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数据\”通缩\”阴影加重 专家:这是烟雾弹
2024年1月12日,北京一名菜贩向买菜的顾客收钱。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3日发布的9月份经济数据让外界担忧,中国的通缩在加剧。专家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通缩,也有人认为实际是通涨。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最近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对缓解中国经济困境未必有效。
中国频出经济大招 有效性遭专家质疑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9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为三个月来最低涨幅,也低于路透社此前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测;同时,9月份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为半年以来的新低,同比下降了2.8%。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两年陷入通缩区域。法新社、新加坡《联合早报》则都认为,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通缩在加剧。
通缩,还是通涨?
身处中国中部某城市的小林告诉记者,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感觉到是在通缩,“我有时候出去吃饭也感觉到餐馆比以前贵,一下子就一两百了,至少餐馆的价格没有明显下降。”为了安全考虑,小林以化名接受采访。
不少网友也在微博、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反映,出去吃饭或购买日常必需品,没有感觉到通缩的痕迹,价格并没有怎么降,甚至有点东西还略微上升。
但消费者也注意到,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价格今年以来普遍下调。从2023年开始,各家汽车生产商就在打价格战,包括电动车、燃油车等进入2024年以后,仍在持续降价。
对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