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8 11 月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難以想像,一座GDP破萬億的經濟大市,居然屈居三線。

01 最憋屈的萬億城市

2024年,唐山GDP達10003.9億,成為河北第一座GDP破萬億的城市;並先於溫州、大連、徐州等一眾強市,晉級為中國第27座萬億城市。

今年,唐山更是猛踩油門,前三季度GDP增速高達6.2%,在所有萬億城市中排名第二;具體到第三季度,更是在萬億城市中遙遙領先。

然而,這樣一座經濟強市,在《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中,與棗莊、安陽等城市位列同一等級,成為唯一一個被列入三線的萬億城市。要知道,就連同省GDP不足唐山一半的保定,都躋身二線城市。甚至,在最新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單中,唐山被排除在三線之外。

唐山可能是中國最憋屈的萬億城市。

實際上,作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的百年工業重鎮,唐山的實力被極大低估了。

這裡誕生過中國最早的現代煤礦(開平煤礦)、水泥廠(唐山細綿土廠)、火車製造廠(胥各庄修車廠,後叫唐車公司),矗立過中國最好的大學(唐山交通大學),還培養出中國最優秀的工程師(詹天佑)。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巔峰時期,唐山一個市的GDP甚至比浙江整個省的還高。

不過,作為一座「因煤而起」、「因鋼而興」的城市,唐山的發展也經歷過多次大起大落。

唐山位於華北平原地震帶,活躍的地質運動帶來了豐富的礦場。從近代化之初,唐山就憑藉資源優勢走上了重工業的道路。到新中國成立,唐山依靠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形成了以煤炭,鋼鐵,化工,食品,紡織,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達到了2.83億元。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到1975年,唐山市區已經聚集起百萬城市人口,成為遠近聞名的華北工業之都。

然而1976年,一場7.8級的大地震幾乎將唐山夷為平地。儘管震後,唐山迅速恢復生產,但在這片廢墟上重建新唐山,足足耗費了將近10年。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猛增,伴隨著住房、汽車需求升級趨勢明顯,鋼鐵熱潮滾滾來襲。唐山鋼鐵企業數量集中爆發,迎來重振機遇。

2005年,中國粗鋼產量首超3億噸,河北以7386.4萬噸的產量排名全國第一,其中一半由唐山貢獻。也是在這一年,唐山經濟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超過石家莊躍居全省之首。

2009年,唐山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8位,力壓鄭州、西安、長沙、福州、合肥、濟南等一眾省會城市,以及南通、東莞、泉州、常州、煙台等一眾經濟強市,迎來高光時刻。

但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隨著中國產業提檔升級,2013年後,受產能過剩、環保限產等因素影響,鋼鐵行業步入寒冬,唐山經濟也一度受影響。2005年至2011年,唐山GDP從2000億跨越到5000億用了6年;2011年至2021年,從5000億邁入8000億卻用了10年。

驚喜的是,自此之後,唐山經濟實現強勁反彈,僅用了3年,GDP就突破了萬億大關,上演了一場驚天大逆襲。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通觀當前27座萬億GDP城市,入圍者或為一線城市,或為省會城市,或為長三角、珠三角、膠東半島等地的工業強市或沿海外貿強市,唐山不屬於上述任一行列,且近年在轉型重壓之下前行,依舊邁入萬億陣營,經濟增速在全國遙遙領先,不可謂不勵志。

唐山究竟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02 打造鋼鐵界的「新能源汽車」

追本溯源,過去幾年,唐山經濟大幅提速,一方面是受益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另一方面,在承壓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產業結構優化。

鋼鐵產業是唐山的城市命脈。據統計,唐山鋼鐵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的半壁江山。可以說,鋼鐵產業轉型升級事關城市未來命運。當地政府敏銳鋪捉到鋼鐵產業綠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趨勢,全力打造精品鋼鐵支柱產業。

精品鋼號稱鋼鐵界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含量大、附加值高、綠色低碳,被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機器人、無人機等尖端領域。這些領域對材料的強度、耐腐蝕性、輕量化等性能要求極高,直接拉動了高端鋼材的需求。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精品鋼鐵需求量預計為2.15億噸,到2030年將達到3.05億噸,處於高速增長階段。

唐山打造精品鋼鐵的核心路徑是主動調整產品矩陣,從過去以普通鋼材為主,轉向重點發展高強汽車板、電工鋼、高端家電板、特種板材等「雙高」產品。其中,僅津西鋼鐵已擁有30餘種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佔比超過70%。

同時,唐山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聚焦下游產業需求,研發高強度、輕量化、耐腐蝕的關鍵材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津西鋼鐵研發的熱軋鋼板樁,在深中通道展現了超強穩定性,被贊為「定海神樁」;

河鋼浦項汽車板項目生產的GA鋼板寬度居全國之最,填補了河北省高端汽車板生產的空白;

唐鋼研發的750兆帕級熱軋傳動軸用鋼,達到國內最高強度級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首鋼京唐成功軋制0.75毫米超薄規格產品,成功實現「薄如蟬翼」的鋼鐵精度;

……

到2025年,唐山精品鋼鐵產業將達到萬億級產業集群規模。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山推動精品鋼鐵向高端裝備製造、現代化工和新型建材及裝配式住宅等下游領域加速延伸,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格局。例如,中車唐山公司生產軌道列車、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製造特種機器人,都離不開本地供應的高強度鋼材、特種鋼材。

尤其是機器人產業,唐山一面藉助當地鋼鐵材料優勢,另一面充分發揮其先天區位優勢——毗鄰京津,探索出一條以 「市場換資源、空間換技術」的新興產業發展路徑。

唐山地處京津冀「金三角」區域,是連接京津冀三地的重要交通樞紐。自2014年以來,唐山深度對接京津,共實施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886項,總投資5377.80億元,承接京津總投資居全省前列。

在機器人領域,唐山實踐「京津研發、唐山轉化」模式,僅2024年就引進京津科技成果78項,吸納技術合同交易額168億元。

如今,唐山已形成集研發、生產、服務於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產業規模全省第一。其中,焊接機器人產業集群規模全國第一,消防救援、搶險救援等機器人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匯聚了開元集團、開誠智能等行業龍頭企業。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總的來說,作為一座依靠煤炭興起的資源型城市,資源稟賦、路徑依賴、臨近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哪一點都使得唐山的轉型變得困難重重。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唐山依然能夠破繭成蝶,在鋼鐵的骨骼上生長出新的產業翅膀,非常不容易。

03 另一張王牌浮現

唐山另一大優勢還在於港口。

出乎很多人意料,唐山港是中國吞吐量第二大港口。

唐山港自1992年首次通航,經過30餘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港三區」(曹妃甸港區、京唐港區、丰南港區)格局。其中,曹妃甸港區作為「鑽石級」深水大港,擁有渤海灣內唯一可停靠40萬噸級巨型礦石船的碼頭。

2021年,唐山港貨物吞吐量7.2億噸,超過廣州、深圳、天津等港口躍居全國第三,成為北方第一大港。2022年,唐山港貨物吞吐量又超過上海晉級全國第二,僅次於寧波舟山港。2023年,唐山港邁入8億噸大港行列,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個年吞吐量超過8億噸的港口。

這樣亮眼的成績,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這與唐山港的主要貨物貿易結構有關。唐山港是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原材料貿易港,以煤炭、鐵礦石、石油、天然氣及製品、鋼鐵等為主要對象,這些商品容易抬升港口貿易「噸位量」。

但與此同時,唐山港的「含金量」卻待進一步提升。

憋屈,中國唯一淪為三線的萬億城市,又被降級了

一是,唐山港接卸貨類以煤炭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為主,貨源結構較為單一,容易受到經濟周期的波動影響。反觀吞吐量第一的寧波舟山港,綜合性大港的表現更具韌性。

二是,唐山港的集裝箱實力整體有待加強。俗話說,港口大不大,就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就看集裝箱。2024年,唐山集裝箱吞吐量不到寧波舟山港的1/10,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不過,藉助世界第二大貨運港口,打造綜合貿易大港,拓展產業腹地,助力臨港經濟和海洋經濟騰飛,唐山有望迎來再度爆發的機遇。

這背後的關鍵在於,將通道經濟變成樞紐經濟。

1.依託港口優勢,發展臨港產業。

臨港產業是「樞紐經濟」的基石,最好的模式是形成「前港後廠」的高效格局。圍繞「精品鋼鐵、裝備製造、綠色化工」三大主導產業推動產業帶向沿海延伸布局,讓原材料在臨港園區內實現從「原料」到「材料」再到「部件」的多次增值,提高港口貿易含金量。

2.做強貿易功能,打造高端業態。

唐山港可推動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的交易、結算環節本地化。通過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善價格指數體系,努力從國家「戰略通道」升級為具有定價話語權的「綜合貿易大港」。同時,跨境電商是未來外貿增長的關鍵,可利用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的政策優勢,積極打造「外貿基地+跨境電商+跨境物流」的新模式。

3.發展多式聯運與內陸港,拓展經濟腹地。 

樞紐的輻射能力直接決定了其經濟規模。唐山港可將服務網路向內陸縱深延伸,打造無縫銜接的陸海聯動體系。同時,在內陸港推廣「一單制」多式聯運單證,極大提升物流效率和對高附加值貨源的吸引力。最終目標是構建一個以唐山港為核心節點,輻射華北、西北乃至蒙古、俄羅斯的陸海立體物流網路,將經濟腹地從沿海延伸到廣闊內陸。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