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過去的一個月,政策法律法規的出台比較密集,雖然遠不止本刊列舉的這些,但是,這些卻是可能侵犯公民正當權利和違背世界主流價值的一部分,所以將其特別提起,以作評析。
中共當年靠筆杆子和槍杆子起家,所以,對於新聞言論自由名義上鼓勵,實質上壓制,自“十八大”過後,對這方面的管制便不斷加碼,讓媒體人和敢言者倍感窒息,誰敢越雷池半步,便可能遭遇整肅。最近,中央網信辦再度部署新一輪“清朗”行動,可以預見的是,又會有大批賬號陣亡。
香港,曾經的自由港,如今已經徹底落寞,在強力打壓反對派過後,又開始學習大陸,開始愚民統治,不僅決定舉辦紀念抗戰勝利活動,還強調國家安全和愛國精神,這背後的潛台詞顯然是要徹底消滅不同聲音和反對者。
去年的上海萬聖節辦得有聲有色、精彩迭出,現如今,為了防止這一節日披上反對與譏諷官方的色彩,當局安排街道辦發布通知,並以警方將介入相威脅。可以想見,今年的萬聖節必然遜色很多。但是,從彭立發和方藝融事件看,在這個萬馬齊喑的國度,不管打壓多嚴厲,仍然可能出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士。
本期目錄
一、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整治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行動
二、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
三、中央網信辦聯合教育部開展“清朗•規範網路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
四、西安律師與境外交流內容須備案
五、香港特首宣布將辦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強調國家安全和愛國精神
六、教育部部署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
七、上海嚴禁市民在萬聖節期間進行相關裝扮
八、工信部擬出台強制安裝“車載無線廣播”國家標準
————————————————————————————
一、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整治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行動
新華社10月3日報道稱,中央網信辦為進一步規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提升主流新聞輿論影響力,營造清朗網路空間,近日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行動。據悉,本次專項行動針對違法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行為,集中整治五類突出問題。
(詳情請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862241997634853&wfr=spider&for=pc)
評析:中央網信辦自成立以來,一直扮演著“輿論殺手”這一角色,自魯煒擔任主任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對輿論的打壓,隨著魯煒的落馬,嚴厲管制不僅未能落幕,相反還變本加厲,使得輿論環境每況愈下。不過,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無論如何打壓,仍然會出現有別於官方的雜音,尤其是自媒體上。
在9月27日公安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負責人稱自今年以來,共偵辦相關案件700余起,刑事打擊800餘人、行政處罰200餘人,關停違規網路賬號10萬餘個(詳見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3S3V1H0550EB0R.html)。可見,敢言網民和賬號是前赴後繼,不斷有賬號被關停,有網民被處理,又不斷有新的敢言者和敢言賬號出現。這其中,一部分或許真的是觸犯了法律,一部分則是因為發布不符合官方口味的信息而致禍。
網信辦每年都會開展“清朗”行動,只是每一次的側重點和打擊範圍有所不同。此次雖然依然決定打擊虛假信息,但是,其中的一項可以成為封禁幾乎所有從事地方資訊發布業務的自媒體。那就是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範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髮布服務、轉載服務,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髮布服務資質,違規開展新聞採訪、發布新聞信息”的平台或者個人。
在以往,一般註明出處和作者,就不至於被追責,尤其是轉載官方媒體信息,唯一出現過的是楚天傳媒狀告各個自媒體的情況。而那隻能算著作權糾紛,即便被告敗訴,也不至於賬號被封停,現如今,想封停哪個自媒體賬號,都可以以此為借口,能倖免的極少,倘若不轉載官方媒體報道,自己進行采編髮布,同樣可以封停,因為在網信辦看看,這也是缺乏資質的違規行為。可想而知,除非官方不想整你,只要想整你,都能找到一個適合的理由。
二、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
10月10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官方報道稱此舉旨在通過保護私營企業權益、改善投融資環境等措施,構建更加公平穩定的市場環境。公眾可通過登錄網站專欄、發送電子郵件或者寄遞紙質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4年11月8日。(詳情請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507552194187554&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515864140355079&wfr=spider&for=pc)
評析: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跟民營經濟的高度發展息息相關。然而,自習近平執政過後,國進民退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民營經濟不僅得不到公平的發展機會,相反,還被變相打壓。一些地方公然出台內部文件,要求將一些業務交由國有企業完成,不能直接向民營企業發包。一些國有企業在拿到項目過後,又轉包給民營企業,實現不勞而獲。
常言道,強調什麼就是缺少什麼。司法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出台上述草案,其背景顯然是因為廣大民營企業或者民間資本的經營和投資信心不足,以及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在最近幾年倒閉。
草案的內容都是冠冕堂皇,但是,在黨領導一切的情況下,保護國有企業已經成為了一項政治考核指標,各級官員都不得不尊照執行。很多民營企業雖然怨聲載道,但是,地方官員只能以上面要求這樣做加以搪塞。在很多民營企業主眼中,民營企業“以前是養子,而現在卻是棄兒”,一直不能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即便草案在不久的將來得以通過,但是,其執行效果值得深度懷疑。
三、中央網信辦聯合教育部開展“清朗·規範網路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
10月12日,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計劃安排,為整治網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規範使用亂象,塑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環境和育人生態,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規範網路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該專項行動聚焦部分網站平台在熱搜榜單、首頁首屏、發現精選等重點環節呈現的語言文字不規範、不文明現象,重點整治歪曲音、形、義,編造網路黑話爛梗,濫用隱晦表達等突出問題。(詳情請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4919)
評析:在前述的中央網信辦“清朗”行動打擊的範圍當中,“規範網路語言文字使用”並未出現,可是,教育部迅速跟進,與網信辦聯合發布相關通知,顯然是在原基礎上的再度加碼。不可否認,在各大網路平台上,各種看似不規範的語言表達的確存在,但懂的人都心知肚明,並能理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且如同病毒一樣廣為擴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言論的管制太過嚴厲,敏感詞庫太過龐大。
一些微信群聊,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只要裡面提到“習近平”就會被網監密切監視,如果提到“六四”,則會直接屏蔽,顯示已經發出,但是其他人卻看不到。事實上,敏感詞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很多文章無法順利上傳,卻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哪個詞觸犯了紅線,只能一段段地試,才知道敏感詞所在。譬如說,有的人文章當中提到“一次性交多少錢”,結果也無法上傳,最後逐段逐句排除,才發現敏感詞是“性交”,讓人感覺荒唐可笑。
為了規避敏感詞,很多人都將其替換,如將習近平替換為“當今皇上”、“扛兩百斤”、“慶豐帝”等等,將“六四”替換為“63+1”,或者“5月34日”等等,上述通知,顯然也是因為這類變異辭彙太多,才針對性地出台。可以預見的是,很多自媒體平台或者用戶,會因為使用這類所謂的“不規範預言文字”而遭到封禁。
四、西安律師與境外交流內容須備案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10月16日,陝西省西安市律師協會向轄區內各律師事務所發布通知,要求每月15日和月底前上報與境外交流的相關情況。這份出自西安律師協會的通告在一個有四百名律師的微信群內發布,律所備案內容包括:組織律師赴境外交流、境外律師來訪、律所在境外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或律所聯合相關部門舉辦論壇、研討會等重大活動。(詳情請見:
評析:通過搜索,在中國大陸網站上完全沒有相關通知的痕迹,但是,從上述報道的截圖以及相關律師接受採訪的內容看,應該是確有其事。一些地方,為了限制管理人群,相關部門只會私下裡發布通知,由單位負責人向從業人員轉達。
因為互聯網四通八達,很多律師可能會與境外律師進行法律和案例交流,而部分案例可能屬於政治案件,比較敏感,一旦將相關信息外泄,可能受到國際輿論譴責,同時有損司法形象。譬如說高智晟律師,倘若已經被秘密判刑,或者已經被迫害致死,當局是絕對不情願相關信息被外界知曉的。
出台這樣的通知,一則可能是因為已經出現過律師與境外交流時泄露敏感案例信息的情況,二則,可能在陝西境內存在官方認為不宜被外界知曉的敏感案例。實際上,備案的核心就是要提供準備交流的內容,或已經交流的內容。當局明顯是希望通過此舉了解、掌握並震懾潛在的反共、反華分子與活動。對於當地的律師群體而言,無疑又多了一層緊箍咒,在今後進行涉外交流時,不得不如履薄冰。
五、香港特首宣布將辦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強調國家安全和愛國精神
10月16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特區立法會宣讀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他表示,特區政府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明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特區政府會舉辦紀念活動,令愛國精神紮根社會。報告以改革、發展和民生為主題,但在第一章談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時,以加強國家安全和愛國精神為重點,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和愛國精神的重要,把紀念抗戰勝利列為重點愛國活動。(詳情請見: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10-16/10302383.shtml)
評析:中共控制下的香港,並未實現真正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在經歷了修例風波以及港版國安法出台過後,香港已經徹底淪陷,正快速被大陸同化,港府也徹底淪為了中央政府的傀儡,一切唯高層馬首是瞻。
特首李家超報告里的“愛國”和“國家安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而是被曲解的,其核心是要擁護中共的統治,不能跟中央政府和港府唱反調。目前,仍然有一定數量的香港反對派人士在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對港府和中央政府的不滿,在這種背景之下,李家超為了迎合中央政府,所以,特彆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和愛國精神的重要性。
在香港,因為參與抗爭,大批民主人士被抓捕,而對付他們的利器就是港版國安法以及23條立法及其附件等惡法惡條。如今,李家超的上述報告特彆強調“愛國”和“國家安全”過後,顯然還會在打擊異己和彈壓反對派上變本加厲,香港尚未失去自由的抗爭人士,應該提高警惕。
六、教育部部署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
10月25日,據中新網報道稱,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該《通知》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師生語言文化素養。提出了堅持育人為本、尊重規律、守正創新、系統推進的原則要求,明確了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坐姿和執筆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掌握規範漢字的字形和書寫技能,提高書寫能力;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漢字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堅定文化自信等基本目標。
(詳情請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943109430188338&wfr=spider&for=pc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7066/202410/t20241022_1158740.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評析:任何文件的出台無不是事出有因,教育部出台上述《通知》也概莫能外,強調什麼就說明什麼出了問題。因為受互聯網的影響,很多學生在漢字書寫方面,的確存在錯誤。形成錯誤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師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學生自己沒有加強記憶與練習;三是刻意為之。
這裡重點談談第三種原因。眾所周知,因為嚴厲的網路審查,導致很多辭彙都被列入敏感詞庫,因此,很多人為了規避審查,採取通假、諧音的方式來進行觀點表達,譬如說,對中共當局,很多人將其稱之為“天朝”,因為對其不滿,又將“天”字寫作“兲”。因為無良教授太多,很多人將“教授”寫作“叫獸”。還有的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出現錯誤,導致誤用,譬如說“夫唱婦隨”,部分學生誤解為“丈夫出去唱歌,妻子尾隨其後”。
最近這些年,教育部一直在誓言為廣大學生減負,可是,在出台的上述文件當中,卻將與漢字書寫規範無關的的思想、價值觀、文化自信相關聯,顯然是畫蛇添足。另外,很多時候,學生的書寫不規範,也是因為網路管制太甚,然後養成了不規範書寫的習慣,要杜絕這種情況,應該從源頭上治理,解除管制、開放言論才可以實現一勞永逸。
七、上海嚴禁市民在萬聖節期間進行相關裝扮
據美國之音報道10月27日報道稱,由上海黃浦區街道辦發出的內部通知則顯示,今年區內嚴禁任何形式的萬聖節裝扮,特別是角色扮演和具有恐怖、暴力元素的妝容。警方將採取“誰發現,誰帶離,誰卸妝”的原則,一旦發現違規裝扮或相關活動,警方將採取勸退及強制措施,任何抵抗都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法律處理。上海居民王先生透露,自己也經由手機APP看到過類似的“內部通知”。
(詳情請見:
評析:因為是內部通知,所以,國內的媒體沒有任何報道,但是,從上海市民的反映看,上述通知是真實存在的。這其實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因為在去年,上海的萬聖節活動異常火爆,譏諷時政成為了活動的主題,一些年輕人身著防護服、手執核酸檢測棒,或者手拿白紙等鏡頭,堪稱行為藝術的經典。
去年上海的萬聖節活動在國內少見報道,可在海外卻成為了新聞熱點和靚麗風景,令上海乃至中共當局懷恨在心,在很多黨政官員看來,這是“吃黨的飯,砸黨的鍋”,不管當年的疫情當中有多少荒唐的情節,也不能如此譏諷。所以,在今年11月1日萬聖節到來之前,上海黃浦區街道辦就未雨綢繆,發出內部通知,嚴禁萬聖節裝扮。從傳出的內容看,警方將到場,對於不按照通知要求過節的市民,將採取強制措施。
可以預見的是,雖然大多數人會遵守通知要求,但是,也一定會有勇者出現,逆風而行,到時候,雖然這個萬聖節不如去年熱鬧和精彩,但仍然可能有亮點出現,也可能會有人因此而成為新聞人物。
八、工信部擬出台強制安裝“車載無線廣播”國家標準
據央廣網9月28日報道稱,近日,國家工業信息化部公布了申請立項的《車載無線廣播接收系統》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並徵求意見。這意味著伴隨汽車發展歷程百餘年的收音機,或將成為標配。根據該“車載無線廣播接收系統”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建議書,項目的技術歸口單位為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施強制性目的在於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該標準適用於車載無線廣播接收系統。(詳情請見:https://auto.cnr.cn/djfb/20240928/t20240928_526921649.shtml和https://www.miit.gov.cn/gzcy/yjzj/art/2024/art_d4e93648fdfa4e10b2497b5caa50ebcc.html
評析: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和普及,廣播這種比較古老的傳播方式逐漸被邊緣化,不過,在中國,幾乎每個地市州都會有廣播電台繼續存在,對於計程車司機而言,廣播或許是他們最便利的獲取信息方式。可是,對於一般的私家車主而言,極少會選擇這種方式,因此,很多品牌車輛已經不再在車內內置收音機功能。
工信部擬出台強制安裝“車載無線廣播”國家標準,明顯是準備一刀切,不僅必須安裝,而且還必須按照所謂的國家標準安裝。這種做法非常詭異,因為對於絕大多數車主而言,安裝無線廣播是多此一舉,對車輛製造者而言也是一種粗暴的侵權行為,因為手機和電腦上也基本上都具備收聽廣播的功能。
在相關文件當中,工信部稱其目的是“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這種表述,讓人感覺是誇大其詞,因為安不安裝這種東西,實在是與這些目的關係不大,除非捆綁有不可告人的設備,才可能與國家安全扯上關係。
具體說來,可能有幾個目的,首先,強制安裝過後,可以強迫司機收聽央廣等官方宣傳機器的洗腦廣播,宣傳其意識形態;其次,無線廣播還可以植入定位和監聽的功能,對司機進行實時監控;再則,因為強制安裝,可以讓車載廣播的製造廠家獲利,這裡面企業主與工信部官員之間可能存在利益輸送關係。
文章來源:維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