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四川綿陽:創新企業被草辦成「傳銷案」引社會各界質疑

1-21012GI024M1
湘江時報訊(記者: 蘇中華 李逸)報道:響應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政策號召,創建了跟阿里巴巴京東一樣的創新電商平台「福天下」,卻慘遭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方面辦成「傳銷」案,不知數萬入駐該平台的商戶有多少商家因此瀕臨破產?數十萬人的會員中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失業?

2020年12月30日,是個冰冷的日子。歷時兩年多的綿陽福天下電子商務公司法人劉煊苗涉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第三次在涪城區人民法院開庭,併當庭宣判,劉煊苗被定刑七年,被處罰金100萬元,查封的財產充公。聽到這個宣判,劉煊苗一臉的愕然,對以「組織領導傳銷罪」給其經營福天下電商平台的定性,他表示疑惑,認為公訴人對公司和他本人的指控完全是顛倒黑白,與事實不符。當庭表示堅決不服、堅決上訴。

算是浙商成功人士的劉煊苗,系浙商商會常務副會長。身兼四川省山東省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成都紹興商會會長,也是四川省工商聯、成都市工商聯常務委員,成都市政協委員。在浙江,其家族創辦的「德泰堂」已有百年歷史,劉煊苗主打經營房地產、投資等,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劉煊苗並不打算去浙江以外的地方發展,就在時任四川省省長蔣巨峰的盛情邀請下,才離開浙江積极參与到四川的投資建設中。

2015年10月,劉煊苗為響應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政策號召,投資收購了蔣夕榮、杜澤榮創建的綿陽福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請浙江大學企業組織與戰略研究所的專業團隊對運營模式進行了認證,擯棄了原創辦人刷單返利的弊端,福天下平台改成了一個撮合交易的場所,以3.5%作為運營成本。

1-21012GG450923
在當時國家「雙創」和「互聯網+」的政策指導下,綿陽市政府把「福天下」作為重點創新企業扶持。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完善,形成良性發展的閉環,國家發改委認定福天下是一個創新的優秀電商平台,其商業模式被中國生產力學會創新推進委員會選入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路經與案例研究》,《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創新中國」欄目,《法制日報》等也相繼進行了報道。
1-21012GI154C9
運營模式的創新改革,福天下平台迅速吸引了數萬家商戶入駐,直接間接解決了數十萬人的就業問題。正當福天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模式的升級和規範傷及到原來靠鑽平台漏洞刷單返利提現這些人的利益,就是這樣一個探索創新的民營企業,慘遭個別別有用心之人裹挾舉報,被綿陽市涪城區方面辦成「傳銷案」,尤其是該案「創新還是傳銷」、罪與非罪爭議引起社會各界的質疑:
律師:劉煊苗不具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主客觀行為。

為劉煊苗作辯護的四川致高律師事務所羅俊律師和四川子云律師事務所王凱律師,經過認真細緻的調查取證,調閱卷宗,會見當事人,參與庭審的舉證質證,參閱國家保護營商環境的一些政策,以及參考全國同類案件的處理案例,二位律師對劉煊苗經營福天下電商平台行為作出無罪辯護的意見。

主觀上,劉煊苗不具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故意。劉煊苗本身是一名成功的浙商,長期擔任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屬於財富階層人士,其投資1000多萬收購綿陽福天下,在平台運營近30億的流水中,劉煊苗本人工資、差旅等開銷總共才109萬元,劉煊苗並沒有私自佔有為目的,在糾正前面運營模式的同時,在浙江大學專業團隊的指導下,實實在在的在做有數萬家商戸入駐,有數十會員真實消費的電商平台。

在客觀事實上,劉煊苗不存在指使或縱容做假單的行為,而他本人還在強烈阻止刷單行為,更不存在「拉人頭」,按「層級」取酬獲利、私自佔有的行為,公司沒欠會員一分錢,營運正常,股東沒有跑路都在為平台運營出謀劃策,劉煊苗客觀上不具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行為。

公訴機關對公訴書指控不實。

律師認真研讀公訴機關的公訴書,公訴機關把福天下會員定性為「投資人」是錯誤的,福天下會員是消費者。公訴機關指控福天下虛假宣傳不實。劉煊苗在歷次會議、演講都強調真實消費,部分區域經理虛假宣傳並不能代表福天下公司,在法庭的陳述中,出庭的所有區域經理、業務人員都也承認了這一點。

公訴機關指控福天下「市場按照所轄區域內發展會員數量及其繳納的平台管理費按一定比倒計酬提成」不實,這個結論沒有出處,沒有鑒定報告,沒有被告人供述,也沒有證據,是公訴人臆斷結果。

公訴機關指控「福天下把訂單總額的3.5%作為運營費用和利潤」,這與淘寶、京東並無差別。公訴機關指控福天下「關於明知用後加入人員繳納資金,支付先加入人員,明知模式不可持續」不實,在案發時福天下未崩盤、公司未倒閉、股東未跑路、會員未欠錢這是基本事實。在庭上,律師也直言不諱地指出檢察機關和公安、法院沒有一個人真正懂這個創新的商業模式。

公訴機關指控的「授意、許可員工註冊虛擬商家發展會員」不實。指控「187次虛假注入10.15億」虛假有誤。指控「引發維穩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系部分刷單人員策劃、組織、逼迫上訪造成。另公訴機關指控的「無實體經營」,對數據的真實性和精準性鑒別以及指控劉煊苗轉移資金至關聯企業都存不實。

律師提出劉煊苗「傳銷案」證據存在諸多問題,而法院表示所有的均不予採信。

沒有鑒定資質的人進行鑒定,不是鑒定人出庭為鑒定人作證。鑒定機構提前介入,本案偵查階段,向警方預先提供了輔助服務,已喪失第三方獨立、中立立場,應當迴避,其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應當被採信。

本案中黃東玉作為非鑒定人員而以鑒定人員身份出庭作證。辯護人申請鑒定人員出庭作證,而鑒定機構派出的黃東玉非鑒定人,也不具備鑒定人資質,僅僅具備註冊會計師資格,是輔助參與鑒定人員,且拒絕回答關於鑒定意見相關問題,該鑒定結論不應被採納。

而鑒定人付正波作證,鑒定人員不能確定電子數據的原始儲存位置,鑒定過程中電腦不固定,不能確定電腦是否處於斷網狀態,鑒定地點也不能確定,且參與提前介入偵查工作,其鑒定結論不能作證據。

本案電子證據取證程序違法,取證過程與法定程序要求不符。偵查機關調取、移送電子數據的活動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無法保障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能作為定案根據。偵查機關取證過程未按規定進行,對存儲介質提取沒有製作筆錄、記載相關要求記載的事項。

記者採訪:偵查機關、公訴單位、審判機關皆避而不談此「葫蘆案」。

自從著名浙商劉煊苗涉「組織、領導傳銷罪」後,新華社,法制日報,湘江時報等眾多媒體予以了關注,本社也特派記者深入各方進行了調查採訪。
據湖北一位福天下區域經理介紹,湖北一個地級區域就有入住福天下電商平台740家商戶,每位商戶都在福天下平台上賣商品,得到了平台帶來的真正實惠與方便快捷,同時各商戶也賺到了相應的利潤。綿陽涪城法院把福天下電商平台辦成傳銷案,該公司涉及的資產均被查封,導致眾多入駐該平台的商戸瀕臨破產,眾多平台員工失業,這種及不負責任的逐利式的辦案,掠奪社會財富,給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據江油入駐福天下平台的一位房產商介紹,他們入駐福天下賣房子,效果非常不錯,短短半年,銷售額就突破上億元,消費者通過福天下平台購房也得到了實惠,入駐商戶也提高了效益,平台也賺到了撮合中介費,平台和入駐商戶還解決了不少就業,國家也收到了稅,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創新模式,真真實實的消費平台,跟「拉人頭」、按「層級」計酬純粹是兩碼事,不知綿陽涪城區方面為啥要以「傳銷」弄垮這樣好的平台?

據福天下電商平台的消費者王女士介紹,福天下最大的優勢是,平台里沒有假貨,服務好。

而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通過宣傳部門的協調,力求能採訪到偵辦、鑒定、公訴、審判等單位,得到的回應皆是以法院的判決為準,皆避而不談此「葫蘆案」。

社會民眾和法學專家:依法治國在綿陽涪城區真當兒戲?

2020年12月30日,綿陽市涪城區人民法院以「傳銷」給福天下定罪後,社會民眾和一些法學專家對此也疑惑重重。在公訴機關的指控里,作為原平台創建人杜澤榮(立案時在該公司任市場總監)的名字先是見諸於首批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14人名單中,之後他被取保後,做了檢方證人,他的名字就莫名其妙地不見了。他不但不是主犯,甚至連從犯也不是,審也不用審了。他的名字「狸貓換太子」換成了換成了技術總監李松濤,於是,李松濤順理成章地成了主犯。我們不竟要問,為什麼辦案單位刻意迴避這些信息?為什麼同樣的罪,有些區域經理是逮捕,有些取保候審?為什麼有些高管可以取保不審,有些不能取保只能候審?

最讓人疑惑的是在城北公安前後的2份通告中,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有19人,在宣判時站在被告席的有14人,少了5個人。其中李某沒有起訴好理解,因為她任職時間短,早就辭職。而杜澤榮、蔣夕榮是平台始創元老,在福天下所謂的「傳銷組織」中比劉煊苗、李松濤資格還要老,擔任的是綿陽福天下的市場運營總監關鍵崗位,卻因為做了檢方證人而免於起訴,不知背後究竟是何原因?還有另外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3個人沒有站上被告席,原因也不得而知。期待辦案單位能予以解釋。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抓住民營企業在創新中出現的一些小瑕疵給企業家扣帽子,藉機侵吞民營企業財產,致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於死地。嚴重打擊了民營企業家經營創新的積極性。
在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召開民營經濟座談會,提出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專門作出指示,對民營企業家能不捕盡量不捕。對於濫用司法權利不法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嚴懲不貸殺一做百,對於涉企冤假錯案要堅決糾正。

最讓人疑惑的是同案的其餘13個被告,在19年3月29日城北公安的通告中,除了七人執行逮捕,還有杜澤榮、李華等12人執行刑事強制措施,而宣判的共14人中,逮捕的是8人,還有6人是取保候審的,和29日公告比,少了5人,也就是說5個人已經沒有起訴。其中李華沒有起訴好理解,因為他任職時間短,早就辭職。杜澤榮同樣是取保候審,但是沒有審,卻成為了檢方證人就不好理解了。杜澤榮、蔣夕榮是平台始創元老,在福天下傳銷組織中比劉煊苗李松濤資格還要老,擔任的是綿陽福天下的市場運營總監關鍵崗位,卻因為做了檢方證人,取了保沒有審,而李松濤僅是技術總監卻不能取保只能審。另外還有三人沒有站上被告席不得而知,而王飛等6人僅僅是小小區域經理,業績也不大卻站上了被告席。那麼全國應該還有數千區域經理也要站上被告席?

我們不竟要問,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依法治國,包容自主創新的時代大背景下,綿陽市涪城區方面的辦案單位是有多麼的隨意?想辦誰就辦誰?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依法治國」在綿陽涪城區真當兒戲了?本網將繼續跟蹤報道。

轉自:http://www.exjtimes.com/a/xinwen/shehui/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