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专业咨商心理师林萃芬
看到新闻报导在讨论优质偶像人设崩塌,自恋型人格及巨婴式的夸张行径引发网友热议。职场上如果遇到「妈宝型」同事或「自恋型」同事该怎么互动,才能增加彼此对话空间?专业咨商心理师林萃芬出版《锻炼心理肌力》(时报出版)书中提到,锻炼强健心理肌力的第一步,学习跟不同特质的人相处,增强及累积不同的工作经验,这些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经验,并同时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技巧。
「错不在自己!」妈宝型同事
林萃芬咨商心理师解释,所谓「妈宝型员工」亦即「滞留青春期的成年人」,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虽然年龄已经成年,但心理上仍旧极度依赖父母。「妈宝型员工」对父母的依赖性会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包括:自尊低落,忧郁自怜,容易沮丧,无法达成任务就开始找借口,很难对事情负起责任,对抗所有的权威人士,不会自己做出适当的抉择,对别人的协助不懂得感恩,总觉得别人是欠他的;常常制造紧急危机让人难以对他们放心,碰到问题就回家搬救兵,或是上班不满意就换工作。
但另一方面,妈宝型员工又想要拥有成年人的自由权力,例如:凡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想要得到什么便要马上得到,可是却不想承受伴随成长而来的痛苦与责任,为了避免负起责任,他们可能会采取下面的因应之道:
一、是怪罪别人或推给别人,认为:「错不在自己」。
二、是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马上会变得绝望无力。
三、是以为问题会自动消失,所以「只要不承认有问题就没问题」。
四、是找救兵来解决问题,爸妈当然是最佳人选。
所以,如果想要协助妈宝型同事长大成人,最重要的就是带领他们迈向独立自主,可以运用思考性的语言来设立行为规范,具体的说法像是:「等你写完报告,我再跟你讨论接下来怎么做。」一步一步带领他们为自己的承诺负起责任。
「公司只靠我一个人,没有我不行」自恋型人格同事
林萃芬强调,「自恋型人格」渴望被重视与重用,也就是俗称「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们对别人缺乏同理心,很少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只顾著争取自己的好处,完全漠视别人的苦难。做事情前他们都会先问:「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和别人来往的时候,他们也很关心:「能获得多少好处?」由于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当然就很难兼顾到别人的感受。
工作的时候,自恋型的人多半会极端在意自己的表现,渴望获得老板或主管的「重视」和「重用」,有时候会不择手段制造「完美印象」强调「公司只靠我一个人,没有我不行,其他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过度突显自己的重要性,不易与同仁合作共事。
团队合作的时候,自恋型的人很容易生气,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认为「不遭人忌是庸才」,也因此不接受其他同仁的批评,常会误以为同事在忌妒、拒绝自己。自恋型的人在公司中常会死命争取「最高头衔」与「最高荣誉」,倘若别人不以为然,他们就会认为对方是「忌妒自己的才华」。由于自恋型的人觉得自己是「身分特殊」的VIP,走到哪里别人都应该给他们「特殊礼遇」,不然就是有眼不识泰山。这些想法和行为,难免会对其他的人造成困扰,一味退让自恋型的人,他们很可能会得寸进尺。
林萃芬心里师进一步强调,通常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多半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什么感受,他们必须借由自我膨胀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主管、同仁跟自恋型的员工相处时,如果先欣赏他的优点,比较能够降低他的防卫。自恋型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自我身上,所以,主管、同仁若能让员工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可说是一个重大突破。
主管和同仁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试著带领自恋型的员工学著尊重别人的想法与立场,多多同理别人的感受。一步一步将关心的焦点从自己扩大到别人身上,一方面跟别人建立平等互惠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资源,双管齐下,让自恋型的员工慢慢领悟「欣赏自己,也欣赏别人」的道理。
本文节录:【锻炼心理肌力:15项心理练习,摆脱那些职场与人际间的控制、害怕、停滞、危机与焦虑】一书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