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據四位知情人士透露,四月份在新加坡一家酒店舉行的為期兩天的軍事演習中,約有 40 名參與者和觀察員,包括現役和退役的亞太官員和軍官以及安全學者參加,該演習模擬了一個緊張的局面:大陸軍隊已對台灣實施海空封鎖,而東南亞國家則要試圖解決如何撤離被困在台灣島上多達 100 萬國民的問題。此一模擬情境旨在測試參與人員對於危機的反應。
報導稱,幾個小時過去了,一些參與者權衡著透過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採取統一行動,而另一些人則與模擬的美國、中國和日本代表取得聯繫,商討開闢特殊空中和海上通道以撤離外國公民。知情人士說,最終得出了一個明確的結論:東南亞國家需要新加坡的空運才能有機會撤離本國公民。
「直到最後一刻新加坡介入後,一切才有了進展」,一位在新加坡東陵酒店參加活動的人士說道:「他們找到了辦法,讓自己的難民撤離,並主動提出幫助其他人撤離。」
這位知情人士表示,新加坡數十年來在台灣境內謹慎部署安全部隊(即星光部隊),並在那裡進行軍事訓練,因此得以利用機場和飛機。但三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演習在新加坡與中國就如何確保撤僑路線突破封鎖達成協議,以及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討論之前,就結束了。
報導稱,這次先前未曾被報導的演習正值中美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的鬥爭不斷升級之際,它為了解台灣的應急計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一些亞洲和西方的軍事官員和安全分析人士表示,制定緊急計劃變得越來越必要,因為北京對台灣的攻擊可能會引來美國,並危及其他國家。
四位知情人士表示,雖然該場景並不反映官方政策,但扮演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的參與者根據至少九個政府的已知立場進行模擬反應。由於討論敏感話題,這四人與其他一些人一樣要求匿名。他們表示,除了新加坡、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之外,其餘還包括印尼、越南和菲律賓。
報導稱,根據台灣移民署統計,在台灣居住的近100萬外籍人士中,東南亞人約佔94%。其中,印尼人、越南人和菲律賓人占絕大多數,日本人和美國人的比例相對較小。
新加坡國防部表示,他們並未參與此次「研討會」,也沒有任何官員以任何身份出席。而新加坡國防部和外交部均未回應關於新加坡在台軍事存在以及包括撤離在內的台海衝突應對方案的問題。
中國外交部表示,「一貫堅決反對與台灣地區建交的國家與台灣地區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包括軍事對話與合作」,並稱對此次演習的具體情況並不知情。
組織此次演習的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一份聲明中告訴路透社,參與者是以私人身份參加的,因此該研究所無法對「討論、與會者或任何其他因素」發表評論。台灣國防部和雅加達東協秘書處沒有回應記者的提問。
五角大廈一名官員表示,他們並不清楚美國國防部官方是否參與這項活動。 這位官員說,「我們定期與盟友和合作夥伴溝通,以確保為各種突發事件做好準備,但討論行動計劃或假設的撤離方案並不合適,」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