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至今也記得,這年冬天特別冷。
那一天,放了學的小興和背著書篼,又冷又餓地從毛公鄉小學出來,艱難地爬上了回家的那條山道。他已一天沒吃東西了,肚皮早就餓得貼著脊梁骨了。爬上一個小山坡,他眼睛發黑腿腳沉重,一路不斷扶著路邊的小樹,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山頂上。
雲帳鉛灰,風寒露冷。
路濕苔滑,下了幾級坡坎,他腳下一滑,險些摔倒。那條每天都要走過的林間小路,今天似乎變得特別漫長,好像沒有了盡頭。實在走不動了,他只好抱著書篼,在一個避風的凹地坐了下來,昏昏沉沉靠在一棵樹榦上歇息。天色昏暗,四處陰森森的,路上已經沒有了行人,只有刺骨的寒風嗚嗚地吹著,像有人在他耳邊凄凄哭泣——是的,最近生產隊里老是死人,經常都有大人小孩這樣哭泣。
良久,他抬頭朝山下望去,只見荒草搖曳,霧靄瀰漫,稀落的樹叢間,掩映著幾塊高低錯落的薄田瘦土。隆冬時節,草黃山瘦,田野雜蕪,一派蕭條的景象。原本該是社員們收工後吃飯時間了,然而一座座低矮的草房中,沒有人聲狗吠,沒有一戶人家房頂在冒炊煙。
興和那時雖然還小,但他也知道,解放沒幾年,這裡也和全國一樣,農村開始了合作化運動。先是辦了初級社,然後是辦高級社,到後來,又辦起了人民公社,全體村民都將土地歸公,所有牲口和農具也集中到了生產隊。每天天不亮,上工的鐘聲一響,幾百號人就大呼隆集體上工;到天色晚了,這才打鐘收工回來。
1958年,也就是興和5歲那年,人民公社成立後,為了早日實現共產主義,家家戶戶連菜刀鐵鍋也收歸公有,由生產隊辦起了公共食堂。到了吃飯時間,大人小孩就歡天喜地拿個大碗到食堂去開飯。
剛開始,人民公社提出的口號是:「敞開肚皮吃,甩開膀子干」。食堂里大鍋的菜,大甑的飯,真是讓社員們敞開肚皮吃,吃得大家眉開眼笑。然而好景不長,大概過了不到兩個月,上頭又掀起了「大辦鋼鐵」運動,提出要「超英趕美,十五年超過英國」。這樣,農村的壯漢大嫂們又被抽到公社「鋼鐵廠」大辦鋼鐵去了,隊里就留下些老弱病殘,田裡的莊稼無人種,地里的糧食無人收,連埋在坡上的紅苕也無人挖出來。
興和還記得,就在這一年,無數的男女像瘋了一樣在對面山上打洞刨坑挖鐵礦,砍了滿山遍野的樹木鍊鋼鐵。一隻大風箱,幾根吹火筒,再用泥磚砌個「小高爐」,打著火把燃起火堆,煙熏火燎不分晝夜燒鐵礦。到最來,這些人卻一鬨而散,只在山坡上丟下幾坨咬不爛啃不動的狗屎鐵,在荒草叢中日晒雨淋做著辛酸苦澀的夢。
神聖的科學殿堂,實在是容不得半點虛偽的褻瀆。
由於坐吃山空,加上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到第二年,在極度缺糧僧多粥少的境況下,要維持公共食堂的運轉就日益艱難了。剛開始,公社領導還提出了「忙時吃干,閑時吃稀」、「糧食不夠瓜菜代」的吃糧方針。到後來,這個方針也不靈了,無論閑時忙時,吃稀吃干都不可能,社員們連吃瓜菜活命也不可能了。飢餓到了極點的村民,不管是樹皮草根,甚至「觀音土」,只要能填肚皮的東西都往嘴裡塞。
那幾年,興和他們生產隊,以及附近所有的生產隊,都不斷在死人。據說有個隊人死得太多,連埋葬死人時竟找不到幾個有勞力的人來抬!他們共同的死因只有一個:飢餓。
周興和同母異父的大哥叫王志發,由於長年飢餓營養奇缺,得了水腫病,全身浮腫,兩條腿腫得流黃水,到後來連路也走不動了。那一天,到了公共食堂「開飯」時間,他一步一歇,拄著兩根竹棒到食堂去「開飯」。可走到半路,實在走不動了,想停在一個土坡下歇口氣。當人們發現他時,他眼睛死閉,再也叫不醒他,就這樣被活活餓死了!這個王志發,死時還是個小夥子,年僅26歲。
興和這個年齡的小孩子,似乎稍微好一點,按當時生產隊定下的規矩,他吃的是「甲等飯」。所謂「甲等飯」,就是一小碗不到20粒米、外加紅苕藤紅蘿蔔做成的「飯」。但,這對正長身體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無非是讓這些小孩子吊口氣罷了。
就在幾天前,同村一個只有三四歲、名叫「王毛弟」的崽娃,因為實在太餓了,就去石壩水溝邊撿一種叫「山螺絲」的蝸牛吃。不知這個王毛弟撿吃了多少「山螺絲」,吃後是又吐又瀉發高燒。那時農村人得了病是上不起醫院的。大人見此情形也束手無策,除了在坡上扯把草藥煎水給他喝,惟有的辦法就是拖。拖了幾天,這個崽娃就拖死了。大人哭了一場,用草席一裹,掩埋了事。
餓、餓、餓,小興和與村上所有的人一樣,天天都在飢餓中捱著難熬的時光。
寒風依然嗚嗚吹著,暮色漸漸濃了起來。興和的目光從遠處收了回來,落在半山腰上一堆新鮮的黃土上——難道,今天生產隊又死了人么?想到這裡,他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不行,無論如何都要走回家去!
天上飄起了雪雨。他扶著樹榦站了起來,感到很冷很冷,不由得又裹了裹破爛單薄的衣裳。此情此景,不但想起了躺在田角邊餓死了的大哥,還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本連環畫上的故事來。
他記得,這本連環畫的名字叫住《賣火柴的小女孩》。書上的那個小女孩是個外國小孩子,她在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除夕之夜,光著腳穿著單薄的衣裳在街上賣火柴。因為一根火柴都沒賣出去,她不敢回家,回家後怕被她的爸爸打。她的家,也像自己的家一樣,擋不住風也擋不住雪。夜深了,天更冷了,小女孩躲在一個避風的牆角里,她快要凍僵時,劃燃了一根火柴取暖;她快要凍死時,又劃燃一根火柴。天亮後,人們發現這小女孩小手裡拿著一束燃燒過的火柴,已經被活活凍死,被漫天的大雪掩埋了!
年幼的興和看完這個故事後,他很難過很辛酸。有一陣,他總是在想:這是一個多麼可愛又可憐的小女孩呀,為什麼這個世界上那麼多有錢的人,就沒有一個善良的人來買幾根小女孩的火柴呢?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在大雪天就不能有雙鞋子穿呢?他們家和自己的家一樣,為什麼就不能有一間能夠遮風避雪的房子呢?……
是的,人的一生,刻在童年心底里的痕迹最深。或許,周興和幼年時的這些遭遇,對他後來豪爽俠義,熱衷於扶貧濟困救災救難,有著深刻的影響吧!
天就要黑了,小興和挪動沉重的雙腳,沿著那條濕滑的小路,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他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小女孩,在這無人知曉的地方餓死凍死。他要回家去,家裡畢竟還有一堆柴草,會給他帶來一絲溫暖。
後來興和長大後,再看到這本書時,他知道了寫《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的作家叫安徒生,是個丹麥人。(作者:舒德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