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希望外國企業加大對華投資,但最近針對數名外國高管以及一名美國政府僱員的舉動卻令人不寒而慄。中國當局阻止了一名常駐美國的富國銀行銀行家回國,並以間諜罪判處一名日本高管三年以上監禁。
儘管這些案件的細節尚未公開,但這對外界來說是一個提醒:中國擁有龐大的安全機構,對一些高管、商業團體以及外國政府來說,其法律體系缺乏透明度,這使得赴華旅行變得充滿風險。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另外一宗案件中,一名因私赴華的美國政府僱員被禁止離開中國數周。《華盛頓郵報》周日報道稱,該僱員在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專利商標局工作,此次前往中國是為了探親。
中國對上述高管的情況均未表態。美國商會上海分會會長鄭藝呼籲公布更多關於富國銀行案件的信息,以安撫外國商界的擔憂。
富國銀行已暫停派高管赴華出差。許多日本企業已開始限制赴華差旅,並開始撤回派駐中國的管理人員家屬。
富國銀行表示,該行高管毛晨月(音)沒有被拘留,但已被限制離境。「我們正密切關注這一情況,並通過適當渠道努力讓我們的員工儘快返回美國,」富國銀行在一份聲明中說。
毛晨月被禁止出境的消息最早由《華爾街日報》報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上周在回應這兩起案件時表示,外國人在中國境內應遵守中國法律。但他上周五也表示,「我們始終歡迎各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
富國銀行沒有公布毛晨月被禁止離境的具體細節。此前的一些出境禁令有時涉及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內部調查,政府試圖強制知情的美國高管留在中國出庭作證。
美國駐華大使館的一位發言人拒絕就毛晨月案件發表評論,但表示:「我們已就任意對美國公民實施出境禁令對雙邊關係的影響向中方提出關切,並敦促中方立即允許受影響的美國公民回家。」
外國企業對華投資興趣本已持續衰減。房地產市場崩盤抑制了消費支出;監管壁壘阻礙了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銷售;許多行業還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富國銀行是主導處理中國進出口美元支付業務的六家全球性銀行之一。毛晨月是該行的董事總經理,專註於保理業務——幫助急需美元的大公司把原本幾個月後才能從海外客戶收到的「應收賬款」出售,從而立刻變現。
根據毛晨月在領英上的資料,她自2000年以來在多家美國金融機構工作,在富國銀行任職已超過13年。她的個人簡介顯示她精通中英文。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毛晨月在中國長大,現為美國公民。由於案件的政治敏感性,兩人要求匿名。
他們表示,這起案件尤其引發了在中國長大的歸化美國公民的緊張情緒。中國政府有時會區別對待出生在中國的美國人和其他美國公民。
這種風險在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二級旅行警告中已有體現。該警告稱,鑒於「當地法律的執行存在任意性,包括出境禁令」,美國公民應「提高警惕」。美國國務院去年11月才將對中國的旅行警告從三級(「重新考慮旅行計劃」)降至二級。
許多企業與各國政府也對中國近年來反間諜許可權的擴大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使外企員工因正常商業活動(如收集競爭對手、市場及行業信息)而被視作間諜,進而遭受風險。
據日本政府稱,上周三,北京一家法院以間諜罪判處日本製藥企業安斯泰來一名在華長期任職的高管三年半監禁,日本政府對判決表示遺憾。中日雙方均未公布案件詳情,甚至未正式確認該高管的姓名。這名高管於2023年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