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台灣與美國國旗。
台北 —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unld Trump)近期針對台海議題頻頻放話,包括中國若對台動武,他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並要求台灣繳納「保護費」等。中國方面對此冷嘲熱諷,中國國台辦稱台灣恐從美國的「棋子」變成「棄子」。分析人士說,中共把特朗普的選舉語言,套上一貫的統戰話術,意在離間美台關係,但真正難掩的恐是中方對選後美中關係的極度焦慮。
針對特朗普重申,台灣應向美國繳交「保護費」的說法,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星期三(10月30日)於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究竟是想「保台」還是「害台」,她相信多數台灣人已作出理智判斷,並深知美國奉行的是「美國優先」,在此前提下,台灣隨時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
這不是朱鳳蓮第一次拋出棄子說,早在去年痛批美國對台軍售時,她就說過相同的話,而棄子說在台灣今年初的總統大選期間,也不斷被提起,並被用來挑起台灣人的「疑美論」。
由於本屆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中國和台海安全議題不再是兩大黨總統候選人的主要攻防焦點,所以,兩岸口水戰也少了點火花,不過,只要任何候選人對台海敏感議題發出隻字片語,都立即引發台海兩岸的關注。
特朗普:若中國犯台將加征高關稅
其中,特朗普10月18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國「進入(Go into)」台灣,他將對中國貨加征150-200%的關稅到,甚至可能完全停止貿易。
當被到,台灣遭封鎖時,他是否動用武力援台,特訪普回說:「不需要,因為他(習近平)尊重我,他知道我瘋狂至極」。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訪問密歇根州迪爾伯恩的一家餐廳時發表講話。(2024年11月1日)
但他說,特朗普用加征關稅來應對台海軍事衝突的論述,過於簡化,已當過一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對兩岸關係的複雜性知之甚詳,治國思維不可能如此單純。
包承柯分析,美國面臨棘手的俄烏戰爭和中東戰爭難題,很難有餘裕兵分台海,在此前提下,無論誰出任美國總統,都希望台海維持穩定。
此外,他說,毫無跡象顯示,特朗普若重返白宮,就會優先處置台海問題,因此,特朗普若有第二任期,初期也只會和中國就關稅等經貿問題上交手。
包承柯告訴美國之音:「這是非常艱難的問題,(白宮)只有審慎地處理中美關係的大局,才能夠更好地把控台灣問題,(所以)不管誰當選,中美關係的基本走向,不會有跳躍性的發展,還是會穩步性的發展。」
宋承恩:美中有結構性矛盾,「棄子說」是統戰語言
位於台北的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也同意,特朗普的嗆辣發言,應放在選舉語境下解讀,為彰顯他有能力處理美國棘手的外交問題。
宋承恩說,特朗普嗆聲的背後,真正值得推敲的是,美國在2017年末、他的第一任期間,徹底調整對華政策,並將中國定調為競爭者或潛在對手,拜登入主白管後,也強化特朗普的部分對華政策至今,這代表兩黨的中國立場具一致性,不會輕易轉向。
宋承恩還說,美中貿易戰、對華科技圍堵及制裁中國對新疆、香港人權的迫害等,都是從特朗普執政後期凝聚而成,因此,中共現在應相當焦慮,萬一特朗普重新掌政,對華關稅戰恐更白熱化。
他分析,特朗普揚言對華加稅,朱鳳蓮絕口不提,僅重唱台灣是棄子的老調,就是意圖挑撥「疑美論」的統戰語言。
宋承恩告訴美國之音:「朱鳳蓮講這個(棄子說),是不得不的場面話,是要給台灣內部、所謂懷疑美國的人(聽),把這觀點用外宣的方法打進台灣人的腦子裡,還有中國的受眾,因為中國跟美國(間),勢必他們也預期,未來的外交之路,可能是非常顛簸的。」
但中共的統戰論調對台灣已經越來越難奏效了。
宋承恩說,台灣雖歷經1979年的台美斷交、西方國家大舉親中「擁抱貓熊」等逆境,但靠著民主體制和半導體製造的實力,奠定自身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因此,台灣人已累積足夠的自信,不再受統戰言論所動搖。
李酉潭:台灣向美交「保護費」,好事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李酉潭則認為,特朗普屢次要脅台灣交「保護費」,不啻是件好事。
他說,天下絕無白吃的午餐,日本跟北約長年都因美軍協防而付出高額軍費,反觀台灣備受困擾的是,美國一再拒絕提供先進的防禦武器、也對出兵援台采「戰略模糊」策略,因此,台灣若付「保護費」,能換來美國絕對的安全承諾,頗划算。
李酉潭告訴美國之音:「台灣擔心,(美國)害怕中共的因素,而沒辦法提供給台灣想要的武器,如果收台灣的保護費,把它轉為提供給台灣必要防衛武器,這是好事。」
李酉潭說,特朗普第一任執政初期,本希望和中國以談生意的方式交往,但很快發現,中共是個不可靠的流氓政權,才會在內閣官員大換血之後,轉而對華強硬,因此,他若有機會再次執政,應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就朱鳳蓮對台灣人挑唆「美國優先」的說法,李酉潭分析,論地緣戰略,若台灣淪為中國的一省,日韓不僅不保,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前線也恐退至夏威夷,正好陷入習近平說過的「太平洋很大,可以容下美中共治」的陷阱,就此邏輯,保衛台灣符合美國的「利益」,台灣絕不可能是美國可棄的棋子。
他還說,雖然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Kamala Harris)參選至今,鮮少提出對華論述,但兩黨候選人的攻防話題主聚焦在美國內政,乃因對華政策已有共識和一致性,因此,未來無論誰當選,對中強硬立場不致大轉彎。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