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弗吉尼亞營地的休整與再出發
在達弗吉尼亞州的 Bull Run Campground,經過漫長的行程,大家終於迎來短暫的一天休整。那一天陰雨綿綿,風也帶著初秋的氣息。有人去買衣服,有人檢查設備,有人趁著空閑時間整理一路的影像與記錄,還有Peter Zhao在給我們做飯,陳維明老師和楊長兵在修理被碰倒的病毒刺突。六噸重的雕塑在長途顛簸中多次受損,但他總是親自修復,由於雕塑很高,需要有人輔助才能爬到雕塑頂部。雕塑就像他的信仰,哪怕被打碎,也要一塊拼回去。」這片靜謐的營地,像一場長征中的暫停鍵,讓每個人在沉默里重積蓄力量。
二、第一次國會山會晤:真相的對話
9月18日下午三點,反共病毒巡遊車隊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 Rayburn House Office Building。在雕塑家陳維明先生的帶領下,團隊會見了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任 Piero A. Tozzi 及其同僚。會議中,陳維明在會上發言時說:「藝術不是裝飾政治,而是揭露謊言。病毒的背後,是制度的黑暗。我們用雕塑表達的,不是仇恨,而是追求真相的信念。」雙方討論了中共隱瞞疫情、操控信息、導致數千萬生命受害的嚴重後果。Piero 指出,中共不僅製造病毒,更以宣傳與跨國打壓方式迫害海外民主人士,威脅全球自由社會。他強調:「真相必須被揭露,正義不能沉默。」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來自美國國會的支持,也更加堅定了繼續前行的信念。
三、在天主教大學重逢陳光誠:信仰與法治的共鳴
9月19日,反共病毒巡遊車隊受邀前往陳光誠先生任教的華盛頓天主教大學。雕塑家陳維明帶領我們與美國人權委員會 Bill Sanders 及人權律師陳光誠會面。大家共同討論了剛剛通過的「高志晟法案」,表達了對中國人權事業的關注與支持。陳光誠先生說:「堅持法治和自由,是對抗極權的根本途徑。」他呼籲美國立法界持續關注中國人權狀況,並以實際行動聲援那些仍在受迫害的人。會談結束時,陳光誠將象徵正義與真理的米迦勒天使像贈予車隊,以示鼓勵與祝福。
四、第二次國會山巡遊:自由在街頭回蕩
9月22日,反共病毒車隊再次駛入華盛頓特區。這一次,不是會議室里的討論,而是在街頭展開的自由巡遊。車隊途經國會大廈、方尖碑、國家美術館、美國歷史博物館與林肯紀念堂。雕塑車停靠時,遊客紛紛圍觀拍照,有人詢問,也有人高喊「End CCP!」。陽光灑在車隊的標語上,映出閃亮的字句——那是信念的光芒,也是自由的象徵。我們又回到了這裡,不只是為了呼喊,更是為了見證。
五、拜訪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歷史與良知的對話
9月23日,反共病毒巡遊車隊拜訪了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
那是一座靜默卻充滿力量的機構,致力於保存共產暴政下受害者的記憶。
展廳里,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被迫害者遺留的物品,訴說著數以億計生命被謊言與暴力吞噬的故事。
團隊成員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神情肅穆地聆聽。
當看到記錄中 「六四」鎮壓的影像時,許多人眼中泛起淚光。
陳維明老師低聲說:「沒有記憶的民族,就沒有未來。」空氣隨之靜止。那一句,像是刻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六、紐約聯邦法院聽審:為真相作證
9月25日,反共病毒巡遊車隊抵達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參加關於「自由雕塑公園」中「中共病毒雕塑」被燒毀案件的聽審。法庭內外氣氛莊嚴。法官當庭宣布將於明年4月6日正式開庭審判。庭審結束後,團隊成員在法院門前拉起橫幅,呼籲美國司法伸張正義。陳維明老師說:「正義或許會遲到,但它不會缺席。」在自由的土地上,我們用行動提醒世人:信仰與真相,終將勝過謊言與恐懼。
犯罪嫌疑人:劉潘
七、尾聲:跨越三千英里的索賠之路
從洛杉磯自由雕塑公園到華盛頓國會山,再到紐約法院,我們的巡遊跨越十六個州,行程逾三千多英里。這不僅是一場公路之旅,更是一場信念的跋涉。在每一座城市、每一次停靠中,我們都傳遞著同一個訊息:中共必須為病毒的禍害負責,自由與真相不容踐踏。當雕塑車駛過最後一段路,夜色籠罩著紐約街頭,發動機的轟鳴聲彷彿在低語——「這不是終點,而是自由中國的起點。」
—— 未完待續 ——
相關文章:
《向中共病毒索賠之路:一支巡遊車隊的跨洲記憶》(第二篇)德州的風與真相之聲——米德蘭、達拉斯紀行
本文來源:北京之春
作者:彭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