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2023年4月19日在國會山,針對中國入侵台灣的假想情況舉行沙盤推演時,現場屏幕上顯示的狀況想定。
由全球三十多國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再添新成員。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宣布加入這一聯盟,使聯盟再添一位重量級美國議員。
消息由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United State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在周一(7日)公布。
穆勒納爾在聲明中表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The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在應對中共侵略的國際合作上至關重要,有助於確保全球供應鏈安全,並共同維護自由、人權和法治。他又在聲明中強調,自己期待向世界各地的領導人提供重要的美方觀點,以應對中共挑戰。
在穆勒納爾加入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現時共有9位來自美國的成員,涵蓋民主、共和兩黨,也包含參眾兩院議員。其中民主黨籍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和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首席議員、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都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的共同主席。而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首席議員、民主黨籍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也是聯盟成員之一。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成立於2020年,目前成員包括39個國家及歐洲議會的250名跨黨派國會議員,旨在團結世界各地議員,促進民主、維護人權,並應對中國崛起而對現有全球政治、安全秩序和人權所構成的威脅。該聯盟被北京視為「反華組織」,更試圖施壓阻止部分國家議員參與聯盟今年在台北舉行的峰會。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在峰會後通過「IPAC針對聯大第2758號決議各國議會決議範本」,指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並未提及台灣。隨後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國會也相繼通過「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台」相關動議,使台灣入聯議題在剛過去的聯大會議上再次升溫。
記者:文在山 責編:嘉遠 網編:何足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