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穩如老狗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正悄無聲息地從中國各大銀行的產品列表中消失——連三年期產品也在悄悄退場。如今,在售的最長期大額存單,只剩一年期可選。
這場「長存產品退場潮」,直擊銀行對鎖定長期高成本負債的深度焦慮。在利率持續下行、凈息差被壓至極限的背景下,銀行正用行動告訴儲戶:未來存款利率只會越來越低。
長期定存悄然退場:五年期徹底絕跡
曾經穩如老狗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正悄無聲息地從中國各大銀行的產品列表中消失——連三年期產品也在悄悄退場。如今,在售的最長期大額存單,只剩一年期可選。
這場「長存產品退場潮」,直擊銀行對鎖定長期高成本負債的深度焦慮。在利率持續下行、凈息差被壓至極限的背景下,銀行正用行動告訴儲戶:未來存款利率只會越來越低。
長期定存悄然退場:五年期徹底絕跡
11 月 25 日,陸媒報道,中國六大國有銀行已全面下架五年期大額存單。
不僅如此,內蒙古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早前不僅下調利率,還正式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湖北荊門農商銀行也跟進,其特色產品「福滿存」已不再提供。
趨勢迅速蔓延至浙江網商銀行、中信百信銀行、蘇商銀行、中關村銀行等,五年期、三年期產品紛紛消失。中關村銀行公告明確表示: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已下架,僅限存量客戶自動續存。
財經博主「劉大」評論:「直接下架長期定存,比利率倒掛還激進,顯示銀行極度渴望負債端靈活性,不願被長期、高成本資金鎖死。」
凈息差逼近極限,銀行焦慮升級
銀行下架長期定存,核心原因直指凈息差(NIM)承壓。
數據顯示,2025 年三季度,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企穩至 1.42%,雖環比穩定,但已接近歷史低點和經營極限。與此同時,不良貸款餘額升至 3.5 萬億元,不良率達到 1.52%。
專家分析:「息差已經無法覆蓋壞賬率,銀行經營全線高度風險化。」
網易大 V「小談食刻美食」指出,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的差值是銀行盈利壓艙石。然而,政策降息讓貸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下降滯後,傳統「低息攬儲、高息放貸」的模式難以為繼。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解釋:銀行下架長期大額存單、壓縮定期存款,是為了降低負債成本、保護日益縮水的凈息差。
銀行用行動預測未來利率
長期定存消失,不只是對當前盈利壓力的反應,更是對未來利率走勢的「投票」。
「劉大」分析:銀行不再鎖定五年期存款,是擔心未來利率持續下行。寧可將資金期限縮短到一年,也要保持負債端靈活,隨時調整成本。
換句話說,銀行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儲戶:未來利率只會更低。
甩房產、溫和催收:全方位焦慮暴露
不僅在負債端動作頻頻,銀行在資產端也忙得不可開交:
大型銀行和地方銀行加速甩賣法拍房、抵押房
對逾期貸款客戶採取溫和催收,只要緩慢還款即可
目標是快速回籠現金流,減輕賬面壓力
「劉大」總結:從取消長期定存、凈息差收窄,到快速甩房,銀行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利率零時代提前布局。
非顯性風險累積,系統性危機隱現
專家指出,中國銀行業當前正面臨「雙重夾擊」:收益端收縮,風險端承壓。
主要風險包括: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中小銀行高風險敞口
一旦多點同時爆發,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更可怕的是,六大國有銀行的財務報表與真實經營狀況存在差距,「六大行的經營現金流已趨於枯竭,上半年部分銀行甚至出現負數」。嚴格審查取款的普遍現象,也印證了銀行現金流緊張的現實。

利率零時代逼近,普通人該怎麼辦?
在這樣的環境下,反直覺的理財策略更穩妥:
如果你有長期閑錢,現在是鎖定尚存長期定存產品的最佳時機
即使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倒掛),在未來利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現在鎖定的長期利率,將是未來幾年保住相對較高無風險收益的穩妥方式
總結來看:宏觀經濟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利率高低,而是需求不足與信心不足。單靠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和投資,效果已接近邊際效應極限。
換句話說:未來幾年,你在銀行能掙到的利息,只會越來越少,選擇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