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8 月

美学者赵穗生:川普已将台湾视作与中国交易的筹码

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一场演讲中指出,美国总统川普已将台湾视作与中国交易的筹码,不愿为台湾承担安全义务,甚至为避免破坏与中国的峰会安排,直接拒绝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总统)和国防部长的过境或访问。

赵穗生并指出,川普相信「强人政治」,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要见面,而且愈早见面愈好。「川普只要一见了中国领导人,就像他见了普丁一样,他就会『受宠若惊』。」他认为在跟川普打交道的过程中,「首脑外交」的作用要用到最大极限。

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与《界面新闻》报导,赵穗生在演讲中说,许多原本押注川普会延续第一任期强硬对华政策的美国极端鹰派人士大失所望了,因为「川普2.0」的意识形态取向已完全转向「对内」,他现在的主要敌人变成了民主党人,乃至移民、同性群体及欧洲的人权派,而非中国或俄罗斯。

在这样的背景下,川普的战略思维更接近于一种「大国合作」而非「大国竞争」,因此他削减了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美国之音等传统对外宣传与民主推广工具的经费。

在地缘政治层面,除将台湾视作与中国交易的筹码,赵穗生表示,在南海问题上,川普也几乎没有批评中国,对菲律宾等盟友的安全关切也显得冷淡。

赵穗生认为,这一系列做法凸显出「川普2.0」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向,其核心逻辑是以交易换取大国合作,而非意识形态对抗。

在赵穗生看来,「川普1.0」时期针对中国的「新冷战」战略是错误的、不可持续的,既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治理的稳定性,又高估了所谓的「中国威胁」,导致美国对华政策过度反应。这一战略也引发了本可避免的冲突风险,激化了美国的反华效应,并加剧中国民众的反美情绪,结果对美国自身并无脾益。

「川普2.0」的政策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赵穗生指出,美国已从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冲突转向务实贸易谈判、寻求协商妥协,也让中美进入美国国务卿鲁比欧所说的「战略稳定期」,双方博弈陷入「僵局」。而这一「稳定」能否持续,取决于双方领导人个人风格、谈判成败以及大国合作的现实性等因素。

赵穗生还表示,川普发动贸易战对中国反而起到了「觉醒」的作用,让中国不再对美国抱有幻想,并主动加快了对长期遏制的准备。他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三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科技领域加快自立更生,在AI、机器人等方面追赶甚至可能超越美国;

二、贸易多元化,减少对美依赖;

三、逐渐找到美国的「命门」,在稀土、电子产品等关键环节形成对美反制能力。

赵穗生说,这样一种消长态势让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但他同时提醒,从中长期看,美国一旦动员起来、加强产业政策并向中国学习,也可能迅速追赶,因此,到2035年或更远的未来,中美博弈的走向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他强调,不应低估美国的制度与经济韧性,就像不应低估中国的韧性一样。

7月18日,赵穗生在大陆「全球化智库」(CCG)一场座谈中也曾提到,如果中国领导人与川普能在今年底前举行峰会,中美关系或将显著改善。

赵穗生呼吁中美应积极促成会面,因为这是解决分歧和推动合作的关键机会。他表示,中美在乌克兰及中东等地区等问题上有合作空间,但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互访和沟通以增进理解。

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指出,美国总统川普已将台湾视作与中国交易的筹码...
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指出,美国总统川普已将台湾视作与中国交易的筹码,不愿为台湾承担安全义务。(图/取自《界面新闻》)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