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止痛藥誰的成效奪冠?它竟從神壇被擠落,關鍵在肝臟的酵素

作者: 山口悟

吞下肚後,都跑去哪?

當葯錠被我們吞下以後,會沿著食道與胃,最後抵達小腸。歷經一路奔波,葯錠這時大都已經溶解,並釋放有效成分。接著,經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再被送到肝臟分解代謝。

肝臟的角色之一,是透過酵素(Enzyme,又稱酶)將外來物轉換成無害物質。一般來說,只要按照指示服用藥物,就不會形成毒素,但對於身體而言,藥物終究是異物入侵,因此多少還是會受到肝臟排毒的影響。

於是,部分有效成分會因為結構被酵素改變,而失去藥效,然後排出體外。

因此,不論我們吞下幾顆藥丸,都不會百分之百發揮功效。因為部分成分還來不及發揮作用,就被身體的化學反應中和掉了。

另一方面,那些沒有被酵素分解、成功通過肝臟的有效成分,則會隨著血管進入心臟被輸送到全身各處。

最後,這些成分會從血管滲透到全身細胞。每一個細胞?

沒錯,即使藥物會針對身體某特定部位發揮作用,但因為藥劑沒有自備定位導航,所以藥物的有效成分仍會遍布全身細胞。

也就是說,藥物的有效成分在遇到正常的細胞時,不會產生任何反應。一旦觸及患部,才會與其中的蛋白質產生化學變化,以達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或許有些讀者會想:「那沒生病的細胞怎麼辦?」難道不會傷及無辜?

當然不會,因為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並不會一直停留在體內。它們會再次進入血管經過肝臟或腎臟,最後隨著排泄物,跟身體說「莎喲娜拉」。

感冒藥一定要配胃藥吃?

我想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吃完感冒藥,就覺得胃謅謅。

退燒止痛藥雖然對感冒有效,但也有讓人詬病的副作用,那就是消化性潰瘍──腸胃因為胃酸過多,而造成組織的潰瘍。

在正式介紹胃痛副作用前,我們必須先從環氧合酶說起。

事實上,環氧合酶並非單一酵素,也分好幾種。

不過,它的分類較為簡單,純粹以數字編號。例如:COX−1 或COX−2。雖然研究報告顯示另有COX−3的存在,但目前相關功能仍尚未證實。

就以COX−1 與COX−2 來說,雖然同樣是酵素,卻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COX−1 是存在於胃黏膜、腎臟或血小板等組織中的酵素,負責生成各種前列腺素,以維持人體機能的運作。換句話說,就是保護我們的胃黏膜或腎臟。

而COX−2 則是發炎時患部所產生的酵素。但與COX−1 不同,COX−2 並非體內既有的酵素,而是人體在受到有害物質刺激時,會衍生出前列腺素,啟動發炎機制。

因此,同樣是環氧合酶,其實只有COX−2 與發炎息息相關。

麻煩的是,洛索洛芬或布洛芬這類退燒止痛藥,雖然能抑制COX−2,卻也會抑制COX−1,影響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

雖然胃酸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具有殺菌的作用,但就像酸雨或鹽酸一樣,強酸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幸好,為了防止胃受到強酸的傷害,胃壁會分泌略帶鹼性的保護黏液,形成一道屏障。而上述的前列腺素,則能促進這種黏液的分泌、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促進細胞修復與再生,進一步加強對胃的保護。

換句話說,當前列腺素分泌減少時,胃黏膜的保護功能就會變弱。這也是為什麼一吃感冒藥,我們便覺得胃謅謅。

因此,服用退燒止痛藥時,反而可能造成胃或十二指腸(最靠近胃的小腸)的黏膜受損。

止痛藥,誰的成效奪冠?

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比較常見止痛藥的差異:

◦洛索洛芬

◦布洛芬

◦阿斯匹靈

在這三種常見的止痛藥中,以阿斯匹靈的歷史最為悠久。

1819 年,人類從柳樹皮萃取出一種名為水楊苷(Salicin)的分子,並發現經過化學反應衍生出的水楊酸(Salicylic Acid),不僅具有降溫或止痛的效果,還能抑制發炎的癥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水楊酸終於改良成阿斯匹靈。同時,在德國的拜耳(Bayer)公司的包裝下,於1899 年正式上市,並廣泛使用於全球各地。然而,時至現今,含有阿斯匹靈的成藥已經越來越少。

取而代之的,正是洛索洛芬與布洛芬。實際上,就止痛效果來說,這兩種藥物的止痛效果已被證實比阿斯匹靈更強。

關鍵在:肝臟的酵素

在將阿斯匹靈從神壇擠落的後浪中,止痛、退燒,甚且消炎方面的功效都不容小覷。再加上,為了減少消化性潰瘍,這種葯的分子結構也經過特別的化學設計。

說到這裡,各位不免好奇吧?其實關鍵就在於:肝臟的酵素。

為什麼?就如同第一章所說的,當我們吞下的藥劑被小腸吸收以後,首先傳輸到肝臟。其中,部分藥劑受到肝臟中的解毒酵素影響,會被排出體外。

洛索洛芬的厲害之處在於,會善用肝臟中的酵素,轉變成具有退燒止痛藥效的結構。

不只是肝臟,體內其他部位(如腸道、血漿或目標組織)也可能透過酵素作用,將藥物轉換為具有藥效的活性成分。這類必須經過體內轉換才能發揮作用的藥物,稱為「前葯」(Prodrug,亦稱前驅葯)。

那麼,前葯有什麼好處?

我們就以洛索洛芬來說明。當我們服用退燒止痛藥後,藥物在體內被吸收的同時,可能會抑制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生成,導致胃黏膜的保護能力下降。

以洛索洛芬而言,未經肝臟代謝的前葯本身藥效較弱,尚不足以抑制環氧合酶,因此還不至於讓腸胃不適。

然而,經過肝臟的酵素轉化以後,就開始發揮原有的化學結構。除了洛索洛芬以外,還有其他相似的前葯,但阿斯匹靈與布洛芬並不屬於這種類型。

儘管如此,這並不代表洛索洛芬就沒有副作用。

經過肝臟酵素轉換的洛索洛芬, 當然會抑制COX−1。換句話說,在我們吞下洛索洛芬時,它不會馬上抑制COX−1(對胃有保護作用的酵素),所以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小;但經過肝臟的酵素加持以後,就會對胃部造成負擔。因此,服用時,仍應注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例如消化性潰瘍的患者)。

當然,洛索洛芬的副作用不僅止於此,因此含有洛索洛芬的非處方葯,皆被歸類為第一類醫藥品。

也就是說,購買這類非處方葯時,必須接受藥師的指導與建議。

換句話說,即使我們想在葯妝店購買含洛索洛芬的藥品,如果沒有藥師在場就無法購買,這正是基於對藥物副作用的嚴格把關。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家庭必備,藥物如何治療疾病:醫生沒空解釋,日本理學博士、前製藥公司研究員告訴你,胃腸葯、失眠葯、感冒、抗過敏、抗憂鬱……怎麼吃藥不傷身又有效!》

作者:山口悟

生於1984年,日本神奈川縣。畢業於日本北里大學藥學系,擁有藥劑師資格。隨後進入東京工業大學研究院博士班,修滿學分後退學,並取得理學博士學位(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

專攻有機化學,除了從事製藥研發,亦曾於東京藥科大學藥學部擔任教員,從事有機化學相關的研究與教學。

現以科學寫作為專職,著有《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圖解諾貝爾化學獎的生活實用課》(以上皆為Beret出版)等書。

審定者:李新城

國立陽明大學藥理學研究所教授,曾任所長、科主任。國科會生技醫藥核心設施平台辦公室主持人、台灣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理事、台灣生醫品質保證協會監事。專攻藥理學、高等藥理學、實驗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粒線體醫學、腫瘤代謝、癌症抗藥性機制等領域。

譯者:黃雅慧

兼職譯者,現居日本。筆譯與口譯經歷長達二十餘年。專職於企管、醫學與社會等議題。譯作:《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不空轉,工作省時術》、《業務學,保證拿下訂單的流程》、《豐田的溝通,比JIT更強的管理利器》、《對管理髮起挑戰(第24屆金書獎得獎書單)》(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