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最新民調:近七成民眾願為保衛台灣而戰

最新民調:近七成民眾願為保衛台灣而戰

台灣的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陳陸輝(左)談最新民意調查

台灣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如果中國武力犯台,有近七成民眾願為保衛台灣而戰。此外,有超過一半的民眾認為,美國屆時會派軍協防台灣。

  • 拜登總統第五度表態 不排除動用武力防衛台灣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10月9日發布的《安全挑戰與國際變局:2024年台灣國防與外交政策民意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認為中國攻台並非迫在眉睫。24.3%的受訪者認為,解放軍可能5年內會攻打台灣;62%的民眾則認為,解放軍不太可能或非常不可能在5年內攻台。

民調:24.3%受訪者認為中國可能5年內攻台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指出,有63.9%的受訪者視中國的領土野心嚴重威脅」,極端氣候與天災(66.7%經濟發展停滯(63.3%比例相當。

民調中,傾向民進黨(77%)的受訪者遠高於傾向國民黨(26.4%)的民眾中國的領土野心嚴重威脅」:8歲至29歲受訪者中,有66.9%視此為嚴重威脅,30多歲受訪者中則只有28.2%

方琮嬿表示,民調發現,過半數民眾並不覺得中國的領土野心會以武力犯台的形式體現,他們更較在意中方運用軍演、輿論戰、法律戰等脅迫手段。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右一)(記者夏小華攝)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右一)(記者夏小華攝)

近七成民眾願為台灣而戰

是否願意為台灣而戰的問題上,台灣的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陳陸輝指出:較有意願超過三分之二,約68%,較無意願不到四分之一。顯見相對有共識。

陳陸輝進一步分析指出:較有意願的是執政黨、民進黨認同者,有86%;教育程度是專科的約有75%;50多歲的約有74%。兩個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的認同者比例較低,各約36%39%。年紀較輕的較沒有意願,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就是要上戰場的那群人』,(30歲以下)比例約31%。另外,高中教育程度大約是28%

對台灣軍方防衛信心  民調結果各佔半數

在「對國軍防衛台灣的信心問題上,較有信心和較無信心各占49%。其中,認同民進黨的受訪者有73%較有信心;國民黨、民眾黨的認同者,則各有74%和67%表示對台灣軍方較無信心。贊成增加國防預算且加稅者,各約49%

研究發現,台灣民眾對軍方信心略顯不足,在「保衛台灣」和「增加國防經費」兩者間陷入兩難,且易落入「政黨對抗」的解讀。

近四成民眾認為中國可能步俄羅斯後塵

在有關「中國學俄羅斯入侵台灣議題上,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解析,38%的受訪者認為可能,51%的民眾認為不可能。其中,年輕族群介於18歲至29歲者則有超過五成認為可能。

劉嘉薇指出,超過七成(72%)受訪者認為,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有助強化安全,這比六成以上(62%)民眾認為美台關係有助強化安全多了一成。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左一)(記者夏小華攝)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左一)(記者夏小華攝)

民調:受訪民眾更關注強化台日關係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李文忠分析表示:日本為什麼比美國高?這是過去我沒有看過的題目。台灣長期唯一的安全保障是美國,日本是新的。我猜,日本是東亞大國,前首相安倍曾說『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可能這樣的訊息讓台灣人很高興。

劉嘉薇提到,台灣人喜歡到日本旅遊、喜愛日本文化,台日在天災發生時互相捐款多,民間交流友善,直接和間接增加台灣民眾對日本的信心和友善程度,而美國對台距離。這份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美國有信心,但對美國可能協助台灣的面向則有不同深淺程度的認知。

上述民調還顯示,認為台日、美台關係有助於加強台灣安全的民眾中,民進黨的支持者各有91%和88%,國民黨的支持者則有52%和37%

超七成民眾相信美國會用\”間接\”方式幫助台灣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所助理研究員李冠成指出,民調中七成以上民眾相信,美國會用間接方式幫助台灣,但對美國直接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則看來有所保留。

李冠成舉例:不到四成、39.6%認為,美國會『用海軍突破中國對台的封鎖,即使可能爆發美中衝突』;52.6%則認為,美國會『派美軍到台灣協助台灣防衛』。長期以來的趨勢相同,一半的人覺得美國會(派兵),一半覺得不會。

李冠成還指出:「74.8%認為,美國會空運糧食或醫療物品到台灣』;73.4%認為,美國會『對中國實施經濟與外交制裁』;76.3%認為,美國會對台灣提供武器與軍事物資』。這是高度有共識的。

美國大選將於下月初舉行。李文忠指出:美國的兩黨分歧,但台海議題、抗中議題難得兩黨高度共識。

這份民調在九月進行,包括八百多份市話樣本、三百多份手機樣本,並以電話訪問進行隨機抽樣;受訪民眾以居住台灣且年滿十八歲以上者為對象。

記者:夏小華    責編:陳美華、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