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科学城建设“先上车后补票” 五天五层创“平度速度”
一座容纳万人的新建民办大学校园,6座16-23层大楼,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6个月,超越了“深圳速度”,被冠以“平度速度”。如此非正常,违背科学及建筑规范的“速度”,就发生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位于平度市南村镇的青岛恒星科学城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工地。直至6月18日晚8点左右,该校区发生一起大二学生自杀事件,该项目建设“先上车后补票”的问题才浮出水面。
“平度速度”超越“深圳速度”
宣传资料显示,青岛恒星科学城共分4期,总投资108亿元,占地847亩,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定位为新型产教融合园区,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线,试图打造应用型本科高校示范区。按照规划,全部工程建成后,在校学生规模将实现万人以上,引进研究生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00人以上。
“深圳速度”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设集团公司第三工程局原局长张恩沛率队承建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三天一层楼”的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然而,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负责工程建设的负责人却告诉记者“我们五天建五层楼”,创造了建筑史上“神迹”。
“五天建五层楼”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位从事多年现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周先生表示惊讶,“每一层浇筑好后,楼板及梁柱没有五天的凝固期(注:一般要求是7天,不包括养护期),根本无法在楼面上立上一层楼板及梁柱模板,如果强行立模板,那么顶柱的底部会压烂混凝土,使顶柱底部直接压到钢筋,钢筋结构跟混凝土就凝固不成一个整体,这是非常危险的施工工序,会带来重大安全事故,为《施工规范》不允许的。”
由于该项目工程部分是20层以上的建筑,记者问是否为桩基基础,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负责工程建设的负责人则称是整板基础。“20层以上的建筑物,如果不是桩基基础设计,那么在建设规划和审图环节即不会通过。”一位在建筑类央企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告诉记者。
该工程师强调,20层以上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