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8 月

搞错职称、赞美过头,都可能踩雷?搞定大人物,第一步竟然是「说对话」

你以为只是「主持稿的顺序问题」,但在大人物眼中,这就是不尊重他。演说与口语表达训练师刘仕祥在著作《深度沟通力:最纷扰的时代,练就最会说话的自己》一书中,分享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朋友在担任公司经销商大会主持人时,介绍来宾时先提了行销一部的马总,才提到行销二部的李总。虽然两人的职级相同,但顺序一错,李总脸色马上变了,事后还当面质问:「你懂不懂主持?职位和职级都介绍错了!」

表面上看来只是次序问题,但在职场里,「身分感」常常被无限放大,尤其当对象是掌握权力与资源的大人物时,这种「被重视的程度」会直接影响你未来的机会。刘仕祥指出,搞定大人物的第一原则,不是技巧,也不是背景,而是,懂得尊重对方的身分感。

为何你越想沟通,对方越保持距离?

在职场中,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想约见一位高阶主管,对方却总是以「之后再说」搪塞;打了好几通电话,对方不是在开会,就是说没空,再不然就是改天再联络。你明明知道他也是从基层一路走上来的,却始终找不到靠近的机会。

刘仕祥指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你的诚意不够,而是你还没有进入对方认可的「沟通身分层级」。对大人物而言,谁能和他对话,谁的话值得听,其实都有一道无形的门槛。而这道门槛的名字,叫做「身分感」。

搞定大人物,先学会这四步「身分感沟通模型」

第一步:了解大人物的身分感需求

沟通前的「功课」不可省略,了解对方的背景、喜好、关注点,是建立第一印象的基础。职位越高的人,越在意是否被看懂与被重视。

第二步:制造身分感

第一次接触最好从书面开始,例如发一封简明的 email 表达敬意与拜访动机,让对方感受到你是有备而来。刘仕祥曾在拜访某公司副总时开场说:「张总,您是我们行销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能与您合作,是我的荣幸!」对方听了立即敞开心房,会谈顺利到无话不谈,还主动邀请他日后有事再联系。

第三步:找到交集点

刘仕祥回忆,有次拜访一位性格暴躁的总经理,本以为十分钟就会被打发,结果看到办公室墙上挂著清华 MBA 的毕业照,他立刻提起自己也曾在清华念研究所。这一句,就让原本拘谨的谈话气氛瞬间破冰,还一路聊了整整一小时。找到交集,是让对方认同你的最快途径。

第四步:开始影响对方

当你进入他的身分感舒适圈后,才有机会传递你的想法与目的,而对方也会更愿意倾听与给出资源。

身分对应不清,小心自毁形象

刘仕祥强调:「位置决定嘴巴。」有位朋友是售后工程师,在现场遇到客户老板时,一时高兴讲起:「我们公司产品真的很棒,我要代表全体员工感谢您的信任。」原本只是出于礼貌,但对方却感到不满,甚至打电话回公司投诉,认为他不务实、不专业。这就是「角色错位」的代价:当你讲的话超过了你的职位应有的范围,反而让人觉得轻浮或逾矩。

拍马屁可耻?会说好听话反而更管用

曾有一位官员临行前去拜见老师,老师叮咛:「当地方官很不好当,要小心谨慎。」没想到他自信满满地回答:「老师放心,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一顶,自然平安无事。」老师当场斥责:「做官要正大光明,怎可搞这种歪门邪道!」

话音刚落,这位官员便笑著说:「老师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老师听了,竟也露出微笑。他出门后笑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刚刚送出一顶,只剩九十九顶了。」刘仕祥说「也许你讨厌拍马屁的人,但没有人讨厌被夸奖。」掌握分寸、适时说好听话,能让沟通更顺畅、气氛更融洽。

成为让大人物愿意听你说话的人

在刘仕祥看来,想要赢得大人物信任,光靠客气不够,更要拿出「自己的刷子」,也就是你的专业与实力。他强调:「不是要你懂得多,而是你要看起来够专业。」不论是提案内容、讲话条理、外在仪容,甚至简报设计,这些都是你在大人物心中累积信任的关键。

当你展现出与他对等的专业与尊重时,沟通才会真正开始。身分感并不是一场表面功夫,而是对关系定位与自我位置的深度拿捏。而这,正是每个想晋升、想突破职涯的人,必修的一门内功。

本文节录:【深度沟通力:最纷扰的时代,练就最会说话的自己】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