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抗战期间,湖南战事极为激烈,1943年开罗会议举行前后的常德会战,更是国军与日军拚搏的焦点,国军在常德会战的胜利,有助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目前常德市有常德博物馆等展馆展出相关文物,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也仍矗立在市内。
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另一说是到1944年1月初),历时50余天的常德会战爆发。日军当时为牵制国军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兵力,集中约5个师团、4个支队共8万余人的兵力,在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指挥下,对常德地区发动进攻。守卫的国军参战部队有15个军,约20余万人,涵盖第九战区与第六战区两大战区,坚守常德城的是代号「虎贲」的国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
此次会战,国军损失惨重,且一度失守,但在反攻后仍夺回常德城,第五十七师8500余人打到仅剩下80余人,会战总计国军伤亡3万9,000余人,日军伤亡2万3,000余人。平民死伤也相当惨重,常德城早在会战前就被日军用鼠疫进行细菌战攻击,百姓早已死伤7,000余人,加上后来的会战厮杀,整座城市几乎全毁,虽然有国军提前转移百姓,仍造成重大冲击。常德博物馆馆方统计,会战期间被杀害的平民共有5.9万余人,被抢走5.4万余人的壮丁,烧毁5万多栋房屋。
抗战时的常德,辖9个县,人口340万,是重要兵源地,同时年产水稻2,600万石,占全省三成,年产棉7,000吨,占全省五成。常德是第九战区战略后援地,也是第六战区的战略要地,由于常德保卫战的战略意义重大,被称为中国的「史达林格勒保卫战」,会战进行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以此电示蒋中正的面谕,要求余程万务必守住。
常德会战进行期间,中美英三国元首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开罗举行开罗会议,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昭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根据常德博物馆的资料,目前展出常德会战展厅的不少史料文物,系由余程万之女余芷芳于2018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75周年」后陆续捐赠,包含《常德战后及是时各长官友好慰勉函电》,以及余程万生前收集整理的常德会战之后各种信函、照片及使用过的衣物等。
余程万将军生于1902年,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并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抗战时任第五十七师师长,常德会战后一度被究责,尔后任第七十四军副军长,晋升中将。在国共内战后期,他任二十六军军长,并撤往云南,曾被投共的云南省主席卢汉逮捕,脱身后在1950年初就任云南绥远公署主任,但西南败局已定,遂避居香港,1955年被匪徒入室行抢,混乱中遭枪杀身亡。
目前在常德市武陵区青年路上,还保有始建于1944年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牌坊留有中华民国国徽,也有蒋中正、白崇禧、陈诚、何应钦、王耀武等人题字,纪念碑为典型的民国时期方尖型样式,四周有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四院院长的题字。中共建政后,牌坊和纪念碑上的文字遭用水泥覆盖,以便于文革时期保护,原有的纪念堂则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和少儿图书馆,1981年后当地政府才进行修复,恢复一部份原貌,2014年被中共官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专研常德会战、日军细菌战的湖南文理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朱清如表示,常德会战是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后期的一次著名战役,这一仗应该说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因为当时五十七师只有8,500多人,也确实是寸土寸血地与日军肉搏血战,里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本报记者另询问有关于他对台湾的抗战史研究之交流和评价,他指出没有跟台湾的研究者有联系,但是知道国史馆有出过细菌战的资料集。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