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他們告訴你要合群,你千萬不要聽

本文摘自:《即興演講2:女性如何提升影響力》

作者:[加]朱迪思·漢弗萊

從小到大,我都不安於現狀。我們家有姐妹五人,她們四個總是一起滑冰、滑雪、逗寵物以及和英俊的男孩子約會、露營、在營地認識新朋友。但我對這種年輕人之間的娛樂活動絲毫不感興趣。有一天深夜,我躺在床上,毫無睡意,數著自己剩餘的日子,計算這種單調乏味的日子還要忍受多久。

我家住在一個很小的鎮子上,那裡沒有公交,沒有火車,更沒有計程車。我常常幻想自己一路狂奔到鎮子大路的盡頭,招手攔下一輛公交車,讓它載我到遠方。

fictY81szzG0w18uS1GPCcFice3WiaMLOCpFz8xd4GyzsibETNc3FibR02g

當時,我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學習小提琴。音樂把我帶出了那個閉塞的小鎮,帶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在這裡,我孤身一人,卻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己。這個世界充斥著音樂,高手如雲,老師對我信任有加,學校對我的音樂才能視若珍寶。儘管我的父母態度強硬,他們覺得音樂家放蕩不羈,因此不希望我走音樂這條路。但我堅持自己的選擇,自食其力,在經濟上實現了獨立。通過兼職、貸款、爭取獎學金,我設法自己交學費、賺生活費,最終拿到了兩個學士學位。

這種自主將我推向了更大的平台。我讀研的時候買了一輛凱旋牌摩托車,還在社區教一門有關「女性主義」的課程。我大學時的男朋友稱我為「現代女性」。年復一年,因為這些經歷,我在眾人面前展示自我時越來越自如,我也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大多數女性迫於社會壓力而選擇合群,也就是靠他人的認可來定義自己。說實話,那些按照別人的期望行事的女性過得往往比我容易得多。但如果想在生意場上開疆拓土,女性就必須直面嚴峻的現實:男性能輕而易舉地站在聚光燈下宣示自己的地位,而女性的社交習慣讓她們無法像男性那樣自如地面對眾人的目光。只有充分了解這些差異產生的影響,女性才能超越自我,展現領導者的姿態。

01.人們總是告訴女性要平庸、合群

讓我們從上學時的社交互動談起。在《朝九晚五:商務談話禮儀和技巧》(Talking from 9 to 5: Women and Men at Work)一書中,作家黛波拉·坦納(Deborah Tannen)談道:「人們認為男性應該鋒芒畢露,著重展現自己的優點,隱藏自己的缺點;女性則應該謙遜、不奪人眼球,她們應當表現得和其他人差不多,而不是與眾不同。可女性這樣做卻會讓她們顯得缺乏自信。」

打童年時起,女孩子就知道表現得太過自信會讓自己在同齡人中不受歡迎。如果哪個女孩子對自己的成績太過自豪,那麼女生小團體就會孤立這個女孩,嘲諷她「她太傲慢了」或是「她以為自己是誰」。如果一個女孩子告訴別人應該做什麼,大家會覺得她「專橫」。身為女孩,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我們不應該過度展現自我或者太過成功。對於這一點,我在用獎學金報名修習第二學位——英語文學的時候有過切身體會。我打電話回家,本來是想告訴家裡這個好消息,可我的父親卻勸我:「別拿那麼多學位,否則男人都不敢喜歡你了。」雖然這並沒有讓我在學習的道路上停下腳步,但有時候我難免會想,或許父親說的是對的。

我的女客戶向我描述過她們的經歷。一位女性高管曾告訴我:「我總是想要抬高別人。高中的時候,老師經常安排我做一些領導工作,這讓我覺得很尷尬。我做事時,如果涉及個人成就,我會試著少提及我的成績,而多去頌揚別人,認為這樣人們就不會對我產生逆反心理。我總是說:『我的成就不值一提。』直到現在,我還總是這樣看低自己。」另一位叫特里的女士回憶起童年時十分悲傷,她說:「我小時候安靜又害羞。我記得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那時候,充當領導者角色的我興奮極了。我當時幾乎是在朝一個朋友大喊:『我們做這個。』又和另一個朋友說:『你站在那邊。』我感覺好極了。但我媽媽聽到後,斥責我說話太過直接、大聲。她說:『特里,聲音小點!』從那以後,我說話的聲音就一直很小。」

35DR9TCquXQ5VT5ic13VBDZVicD3oCQPXKekgEuIeuLoPNV8ZmcZmkmw

一直以來,女孩們被教導說話時不能咄咄逼人,不能太過直接。我們家一共有五個女孩,媽媽常說:「不許拌嘴!不許吵架!我生五個女兒不是讓你們來吵架的,是讓你們做彼此最好的朋友。」在這種規範下長大的女孩,遵守資源、權力均分的原則,家庭鼓勵女孩們保持平凡、一致,以確保每個人獲得的成就和社會地位都差不多。

多琳·洛倫佐(Doreen Lorenzo)是一家創意產品社會化電商公司的總裁,她也同意這一觀點:「比起男孩,人們更喜歡教女孩要懂得合作。我認為女孩們在學校學不到如何變得自信。在高中,女孩們大多想加入各個小圈子,所以不會做任何越界的事。男孩們大多喜歡往運動方面發展,所以更願意冒險。」2 這種包容反而害了女性,讓她們在能夠脫穎而出的時候不敢勇敢地站出來,由於男孩經歷過各種起伏,這讓他們在競爭最高職位的過程中擁有了一種社會動力。

即使年少時是「假小子」,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女孩似乎也會回到「正軌」。一位女客戶告訴我:「在我字斟句酌的時候,大腦里總有兩個想法,一個推我向前,一個拉我回來。我害怕變得大膽、高傲、有闖勁。小的時候,彷彿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參加過許多校園競賽。可升入高中以後,我安靜了許多。等我再大一些,性別認同開始對我產生影響。我不喜歡自己小時候的那股闖勁了,於是試圖對此做出彌補。」

02.女性不願彰顯自我

童年時期養成的習慣會伴隨我們進入成年。在董事會或其他商業場合中,女性被眾人的目光鎖定時會感到十分不自在,更不要說發表不同見解了。

女性經理和高管通常更喜歡指導和培養他人,因為這樣她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而不是自己身上。例如,她們和自己的團隊成員討論問題時會十分放鬆,因為此時權力是平等下放給每個人的,她們能自如地做出有價值的引導並接受成員積極的反饋。女性還十分願意充當團隊中的「工蜂」,因為這樣她們不必站出來發表意見。大多數時候,她們更像是幕後工作者。

但當她們不得不發表意見,以此獲得他人的尊重時,女性的社交風格往往令她們退縮。英國聲樂教練帕齊·羅登堡(Patsy Rodenburg)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演講的力量:職場女性和她們的聲音」(Powerspeak: Women and Their Voices in the Workplace)。作者在文中寫道:「男性交流時重視領地意識;女性交流時總在弱化、否定自己的影響,為他人做鋪墊,她們毫無領地意識。」據羅登堡解釋,這種「弱化」會影響女性的用詞、女性的思考模式、女性表達意見的方式,甚至還會影響女性的站姿和坐姿。這種謙遜的行為不僅會對年輕女性的性格產生影響,還會影響大多數年長女性。

cfVop4mdq0ibLvnibibv3LnphVmpPES1ESiczWx8yicbFHUnmglLwoU23PQ

我培訓的許多女性高管都不願意「站在聚光燈下」,因為那會令她們感到尷尬。當過多目光聚焦在她們身上時,她們反而會底氣不足。我觀察過一位 CEO,在接受培訓之前,她站在聽眾面前時並不直面聽眾,而是將頭微微偏向一側,像是在徵求別人的同意。她身體搖擺不定,說話聲音又輕又細,聽上去猶猶豫豫的。這還是她在講述自己公司的卓越成就的時候。事後,她自己也承認,感覺自己站在眾人面前時就像一個冒名頂替的騙子。

這種不習慣是所有女性的通病,它讓女性在眾人面前時十分緊張、不願意在會議上發言、爭取晉陞機會時躊躇不前、只想觀察別人自己卻不願發言。在漢弗萊集團,我們目睹了無數不願走上舞台接受眾人目光的洗禮的女性。

並非所有女性都不願意展示自我,但是我接觸的許多女性都說她們會避免成為眾人的焦點。這對女性來說是個普遍問題。當她們無可避免地成為焦點時,她們會想辦法避開眾人的注意,或者弱化自身的力量。有些女性還沒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但如果一直蜷縮在自己的保護殼裡,她們將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

這些行為反映出女性在交流溝通時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是過於強大、成功、自信的人。她們採取的社交策略是合群而不是特立獨行。上述場景每天都會在各大公司中上演,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女性職場人容易止步不前。一般來說,女性不想成為眾人的焦點,也沒有「要站在舞台中心」的想法。她們更習慣於站在一邊,襯托別人的優秀。

03.如果不大膽展示自我,就無法脫穎而出

我們聽到最多的規勸就是要我們合群,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學著「鶴立雞群」。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擯棄刻意貶低自己的習慣,試著習慣被別人認真傾聽。你要認識到,只有你的影響力大到足以影響他人、能讓別人聽從你講的話,你才能在生意場或其他領域有所作為。

uZxOkjDCUVTQuAPaeWAra8KtAyiavYSLdnFSMa0lEe9ibAsuet2K7FhQ

要想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在眾人面前展示自我,敢於在任何場合大膽發言,我們要清晰有力地將我們的想法說出口,說服大眾,以此改變我們過去留給他人的社交印象。這意味著困難來臨時,我們不能退縮,要拿出「向前沖」的精神。

對於想在更高層次上獲得成功的女性來說,「登上舞台」促使她們做出改變,讓別人傾聽她們,讓自己敢於爭取晉陞機會。本書將教你在眾人面前大膽地展示自我。

敢於展示自我,你才能脫穎而出。

G5Qia4l0DrUh6LLZUV3hP7FND1qia5ic4r5cRgFrUDshzgkEpqrGM38nA

《即興演講2:女性如何提升影響力》

作者:[加]朱迪思·漢弗萊

人民郵電出版社

豆瓣鏈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21225/

京東鏈接:https://item.jd.com/12738951.html

噹噹鏈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3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