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個古色古香的牌坊,繞過一條小河涌,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鄱陽村裡年味漸濃。
一排小方塊似的快遞電動車,一架架籠車,臨近年關,這裡的物流營業部很是忙碌。90後快遞小哥譚自洲穿行在紙箱間,熟練地分揀包裹。「嘀嘀嘀!」譚自洲快速揮動著掃碼槍,包裹一件接一件地飛過。
18歲當兵,23歲當快遞員,「當快遞員5年了,我有一個派件小竅門,可以更快送達更早下班!」譚自洲笑著說。
這個神秘的「小竅門」就是譚自洲擅長的剪髮。
每隔半個月左右,譚自洲就會騎上自己的小電車,趁著下班後的業餘時間,到平時派件的小區里免費給小區居民剪髮。這一剪就是5年。
出發前,譚自洲在業主微信群里吆喝「我今晚過去剪髮」,立刻就能收到數條回復:「吃完飯就下來!」「小哥太棒啦!」
晚上7點,譚自洲到達老地方,鋪開桌子,擺上剪髮工具,外加一個吹風機、一把噴水壺、一塊掃發小海綿。叔叔、阿姨、老人、小孩,等待理髮的人們漸漸聚集,譚自洲到11點多才收工。
「誰來都免費,想要什麼造型都可以。」「顧客」們常常拿出手機相冊里各式各樣的髮型,譚自洲都樂呵呵地答應。「阿姨們喜歡把耳朵露出來的利索短髮,叔叔們比較適合短點的平頭,小女孩要剪稍微漂亮點的沙宣頭,男孩子就剪一個可愛點的小碎發……」剪得多了,譚自洲的心得也多了,「有個小女孩特別喜歡我剪頭髮,每次我一去,不管她頭髮長不長,都要纏著我給她修劉海,特別可愛。」
小區居民也把譚自洲當成朋友,「常常讓我把快件放到便民點,他們自己去取,從來沒丟過。」譚自洲說,派件速度大大提高,居民也更方便了,全是因為互相之間的信任。
現在譚自洲可是出了名的「最會剪髮的快遞小哥哥」,人氣很高。「有時候派件太忙了我沒去小區剪頭髮,業主們都惦記著,碰面了都會問什麼時候再過去。還有阿姨張羅著給我介紹女朋友。」譚自洲靦腆地笑著。
小小的剪刀,暖暖的心。義剪這條公益路,譚自洲走了有12年。
「我16歲參加工作,在技校學了剪髮的手藝。早前當學徒的時候,老師就帶著我出去義剪。」入伍後在部隊,譚自洲也常為戰友剪髮。「晚上看完《新聞聯播》,在休息時間,我就會給戰友們剪髮。」一個月一次的剪髮時間,譚自洲一個人一次性剪一個連隊,「有的戰友喜歡稍微時尚一點、帶點碎發,大部分就是剪寸頭。」
當了快遞員之後,譚自洲想用自己這一點小手藝回饋社會,「在部隊里向雷鋒同志學習,在社會就要為人民服務。於是我就繼續給大家義務剪髮,為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
剪刀、牙剪、梳子、推剪,譚自洲說,這幾大理髮工具,「都是在部隊當新兵的時候,老班長送給我的,一直用到現在。」譚自洲和老班長一直保持著聯絡:「我的老班長一直鼓勵我繼續為身邊人服務。看到大家剪完頭髮後的滿意笑容,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