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企業團副總經理葉毓君呼籲,政府應加速推動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才能夠建立更公平、合理的產業競爭環境,讓進口產品也必須負擔同樣的碳成本,這也是凈零轉型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台泥(1101)投入減碳的時間點相當早,早在2017年就展開第一階段轉型,2018年於土耳其成立合資公司,並進軍歐洲低碳水泥市場,如今已是綠色商機典範。台灣正在推動台版總量管制碳交易(ETS)以及CBAM,台泥多次向政府喊話,台版CBAM應加速推動。
葉毓君指出,推動台版CBAM的目的,是希望讓進口水泥,也必須承擔一樣的碳成本,藉此建立產業公平競爭環境。政府一方面要協助中小企業全力因應歐盟CBAM,另一方面若又以貿易公平性為由推遲台版CBAM,對認真投入減碳的本土企業不公平。
葉毓君提醒,台灣經濟發展側重半導體、科技產業,但不少傳產製造業吸納大量勞動力,同樣是支撐社會長久發展的穩定基石,政府制定政策時,不能只依產值高低判斷產業是否應受保護。低碳轉型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攸關數十萬製造業勞工生計的公正轉型重大議題。中鋼工會也呼籲政府課徵進口碳關稅,維持貿易公平性。CBAM不只涉及進出口貿易公平性,更牽涉到凈零轉型過程中的公正轉型課題。
至於ETS推動,葉毓君以台泥為例,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上任後,便關注氣候變遷下的重要課題,如產業、營收、碳排結構等,當時歐洲已推行ETS制度。台泥意識到,二氧化碳會是企業接下來營運最重要的成本,決心展開第一階段轉型。
葉毓君表示,當意識到碳是一種成本,台泥進一步去思考減碳是不是可以成為一種競爭力,可不可能再進化成一種商機。2018年,台泥與土耳其最大的OYAK水泥合資公司,成為進軍歐洲低碳水泥市場的跳板;2020年,台泥啟動碳管理系統,將碳排連動工廠的考核、獎金,並成為東亞第一個完成設定SBT目標的水泥企業。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