈的地區直選組別打頭陣,於五天內分上丶下午場,為十個地區選區舉辦論壇。
根據已舉辦的八場選舉論壇,在形式上與以往類似,除讓各候選人介紹其政綱外,更設有提問丶辯論丶跟進及總結四個環節;但細節卻與過往大不同,包括論壇主持並非由資深傳媒人擔任,而是改由沒有新聞經驗的藝人代替;在論壇開始時,會要求在場候選人的助選團和支持者齊喊三次「投入選舉,共創未來」的口號,而非喊候選人自己的選舉口號;首日論壇的辯論環節,更出現候選人各自表述已預先準備的問題和答案後,「零質詢」和「零辯論」的情況。
負責主辦選舉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直言「效果理想」,指論壇能讓候選人有機會充分展示政綱和對不同議題的看法,強調選舉論壇是良性競爭和交換意見的場合,已做到讓外界加深認識候選人的效果,達到當局的目標。
不過,在周二(12日)的選舉論壇後,有電視台訪問多名出席論壇的助選市民發現,出席助選者叫不出候選人名字的情況;也有助選團成員承認,是經同鄉會安排參與論壇和助選;更有出席的選民指出,論壇安排過於倉促,他們只是突然被叫來出席活動,不清楚活動的細節。
更惹爭議的是,上述報道在播出幾小時後,內容被大幅修改,有關出席者負評論壇和叫不出候選人名字等訪問內容,分別在該電視台的官網和社交平台專頁被下架,只保留候選人和官員等的報道內容。
「壓力非常大」致取消民辦選舉論壇?
此外,《明報》今(13日)早的政治專欄引述消息指,無線(TVB)丶有線和Now TV三間私營電視台籌備中的選舉論壇,周一突然全部被叫停。該報引述消息人士解釋稱,現時距離選舉只餘下三周半的時間,若候選人要出席六至七個論壇,壓力非常大,希望候選人把精力留在拉票方面。消息更透露,有候選人連官辦的選舉論壇也不想出席。
至於首日論壇候選人「零辯論」和「零質詢」導致內容沉悶的問題,該專欄引述消息指,論壇是由港府主辦,已向各候選人建議,要增加「良性互動」。至於有出席者指通知時間倉促,則是因為論壇安排時間緊迫所致;而有出席者並非當區選民,亦是預期之中,認為外界毋須過分吹毛求疵。
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九龍東的陳進雄今早亦向網媒《集志社》證實,曾收到私營電視台邀請出席選舉論壇,但在本周初被告知因為候選人出席者不足而要取消。他對此感到無奈,強調自己沒有政黨背景,很希望出席選舉論壇宣揚政綱和理念,沒了私營電視台舉辦的論壇,會影響他的選舉宣傳。

13.11 政制局長曾國衛(圖左)滿意官辦的選舉論壇效果,但有媒體發現,出席助選者(圖右)說不認識候選人,該報道內容其後更被下架。 © 片段截圖,麥燕庭提供
在選舉論壇負評如潮之際,有多次選舉經驗丶曾任香港最大政黨民建聯的創黨主席曾鈺成,今早亦在報章撰文講述過往論壇的好處。他憶述,過往自己經常以選舉論壇上的唯一「親中」代表而要以一敵眾,並逐一點名以往在論壇上遇到的「對手」,形容最樂意與李柱銘辯論,指對方用「妙語」諷刺民建聯,能引發他思考應如何反駁和應對。
資深媒體人吳志森在他的頻道上批評,官辦選舉論壇中,候選人討論的問題全由港府設定,經過篩選後再篩選,又有高官監場,更起用藝人擔任主持,同時叫停民辦媒體舉辦選舉論壇的安排,是要做到選舉絕對受控丶不會「出界」的目標。
他更指出,論壇上主持人要求在場人士齊喊推動選舉的同一口號丶候選人所謂的質詢「答非所問」,以及出席者不識候選人名字的報道被下架等事件,不僅未能炒熱選舉氣氛,更凸顯這次選舉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