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藝術大師鐵維偉的遼瓷作品正在走向世界

一、古代遼瓷與遼人

55afd60e3f644db59e330dd8b1e01dcf

遼瓷是遼代名瓷,是中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窯口。1000年前,遼太宗耶律德光於大同元年(947)建國號為遼。隨著遼朝的建立大批能工巧匠的到來,遼瓷就在這片南北各殊,四時各異的土地上孕育而生。

遼代陶瓷淳樸厚重的外形得益於遼國工匠在工藝上繼承了唐朝傳統的制瓷技術,吸收了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區工藝的精髓創新出來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陶瓷藝術。其突出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草原民族氣質,既反映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剛烈的性格,又凝聚了中國北方漢族與少數民族相互融合的文化內涵,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縮影。

古代遼瓷所用瓷土,大多是就地取材。如遼寧法庫窯附近有大量的瓷土資源,其他幾座主要產瓷地區同樣也是就地取土。有了方便的材料一批遼國的工匠開始了對遼瓷的探索製作。由於這批工匠大多都是遼太祖時期至遼世宗時期多次對定州進行掠奪,致使大批定窯工匠到了遼地,充實到各個瓷窯中,包括遼陽的冮官屯窯,河北,賞析一帶的瓷窯即歸遼國所屬,這些工匠成了這些窯場的技術主力,遼瓷也在這個時期迅速的發展起來。由於工匠製作的多樣性,制瓷技藝的地域差異性。使得遼瓷在燒造之處就集各方之所長,製作方法,造型之多在同一時期可謂獨樹一幟。遼代陶瓷器型多種多樣,幾乎無所不包。甚至比當時中原瓷器類型還要多。總體上可分為壺類、瓶類、盆類、碗類、盤類、盞類、燈類、爐類、文房類、玩具類燈。在器型中,實用的白瓷較多,其中最具遼瓷特色的是壺類的雞冠壺、瓶類的梅瓶、盤類中的海棠花式三彩盤。如果說遼瓷的精髓體現最妙的器型當屬「雞冠壺」沒有什麼比「雞冠壺」更能代表契丹民族了,後世一旦提起「雞冠壺」三個字,一般人都會想到遼闊的草原上極具游牧風情的大遼國,雞冠壺既是遼時期高超制瓷業的體現,同時也反映了遼時期人們日常生活器物的風貌。遼代陶瓷器不但型豐富釉色也獨具風格,遼白瓷、黑釉瓷、三彩瓷、褐釉瓷、醬釉瓷等。遼三彩瓷器品種當屬遼瓷中的貴族,以其艷麗的顏色加上雕、刻、劃、塑等技法形成獨特的組合。「遼三彩」承續「唐三彩」而來,「遼三彩」的釉色多用黃、綠、白三色釉,與「唐三彩」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用藍色,施釉較厚,不交融,釉面少流淌,光感很強。所以「遼三彩」相比「唐三彩」更為明麗。與「唐三彩」豐富多彩多樣的紋飾相比,「遼三彩」要單調得多,但「遼三彩」的紋飾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生活中常見的菊花、荷花等花草紋飾為主,還有一些寶相花等。尤其牡丹、芍藥等在「遼三彩」中最是常見。

「遼三彩」運用中原陶瓷技藝和本民族獨特審美手段,最終燒制出適合契丹人生活習慣和藝術欣賞情趣的低溫色彩釉陶製品,這是一種以游牧生活和畜牧業、定居生活和農耕業相結合的雙重文化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格,那綠的是連天碧草,白的是牛羊細乳,黃的是豐收果實。有了這三種顏色,就有了大遼的繁興,有了209年的輝煌歷史。

二、遼瓷的發現與研究

778836d71a3a45b4933f562e089e494d

遼瓷的發現及其偶然首先在20世紀初,在北京的琉璃廠的古玩市場里出現了一種共粗糙、紋飾質樸、與中原和南方迥然不同的瓷器,人們不知道這種瓷器出自何處,只知道是從東北地區流出來的,人們就稱其為「北路貨」。後來由於金毓黻的偶然發現,人們彩知道原來「北路貨」就是遼瓷。之後,東北文博事業的奠基人,瀋陽著名考古學家李文信開始系統研究遼瓷,並取得重要突破和多項成果。金、李二位可稱為「遼瓷研究史上的兩位先學」,金毓黻先生髮現遼瓷是在1930年的遼寧瀋陽,由此可以說1930年是遼瓷的瀋陽元年。1930年的4月位於現在的瀋陽大東邊門挖掘出一尊青釉黑花瓶,其石棺前角出刻有「遼開泰七年歲次戊午承郎守貴德州觀察判官大理司直賜緋魚袋孫允中」也就是說這尊青釉黑花瓶屬遼中期。這是遼瓷中第一件出土地點最清楚,年代最明確,金先生最早向學術界發表的遼瓷,金先生當為遼瓷之父。

1935年金先生秋天又一次對於遼代窯口進行研究調查,大寧城,松山州,還有缸瓦窯等。當年陪同金先生進行調查研究的李文信先生在繼金先生之後,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李文信是東北考古隊隊長,吉林大學教授,遼寧省博物館館長,是東北地區考古與文博事業開創者與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遼瓷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後來李文信先生進入到遼瓷的研究領域。他對當時出土的近千件遼瓷分門別類做系統的考察與研究,並不斷外出調查發掘。這期間出版了《遼瓷簡述》《遼代陶瓷》《遼寧省博物館藏遼瓷選集》等文章書籍,這些實踐理論的整理直到今天仍為陶瓷界所沿用。到了上個世紀的70、80年代研究遼瓷的學者紛紛發表了對於遼瓷的最新研究成果。馮永謙先生1975年發表《葉茂台遼墓出土的陶瓷器》,1981年發表《新發現的幾件遼代陶瓷》,關寶琮先生1984年發表《遼瓷藝術》,初國卿先生出版的《瀋陽陶瓷文化史》《瀋陽陶瓷圖鑑》,林聲先生出版的《遼彩新韻》等都是這一時期對於遼瓷的進一步研究,同時也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實踐基礎。

三、遼瓷的興起與傳統文化復興。

80f3e93dad8b44acb64ff19420ba1409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遼瓷就像沉睡了千年的精靈在新時代重新回到了我們的生活,2015年鐵維偉就在嘗試實驗新遼瓷的可能性,經過幾年的不斷改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遼瓷原料配方,即保留了遼瓷的原貌,又可以作為當下人們生活日常需求的實用性瓷器。這樣就大大地推進了遼瓷作為優秀的陶瓷品種迅速普及的先決條件。在先進位瓷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產瓷區也在不斷更新,創造,設計更多符合現代人們需求的陶瓷產品。運用先進位瓷設備,比如離心注漿機,高壓注漿機,數控電窯,3D制模設備都是製作好的瓷器的先決條件。以及能否在產瓷區高速發展的同時地方窯口要學習新的技術,更要迎頭趕上在新設計新瓷器的大潮中能夠平行發展,結合遼瓷缺陷以及特點進行改良創造。

比如遼瓷作為傳統的瓷器品種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但瓷器本質地以不符合當下人們生活對瓷的品質需求。在實用性上是無法走進人們生活的,有些在以前古人承酒承水的實用器,現在也都演變成藝術品用作欣賞。能找到既不失經典,又能隨生活所用的突破點尤為重要。首先古代遼瓷的製作是陶器的一種溫度相對較低,作為日用器來講不是很牢固,如作為花器因為陶的滲水率大於百分之3所以會出現滲水現象,空隙比較大。那麼大直徑的器物就很容易折斷,難以保存作為茶器也會因為其耐用性的缺陷,飲茶時會冷熱不均勻造成炸開,裂開的現象。解決了古代遼瓷的不足就從根本上創新了新出了新的遼瓷。鐵維偉的遼瓷作品內容涉及廣泛,有緊貼生活日常的生活器類,比如茶器,茶具,酒具,在人民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不但具有實用性,而且可作為人們傳播文化的媒介。2017年製作的「遼瓷盛京瓶」就是這一思路的基礎延伸,火炬造型在瓷器生產中是史無前例的,從製作難度來講有著很多難點,那麼作為地方窯口對於瓷器的設想得提出正式地方窯口設計者具有產瓷區無法比擬的活躍性,以及豐富大膽的設計能力。設計稿與實物的區別在瓷器行業也是萬里之遠,我們團隊經過2個月的努力已經初步的總結出一套新的制瓷工藝流程並且在「遼瓷盛京瓶」的作品製作中成功運用。遼瓷第一次華麗的蛻變轉身走進日常在這個文化豐富的年代無疑是一件幸事,「遼瓷盛京瓶」既有名家墨寶,又有著工藝的創新發明。同時也是當地政府嚴格把關無可爭議的成功案例,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寶。因為遼瓷具有典型的地域風貌,很容易讓觀者聯想到北方的人土風情,同時又具有當下瓷器設計的先鋒性,千年前的浮雕篆刻應入在造型新穎的器物之上更產生出強烈的對比,以新襯古,以古飾新。

遼瓷的進步是多元的,通過瓷器品質的提高,釉料的優化使遼瓷的實用性的到了提高,從傢具到生活,大到型裝飾浮雕,小到節日禮品私人個性定製都是大有可為。個性化,符號化,表現出的紀念性正是陶瓷作為文化載體的專有屬性,只不過以一種新的方式在千年後再次相遇走進你我。

「傳統的就是世界的」在傳統中找到根脈,運用新時代的所學研究,創造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遼瓷。從而把民族的文化符號展現在世界的藝術舞台,讓更多的人通過遼瓷了解中國陶瓷的魅力。遼瓷就像萬里星空中的一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仰望星空都會欣賞到他帶給我們美好,願有更多的年輕人在創作瓷器的過程中體會快樂,庚子年願世界安好。

藝術大師鐵維偉的遼瓷作品正在走向世界鐵維偉拜汪洋大師為師,拜師禮現場,奉茶給師父汪洋大師。汪洋簡歷

2fd0f1f84d434193a2a427550967241c

汪洋:號黃山人,1973年生於安徽祁門,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景德鎮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獲得者、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特聘教授、南昌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等。現為江西省人大代表、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江西省新聯會副會長、景德鎮市新聯會常務副會長、第十、十一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理事、安徽省陶瓷協會副會長、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作者:鈴木惠子 來源:關西華文時報  轉自:https://www.sohu.com/a/433025311_12036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