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中國新友好婚育措施能挽回低迷的生育率嗎?

中國新友好婚育措施能挽回低迷的生育率嗎?

2011年10月31日,安徽省合肥市一家醫院的護士照顧新生兒。


中國國務院周一宣布一系列加快鼓勵適齡婚育和支持育兒的措施。不過,專家指出,即便中國推出強有力的生育政策,依舊難以挽回極度低迷生育率的長期趨勢。

10月28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呼籲提倡適齡婚育和夫妻共擔育兒責任,並要求地方政府改善生育和育幼支持。

據國務院對媒體的問答,政府將從經濟、服務、時間及文化四個方面降低生養和教育成本,營造尊重和支持生育的社會氛圍。

專家指出,新措施力度看似更大且更全面,但沒有太多新意,短期內可能刺激更多生育,但要將中國低迷的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也就是讓這一代的新生兒在數量上能夠替代其父母一輩,維持人口的代際穩定,歷史上沒有前例可循。

美國馬里蘭大學人口社會學教授柯恩(Philip Cohen)表示,「如果中國政府真把資金投入到這些措施,對家庭和社會都非常有益。但我敢肯定,這不會對生育率產生太大影響。」他提到,無論是借鑒當前韓國的情況,還是80、90年代歐洲的經驗,即使像匈牙利推出強有力的產前政策,短期內提高了出生率,但要扭轉下降趨勢並提高生育率難度極大。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彭秀健也表示,低生育率是全球趨勢,特別是在亞洲,年輕人普遍不願意生孩子。新措施要「起作用,也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子改變人們的生育意願」。

2013年11月16日,北京,遊客抱著手持國旗的孩子參觀紫禁城。(美聯社)

2013年11月16日,北京,遊客抱著手持國旗的孩子參觀紫禁城。(美聯社)

專家:仍需減輕年輕人就業和撫養老人壓力

中國國務院周一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延長產假從98天增至158天,超過半數省份的生育津貼支付期限不低於158天,以及設立約15天的配偶陪產假、5至20天不等的父母育兒假。此外,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和子女教育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的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從每月1000元提高至2000元。在擴大托育服務供應方面,地方政府整合中央和地方的資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和公辦網路,並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適當運營補助。

專家認為,通過優化生育保險、產假制度和生育補貼,將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等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以及提升兒童醫療水平、普惠托育服務和住房支持,再加上鼓勵用人單位採取彈性上下班和居家辦公等措施,可以減輕職場女性的生養負擔。但還需要其他配套措施,例如減輕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和撫養老人的壓力,才能更有效地改善中國的人口結構問題。

彭秀健認為,長遠來看,改善就業環境非常重要,例如縮短工作時長、改善女性因生育而影響升遷的情況,以及誰能少休假的競爭,比較能提高女性的生育意願。

芬蘭土庫大學的人口學家尼森(Jessica Nisén)以女性產假延長為例指出,父親的育兒和陪產假應相應延長,才能向育齡一代傳達政府對家庭幸福和性別平等的重視,強調男女共同承擔育兒責任的信息,而不是自上而下地設定要生多少孩子的生育目標。

2021年6月1日,孩子們在北京公園與成年人玩耍。(路透社)

2021年6月1日,孩子們在北京公園與成年人玩耍。(路透社)

奧地利維也納人口研究所副所長蘇波卡(Tomas Sobotka)也表示,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經濟前景持續低迷,許多年輕人對未來職業發展、能否負擔大城市住房等感到迷茫且缺乏信心,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部分解決,將難以恢復低迷的生育率;反之,政府一味勸說年輕人組建家庭的努力,反而可能面臨更大阻力。

柯恩則告訴本台,」與其試圖提高出生率,更明智的做法是將資源轉向老年人護理,因為這將是未來幾十年的當務之急」。此外,他指出,中國和韓國的處境相似,不僅教育和撫養費用高昂,競爭還非常激烈。即使新措施有利於女性兼顧職業和家庭,讓某些人願意多生幾個孩子,但也可能使部分人更傾向於追求事業,而只生一個孩子。

根據中國非官方智庫育媧人口研究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中國將一個孩子撫養到18歲的成本相對於人均GDP的倍數幾乎是全球最高,多達6.9倍,美國則為4.11倍,日本4.26倍,德國3.64倍。

責編:李亞千 網編:何足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