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美歐不能去,比亞迪卻大舉進攻中國老友

路透報道,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近年面臨內憂外患,不僅中國車市價格戰廝殺激烈,外銷也踢到歐美高關稅鐵板。但比亞迪仍找到一塊有利全球擴張的大型市場:巴西。

乍看下,比亞迪海內外成長之路日益窄化。在中國,比亞迪深陷慘烈的價格競爭,入門款電動車「海鷗」價格被迫砍到1萬美元以下,侵蝕利潤。在海外,中國制汽車面臨愈來愈高的貿易壁壘,遭歐洲課徵45.3%的關稅,美國更重課超過100%稅率還禁用中國車用軟體。

儘管全球電動車市況嚴峻,比亞迪仍有辦法突破重圍,已建立一支陣容日益壯大的汽車運輸船艦隊,協助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版圖,首要瞄準的出口市場正是巴西。路透分析海運數據和公司報表發現,今年來,比亞迪已載運四趟、總計約2.2萬輛車至巴西。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545961195-2\”);});

比亞迪是世界最大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生產商,和多家大型中國廠一樣積極外銷至巴西,努力維繫成長。根據巴西汽車工業協會估計,今年中國制車進口可望成長將近40%,達到20萬輛左右,約相當於巴西全國輕型車註冊數的8%。

中國電動車拼外銷 瞄準巴西市場

巴西顯而易見的吸引力是市場規模龐大,以銷量計名列全球第六大車市,過去數十年來早已吸引福斯、通用、Stellantis等大廠前往設廠生產。

獎勵政策是另一大誘因。巴西政府為推廣電動車和插電式油電混合車,2015年取消對進口電動車課10%的關稅;這項關稅在去年恢復徵收,以鼓勵比亞迪等外商投資本地汽車產業。此關稅預定每六個月逐步提高,直到2026年升抵35%為止。

比亞迪及其他中國廠也把握機會,善加利用巴西另一項優惠政策–2025年7月前,進口價值1.69億美元以內的插電式油電混合車、2.26億美元以內的電池電動車,可享免收道路費獎勵。這項免道路費配額措施給中廠動機,趕在優惠措施到期前大量進口車輛。

美歐不能去,比亞迪卻大舉進攻中國老友

比亞迪「深圳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運輸船,相當於20個足球場那麼大,據說可裝載9,200輛車。路透

巴西政府倡導綠能車,而且國內礦物資源豐富,包括鋰和其他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但目前仍欠缺生產電動車必要零組件所需的基礎設施,以致目前全國逾80%電動車銷售仍靠中國中國進口。

比亞迪出口策略引起巴西汽車業反彈

然而,比亞迪的出口策略成敗,端視能否持續擴大外銷,而不觸怒出口市場的主管當局。

巴西汽車業主管和工會領袖擔心,比亞迪等中國制車價格相對低廉,大量湧入市場恐打擊國內汽車生產並傷害就業。他們指控中國企利用巴西臨時性的低關稅大舉外銷,卻未投資巴西工廠、創造工作機會,因此敦促政府取消漸進提高關稅的計劃,儘速把對所有進口電動車的稅率從10%提高到35%。

比亞迪雖擬翻新福特舊廠、改為生產電動車,但因被控苛待勞工受到調查,預定開始生產日期延到2026年12月。另一中國廠長城汽車(GWM)在賓士舊廠址生產的計劃也延後一年多,巴西官員期盼今年開始運轉。

但巴西IndustriALL會長達西瓦說:「就算工廠設在此地,如果零組件、研發和技術全都靠海外輸入,又有什麼真正的附加價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