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數據\”通縮\”陰影加重 專家:這是煙霧彈
2024年1月12日,北京一名菜販向買菜的顧客收錢。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3日發布的9月份經濟數據讓外界擔憂,中國的通縮在加劇。專家們對此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是通縮,也有人認為實際是通漲。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最近中國政府出台的經濟刺激方案對緩解中國經濟困境未必有效。
中國頻出經濟大招 有效性遭專家質疑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中,9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4%,為三個月來最低漲幅,也低於路透社此前調查的經濟學家的預測;同時,9月份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為半年以來的新低,同比下降了2.8%。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已經連續兩年陷入通縮區域。法新社、新加坡《聯合早報》則都認為,以上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的通縮在加劇。
通縮,還是通漲?
身處中國中部某城市的小林告訴記者,他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感覺到是在通縮,「我有時候出去吃飯也感覺到餐館比以前貴,一下子就一兩百了,至少餐館的價格沒有明顯下降。」為了安全考慮,小林以化名接受採訪。
不少網友也在微博、推特等社交媒體上反映,出去吃飯或購買日常必需品,沒有感覺到通縮的痕迹,價格並沒有怎麼降,甚至有點東西還略微上升。
但消費者也注意到,汽車這樣的大宗消費品價格今年以來普遍下調。從2023年開始,各家汽車生產商就在打價格戰,包括電動車、燃油車等進入2024年以後,仍在持續降價。
對於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