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7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持平,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3.6%,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3.3%。 6月PPI也下降了3.6%,為2023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凸顯境內需求低迷和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影響。機構認為,下半年PPI轉正難度很大。
路透報導,PPI已連續兩年多下降,9日公布的數據表明,應對價格競爭的早期努力尚未取得成效。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7月PPI與上月相比變動的主要原因:一是季節性因素加上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影響部分行業價格下降。二是境內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帶動相關行業價格降幅收窄。
路透分析,通貨緊縮壓力促使大陸政府著手解決關鍵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然而,最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似乎只是十年前推出的全面供給側改革的縮減版,而供給側改革在終結通貨緊縮螺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長期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與美國的脆弱的貿易休戰正在對消費者支出和工廠活動造成壓力。
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的是遏制汽車和其他關鍵產業的無序競爭,而不是立即推出刺激措施,但分析師認為,這些舉措對大幅提振最終需求的潛力有限。
界面新聞報導,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部門總監馮琳表示,考慮到下半年出口下行後,會對境內工業品價格帶來新的下行壓力,下半年PPI轉正難度很大。不過,在去年同期基數下行,「反內卷」政策限制部分行業產能釋放等影響,下半年PPI降幅有收窄趨勢。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PPI在今年實現轉正的難度較大。他指出,一方面美國關稅衝擊將導致境內出口面臨回落壓力,加上相關行業面臨一定產能過剩壓力,出口行業價格下行風險較大。
另外,隨著一攬子擴內需政策進一步見效,加上穩投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快落地,境內部分建材行業價格將溫和回升,但房地產需求低迷或制約回升幅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