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曾是川普政府的座上賓,如今卻因政策反目,另組「美國黨」揚言顛覆兩黨政治,被視為將重創共和黨選情的最大變數。(路透資料照)
在與美國總統川普決裂後,科技鉅子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其對美國政壇的衝擊,可能遠不止於扮演國會的「關鍵少數」。據外媒分析,此舉真正的威力,在於可能扮演2026年期中選舉的「劇透者」(Spoiler),其對共和黨的威脅,遠大於民主黨。
所謂的「劇透效應」(Spoiler
Effect),指的是第三方候選人會從意識形態相近的主要政黨中,吸走部分選票,從而可能導致該政黨的候選人,在勢均力敵的選戰中意外落敗。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美國政治專家湯利(Dafydd
Townley)向《新聞週刊》(Newsweek)分析指出:「若有任何影響,這個新政黨很可能會分裂共和黨的選票,短期內可能導致民主黨主導眾議院。」他認為,在美國的「贏者全拿」選舉制度下,第三方政黨往往對特定一方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
分析普遍認為,馬斯克所主張的財政保守、減少政府浪費,同時在社會議題上持自由或中間立場的理念,其主要吸引的目標客群,正是那些對川普不滿的共和黨溫和派,以及信奉小政府的自由意志主義者。
此一可能性,已引來民主黨的高度興趣。根據《雅虎新聞》(Yahoo News)報導,加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肯納(Ro
Khanna)就表示,他與馬斯克的「資深親信」談過,並樂見馬斯克在2026年將「炮火轉向MAGA共和黨人」,甚至認為民主黨應嘗試與馬斯克在部分議題上尋求合作。
儘管馬斯克擁有龐大財力與社群平台X作為動員工具,但《富比士》(Forbes)也指出,第三方在美國面臨複雜的各州投票資格規定等結構性障礙。因此,「美國黨」的真正威力,或許不在於贏下多少席次,而是它作為一個不可預測的變數,將如何擾亂2026年的政治賽局,迫使兩大黨,特別是共和黨,重新調整其政策與競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