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口悟
吞下肚后,都跑去哪?
当药锭被我们吞下以后,会沿着食道与胃,最后抵达小肠。历经一路奔波,药锭这时大都已经溶解,并释放有效成分。接着,经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再被送到肝脏分解代谢。
肝脏的角色之一,是透过酵素(Enzyme,又称酶)将外来物转换成无害物质。一般来说,只要按照指示服用药物,就不会形成毒素,但对于身体而言,药物终究是异物入侵,因此多少还是会受到肝脏排毒的影响。
于是,部分有效成分会因为结构被酵素改变,而失去药效,然后排出体外。
因此,不论我们吞下几颗药丸,都不会百分之百发挥功效。因为部分成分还来不及发挥作用,就被身体的化学反应中和掉了。
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被酵素分解、成功通过肝脏的有效成分,则会随著血管进入心脏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最后,这些成分会从血管渗透到全身细胞。每一个细胞?
没错,即使药物会针对身体某特定部位发挥作用,但因为药剂没有自备定位导航,所以药物的有效成分仍会遍布全身细胞。
也就是说,药物的有效成分在遇到正常的细胞时,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一旦触及患部,才会与其中的蛋白质产生化学变化,以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或许有些读者会想:「那没生病的细胞怎么办?」难道不会伤及无辜?
当然不会,因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并不会一直停留在体内。它们会再次进入血管经过肝脏或肾脏,最后随著排泄物,跟身体说「莎哟娜拉」。
感冒药一定要配胃药吃?
我想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吃完感冒药,就觉得胃诌诌。
退烧止痛药虽然对感冒有效,但也有让人诟病的副作用,那就是消化性溃疡──肠胃因为胃酸过多,而造成组织的溃疡。
在正式介绍胃痛副作用前,我们必须先从环氧合酶说起。
事实上,环氧合酶并非单一酵素,也分好几种。
不过,它的分类较为简单,纯粹以数字编号。例如:COX−1 或COX−2。虽然研究报告显示另有COX−3的存在,但目前相关功能仍尚未证实。
就以COX−1 与COX−2 来说,虽然同样是酵素,却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COX−1 是存在于胃黏膜、肾脏或血小板等组织中的酵素,负责生成各种前列腺素,以维持人体机能的运作。换句话说,就是保护我们的胃黏膜或肾脏。
而COX−2 则是发炎时患部所产生的酵素。但与COX−1 不同,COX−2 并非体内既有的酵素,而是人体在受到有害物质刺激时,会衍生出前列腺素,启动发炎机制。
因此,同样是环氧合酶,其实只有COX−2 与发炎息息相关。
麻烦的是,洛索洛芬或布洛芬这类退烧止痛药,虽然能抑制COX−2,却也会抑制COX−1,影响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虽然胃酸能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具有杀菌的作用,但就像酸雨或盐酸一样,强酸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幸好,为了防止胃受到强酸的伤害,胃壁会分泌略带碱性的保护黏液,形成一道屏障。而上述的前列腺素,则能促进这种黏液的分泌、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进一步加强对胃的保护。
换句话说,当前列腺素分泌减少时,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就会变弱。这也是为什么一吃感冒药,我们便觉得胃诌诌。
因此,服用退烧止痛药时,反而可能造成胃或十二指肠(最靠近胃的小肠)的黏膜受损。
止痛药,谁的成效夺冠?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比较常见止痛药的差异:
◦洛索洛芬
◦布洛芬
◦阿斯匹灵
在这三种常见的止痛药中,以阿斯匹灵的历史最为悠久。
1819 年,人类从柳树皮萃取出一种名为水杨苷(Salicin)的分子,并发现经过化学反应衍生出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不仅具有降温或止痛的效果,还能抑制发炎的症状。
随著时代的进步,水杨酸终于改良成阿斯匹灵。同时,在德国的拜耳(Bayer)公司的包装下,于1899 年正式上市,并广泛使用于全球各地。然而,时至现今,含有阿斯匹灵的成药已经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正是洛索洛芬与布洛芬。实际上,就止痛效果来说,这两种药物的止痛效果已被证实比阿斯匹灵更强。
关键在:肝脏的酵素
在将阿斯匹灵从神坛挤落的后浪中,止痛、退烧,甚且消炎方面的功效都不容小觑。再加上,为了减少消化性溃疡,这种药的分子结构也经过特别的化学设计。
说到这里,各位不免好奇吧?其实关键就在于:肝脏的酵素。
为什么?就如同第一章所说的,当我们吞下的药剂被小肠吸收以后,首先传输到肝脏。其中,部分药剂受到肝脏中的解毒酵素影响,会被排出体外。
洛索洛芬的厉害之处在于,会善用肝脏中的酵素,转变成具有退烧止痛药效的结构。
不只是肝脏,体内其他部位(如肠道、血浆或目标组织)也可能透过酵素作用,将药物转换为具有药效的活性成分。这类必须经过体内转换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称为「前药」(Prodrug,亦称前驱药)。
那么,前药有什么好处?
我们就以洛索洛芬来说明。当我们服用退烧止痛药后,药物在体内被吸收的同时,可能会抑制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胃黏膜的保护能力下降。
以洛索洛芬而言,未经肝脏代谢的前药本身药效较弱,尚不足以抑制环氧合酶,因此还不至于让肠胃不适。
然而,经过肝脏的酵素转化以后,就开始发挥原有的化学结构。除了洛索洛芬以外,还有其他相似的前药,但阿斯匹灵与布洛芬并不属于这种类型。
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洛索洛芬就没有副作用。
经过肝脏酵素转换的洛索洛芬, 当然会抑制COX−1。换句话说,在我们吞下洛索洛芬时,它不会马上抑制COX−1(对胃有保护作用的酵素),所以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小;但经过肝脏的酵素加持以后,就会对胃部造成负担。因此,服用时,仍应注意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例如消化性溃疡的患者)。
当然,洛索洛芬的副作用不仅止于此,因此含有洛索洛芬的非处方药,皆被归类为第一类医药品。
也就是说,购买这类非处方药时,必须接受药师的指导与建议。
换句话说,即使我们想在药妆店购买含洛索洛芬的药品,如果没有药师在场就无法购买,这正是基于对药物副作用的严格把关。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家庭必备,药物如何治疗疾病:医生没空解释,日本理学博士、前制药公司研究员告诉你,胃肠药、失眠药、感冒、抗过敏、抗忧郁……怎么吃药不伤身又有效!》
作者:山口悟
生于1984年,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日本北里大学药学系,拥有药剂师资格。随后进入东京工业大学研究院博士班,修满学分后退学,并取得理学博士学位(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专攻有机化学,除了从事制药研发,亦曾于东京药科大学药学部担任教员,从事有机化学相关的研究与教学。
现以科学写作为专职,著有《生活中的东西都可以写成化学式》、《图解诺贝尔化学奖的生活实用课》(以上皆为Beret出版)等书。
审定者:李新城
国立阳明大学药理学研究所教授,曾任所长、科主任。国科会生技医药核心设施平台办公室主持人、台湾粒线体医学暨研究学会理事、台湾生医品质保证协会监事。专攻药理学、高等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粒线体医学、肿瘤代谢、癌症抗药性机制等领域。
译者:黄雅慧
兼职译者,现居日本。笔译与口译经历长达二十余年。专职于企管、医学与社会等议题。译作:《血管回春术,年轻20岁》、《不空转,工作省时术》、《业务学,保证拿下订单的流程》、《丰田的沟通,比JIT更强的管理利器》、《对管理发起挑战(第24届金书奖得奖书单)》(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