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正在重寫職業成功的規則書,曾經被視為「鐵飯碗」的計算機編程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失業率已升至6.1%,甚至高於一些文科專業。這一反轉,正在動搖「學好專業=穩就業」的傳統共識。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能力結構:是否具備獨立思考力、跨領域理解力,以及駕馭AI工具實現快速落地的能力。在這個以AI為底座重塑產業邏輯的時代,學生、創業者乃至投資人都必須重新思考「什麼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近日,矽谷創業孵化器YC的掌門人陳嘉興與三位合伙人哈吉·塔格爾(Harj Taggar)、黛安娜·胡(Diana
Hu)以及賈里德·弗里德曼(Jared
Friedman)參加播客節目《Lightcone》,深入探討了AI對就業市場、教育體系、創業、社交媒體等領域的影響。
這場圓桌對話的核心觀點有:
傳統上被視為「鐵飯碗」的計算機編程工作正被AI顛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失業率(6.1%)已高於藝術史專業(3%)。
當前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課程普遍過時,甚至禁止學生使用AI輔助工具,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未來所需的技能。
?
學歷更多是「能力認證」,即向僱主證明「你能按時完成任務、遵守規則」,但AI可能比人類更擅長執行標準化任務,使得傳統學歷的價值下降。
?
創業成功的秘訣是從小眾市場入手,利用超級用戶反饋快速迭代,然後以此為基礎逐步佔領市場。
?
選擇退學創業或繼續學業,應基於創業夥伴是否值得信任、項目是否有前景、是否喜歡繼續上大學等標準來衡量。
以下為此次圓桌會談的精華內容:
圖:從左到右依次為黛安娜、塔格爾、陳嘉興以及弗里德曼
01 微軟59級工程師:從「鐵飯碗」到高危職業
陳嘉興:
最近有個熱議話題——現在會不會是AI造富的最後窗口?你們覺得呢?這會不會是資本主義的終結?
塔格爾:
我們發現,很多申請YC支持的創業者都對AI帶來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大家都在擔心:未來那些我們以為會一直存在的工作崗位,真的還會存在嗎?如果這些工作消失了,如果我們不能掌握真正有價值、能持續增值的東西,我們還能靠什麼立足?
弗里德曼:
我和幾位大學生聊天時也談到這個問題。現在校園裡最熱門的話題就是:「AI現在連編程都會了,程序員的工作怎麼辦?」以前計算機專業畢業就能穩穩噹噹地進入中產階層,找份程序員工作就能衣食無憂。但十年後,這樣的工作還會存在嗎?
陳嘉興:
記得我剛畢業進微軟當59級(入門級職級,主要面嚮應屆畢業生或1-2年經驗招聘)產品經理時,雖然是最基層的崗位,但有醫保福利,父母很為我感到驕傲。但現在情況變了,最新數據顯示: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失業率高達6.1%,而藝術史專業只有3%——這反差太驚人了。
弗里德曼:
你是說藝術史專業比計算機專業更好找工作?這太顛覆認知了!
陳嘉興:
雖然難以置信,但紐約聯儲今年2月的數據確實如此。不過我們說的是平均水平,在座的各位都是頂尖人才,倒不用太擔心。
弗里德曼:
微軟59級工程師曾經是公認的「鐵飯碗」,長輩們都會誇「這工作夠穩定」。但我最近一直在想:這個選擇真的還保險嗎?會不會世界已經變了,過去看似最穩妥的職業道路,反而成了高風險的選擇?
塔格爾:
說到這個話題,我想起布賴恩·卡普蘭(Brian
Kaplan)提出的教育理論。他認為大學文憑本質上是一種能力認證——不是證明你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證明你具備三項關鍵能力:按時完成任務、嚴格執行指令、持續穩定輸出。這正是大公司最看重的特質。但現在,AI在執行指令方面表現得非常好,可能很難有人類能夠在這方面與AI競爭。
因此,大家需要思考,從大學中能學到哪些東西,不僅僅是按時到達、通過考試、非常好地執行指令。你還需要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如何具備主動性和獨立性。因為這些才是在後AI時代真正重要的東西。
02 大學教授過時課程 學生缺少未來必備技能
黛安娜:
我們最近在大學走訪時發現,很多計算機課程還在禁止學生使用Cursor或氛圍編程(Vibe
Coding)這類智能編程工具,這簡直是在阻礙他們學習未來必備的技能。
陳嘉興:
這就像互聯網剛普及時,有些老師禁止學生使用谷歌一樣可笑。
黛安娜:
我們發現,那些最優秀的學生往往通過課外項目學到的東西,比課堂上的多得多。
弗里德曼:
回到最初的問題,這真的是最後一次暴富機會嗎?
塔格爾: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意味著我們即將迎來AGI
(通用人工智慧)或ASI(超級人工智慧)時代。到那時,人類貨幣的價值體系可能都會重構。當機器能完成所有工作時,急著積累傳統財富還有意義嗎?遊戲本身已經發生改變。
陳嘉興:
我們從小被灌輸的人生軌跡——讀書、工作、買房、還貸——正在被顛覆。有人說舊金山是\”學歷內卷\”的重災區,雖然我不完全認同,但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深思。
塔格爾:
我認為真正出色的工作從來不是源於恐懼,而是來自對事業的熱愛。所以我的建議絕不是讓大家為了「最後一次暴富機會」而倉促輟學創業。但必須承認,AI創業公司的成長速度確實令人驚嘆。
回想我們讀大學時,那些畢業一兩年的學長回校分享經驗,能融到A輪就是莫大的成就。Dropbox創始人講述A輪經歷時,全場都為之沸騰。幾年後,B輪、C輪成了新的里程碑。而今天呢?Cursor的創始人畢業才幾年,就帶著百億估值的公司回來了。這種成長速度,簡直是幾何級的躍升。
這才是最令人振奮的——現在畢業後一兩年能創造的成就,是過去難以想像的。對真正的創業者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陳嘉興:
說到創業認證,過去A輪融資就像沙丘路(譯者註:沙丘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北部,匯聚眾多知名風險投資機構)
風投頒發的「合格證書」。但今天,我們看到的頂尖公司往往只有5-10人,卻能創造千萬美元的年收入。這才是真正的實力認證——不是靠大佬站台,不是上TechCrunch頭條,而是做出客戶願意真金白銀買單的產品。那些虛名就像泡沫,而真正的好產品才是硬通貨。
黛安娜:
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觀點。所以,重要的不是恐懼錯失「最後機會」,而是把握當下這個黃金時代。我們見證了太多奇蹟:這種增長只有藉助AI技術才能實現。就像我們和很多公司合作的案例那樣,某些公司在12個月內從零到1200萬美元的收入。這種零到一再到一百的增長速度,尤其是在B2B
SaaS(企業級SaaS)公司中,前所未見。
弗里德曼:
過去,B2B公司都是慢工出細活,現在反倒成了增長最快的領域。
黛安娜:
成功的創始人往往走在時代前面,因為你必須要有眼光去構建一些好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
塔格爾:
要打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核心能力:第一是對行業有著深刻理解,了解你所構建的領域、市場以及目標客戶群體。第二是技術實現能力。
在AI時代之前,技術門檻越來越低。開發一個網頁應用變得如此簡單,以至於行業知識反而成了決定性因素——你有沒有客戶資源?懂不懂銷售技巧?這讓大學生創業者很難與行業巨頭抗衡,比如想挑戰Salesforce做CRM系統,或者開發醫療預約軟體,基本沒有勝算。
但AI改變了一切!現在的產品不再是簡單工具,而是能替代人類工作的「魔法」。不過要讓這種魔法穩定可靠,需要極高的技術功底。而在YC,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反而比資深博士更擅長駕馭AI模型,能挖掘出模型的最大潛力。
03 人的學習潛能無限:兩個月就能從菜鳥變專家
弗里德曼:
這兩天很多同學問我:「我沒有行業經驗,該怎麼選擇創業方向?如何快速積累領域知識?」
塔格爾:
陳嘉興曾給過很好的建議——成為一名前沿部署工程師。
陳嘉興:
要找到真正的創業機會,就得像商業特工一樣深入行業腹地。Flexport就是個絕佳例子——誰能想到一個做醫療按摩浴缸進出口起家的創業者,最後能成為電動自行車進口的霸主?正是這種另闢蹊徑的做法,讓他們掌握了其他創業者都不具備的獨特行業認知。
弗里德曼:
天賦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那種「古怪的執著」。就像OpenAI和SpaceX,最初都只是創始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完全沒有商業化的打算。但正是這種純粹的追求,最終吸引了全球頂尖人才和資本,最終成就了改變世界的企業。在YC,我們見證過太多大學生用短短兩個月就從菜鳥變身專家——人的學習潛能,往往超乎自己想像。只要夠聰明、夠專註,你完全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成為某個領域的行家。
塔格爾:
現在的機會比任何時候都多!就拿牙科軟體來說,以前牙醫們每天要應付二十多個雷同的推銷電話,根本不會多看大學生開發的軟體。但現在不同了,AI點燃了所有人的想像力,傳統軟體公司的平庸表現,反而給了年輕人絕佳機會。
弗里德曼:
因為他們帶來的是真正的「AI魔法」。我最近遇到三位創始人,他們正為牙醫開發AI智能體。值得注意的是,這三位創始人之前對牙醫的了解幾乎為零,他們唯一的經驗就是去過牙醫診所。但他們其實是在給牙醫們銷售「瓶中魔法」,這些牙醫當然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因為如果這些智能體有效,將能為他們的業務帶來巨大好處。
塔格爾:
這就是主動性的力量。要打造改變行業的產品,就得像商業間諜一樣潛入前沿,觀察真實工作流程,再用AI重新定義它。
黛安娜:
但很多年輕人被困在「好學生思維」里。他們從小被訓練成考試機器,習慣按部就班完成任務。這種思維模式完全不適合創業。創業是一片沒有規則的新大陸,你需要自己制定遊戲規則。在創業過程中,你擁有完全的主動權去設定目標,選擇自己想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被某個權威人物指揮「必須做什麼」。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成年人」在上面指揮你,你才是控制者。你可以設計規則,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不必按別人指示行事,真正的規則制定者是你!
04 大學生創業兩大「資歷陷阱」:小心成了詐騙犯
陳嘉興:
我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很容易陷入兩個非常危險的「資歷陷阱」。
第一個就是把從投資人那籌集資金當作最終目標。這完全偏離了創業的本質,非常危險。
第二個我比較擔心的是某些校園創業項目,很多這樣的項目教的其實是「騙人的技巧」。在如今這個技術飛速發展、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為什麼還要學撒謊或「假裝成功」?我擔心的是,很多創業課程實際上是在教你成為像SBF(FTX創始人)或霍爾姆斯(Theranos創始人)那樣的人(暗指詐騙犯)。這種做法不僅浪費時間,甚至可能讓你惹上麻煩,最終走向監獄。
弗里德曼:
很多創業課程,尤其是那些由非創業者主辦的課程,往往走了彎路。作為過來人,我們知道,創業並不是一系列任務或考試的集合。每當你試圖把創業「裝進課程里」,你得到的往往是廉價的「創業複製品」。這種方法教你按某個固定流程去做,但這並不是創業的真實面貌。
陳嘉興:
我常常想到Jay-Z(說唱歌手)的一句歌詞:「每個人都想告訴你該怎麼做,而他們自己從未做過。」這話很有道理。
塔格爾:
與十年前相比,現在有了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社交媒體的崛起。通過社交媒體,你可以放大信息和品牌。在初創階段,應該更多地專註於如何一步步獲得用戶,還是應該專註於在網上培養關注度和品牌?十年前,你可能需要花費幾千美元來製作高質量的視頻,推廣產品,或增加社交平台上的粉絲。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社交媒體成功吸引了人們的關注,激發了他們對公司討論的興趣。
陳嘉興:
我只關心什麼是現實的,什麼是你能觸摸到、看到、感受到的東西。想一想你能夠為社會貢獻的實際價值。這個才是真正的標準,其他的只是虛假的東西。想想SBF或Theranos,如果你剖析它們,你會發現它們本質上是一個謊言。這個謊言沒有任何價值。我不希望我們變成那樣的人。儘管外界對科技行業往往帶有偏見,但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
我認為社交媒體非常好。我自己也依賴它,它給我帶來了很多好處,也帶來了一些壞事。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講好自己的故事。事實上,你必須意識到,如果你依賴別人來講述你的故事,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成功,但一旦外部的聲音消失,別人就會接管這個故事。世界總喜歡講「從成就到失敗」的故事。如果你沒有控制權,沒有親自發聲,他們會將這個故事引導向你不想要的方向。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從一開始就準備好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像我自己創業公司一樣,我們總是鼓勵創業者採用一種方法——從你希望達到的目標倒推。這就像蘋果公司非常擅長的做法,他們從不在沒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上線某個功能,他們會等到產品經理明確說:「這個功能是為誰設計的,它要解決什麼問題?」你可以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實際行動中。
舉個例子,我會做一個簡單的Loom視頻,展示我想分享的內容和團隊的優勢,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周內專註於這個任務。你可以提前製作故事板,明確它的內容,然後倒推。這樣,媒體、產品管理和設計實際上可以融為一體,它們與用戶、溝通和產品目標緊密相連。最後,你就可以開始構建它。保持這種方法,每兩周進行一次「倒推」,製作一個不炫耀但讓人信服的Loom視頻,展示你在這兩周內做了什麼。這種方式有助於形成一種專註於實質內容的文化,而非浮誇的表現。
以下為現場觀眾問答環節:
05 退學創業三大自問:你真的不喜歡上大學了?
問:
關於是退學創業還是繼續學業,我們該如何選擇?
陳嘉興:
我認為人們在做決定時應該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創業夥伴是否值得信任,創業項目是否有前景。
弗里德曼:
事實上,我就是從大學退學去做YC的創業項目。我覺得除了考慮信任和項目的可行性外,你還得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否真的喜歡上大學?雖然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重要。很多大學生在考慮退學時,其實是在做一個出於恐懼的決定——他們擔心錯失舊金山的創業機會,或者因為身邊的朋友都退學了,自己也跟著做了這個決定。然而,這些選擇未必是最好的。
有些人最終會後悔。至於我,退學是因為我對大學生活不再感興趣。我讀了三年,覺得自己從中獲得了需要的經驗,我開始更興奮的是創造能為人們帶來真正價值的技術。我相信,無論我的創業項目成功與否,我都不會後悔離開大學,因為那時我已經準備好迎接人生的下一階段。所以,如果你真心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那也許就是你該退學的時刻。
黛安娜:
如果你已經嘗試過多種生活路徑——在大公司做過實習、在初創公司實習過、創業,甚至做過科研,並且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或許就是時候做出決定了。但如果你對大學生活依然有興趣,或者你想嘗試一下學術研究,那麼我覺得你可能還不適合現在退學。
陳嘉興:
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後來進入了Palantir,這些公司最終都非常成功。回想起來,當我22、23歲的時候,應該考慮的其實是去那些最主流、最有影響力的地方。初創公司的成功是遵循權力法則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如果你要加入初創公司,我確實認為你應該選擇頂尖的公司。你完全可以通過一個Excel表格來評估它們,就像投資者評估公司一樣。
關鍵在於,投資者有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但你只有一次人生。而當你自己創業時,你不能僅僅滿足於開一個「中等水平」的公司,因為「中等水平的公司」註定會失敗。所以,如果你決定創業,一定要去那些擁有超強團隊和資源的地方。只有這樣,好的事情才有可能發生。
我的運氣也很好,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尋求機會的投資人,專註於那些可能會爆發的項目。像YC,它給我一種在其他地方從未體驗過的能量。我的好運氣是,我的朋友和彼得·蒂爾(Peter
Thiel,矽谷天使投資人)一起創辦了公司,這真的是非常幸運。
06 小眾=大機會:那些從奇葩需求起步的百億公司
問:
你們覺得什麼時候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可以辭掉目前的穩定工作開始創業?
陳嘉興:
我曾經有五萬美元的信用卡債務,住在Queen
Anne的豪華公寓里,還買了輛嶄新的本田,回想起來,這些行為確實很愚蠢。所以,那時我必須找工作,沒有資本去創業。那段時間,我得靠朋友接濟。我的建議是,至少要有6到9個月的時間,銀行里的錢才可以為你創業提供資金。
另外,我非常重視團隊的建設。我知道網上經常討論這樣的話題:「創業一定需要聯合創始人嗎?」如果是我第二次或第三次創業,我可以獨自創業,因為我有很多資源和人脈,知道怎麼招人、怎麼做。但如果是第一次創業,我絕對不會選擇獨立創業,因為事情太複雜了,你需要團隊的支持,一起成長,一起克服挑戰。
弗里德曼:
對於年輕的創業者來說,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能否和聯合創始人一起辭職,專心創業。實際上,這是一個時機問題,找到合適的合伙人已經很難了,找到合適的時機更難。所以,如果你和你的聯合創始人都處於一個合適的階段,能夠同時辭職,全力投入創業,我覺得你們應該馬上去做。因為這樣的時機真的非常難得,可能一輩子也碰不上。
問:
關於創業初期瞄準超級小眾市場,然後逐步擴展,你們怎麼看?怎麼知道自己開始時有多小眾才合適?
塔格爾:
最初從小眾項目開始,其實一直是成功的秘訣。即使YC的初期也是這樣。拿現在市值較高的Airbnb舉例,它剛開始時就是一個小眾項目。最初它只提供客廳里的氣墊床,算得上是小眾創業的典範,但它最終主導了民宿市場,發展成了一個巨頭。
但實際上,還有很多不太顯眼的例子。很多現在看起來非常龐大的項目,剛開始時也都非常小眾。比如Stripe,儘管支付市場本身龐大,但它一開始只是為開發者提供API,唯一與Braintree的不同是,你能立刻收款。那時,很多人並不認為這是一個足夠的「切入點」,但成功的關鍵一直都是:先主導一個小眾市場,然後擴展到相鄰市場,最終發展成大公司。
黛安娜:
布萊恩·切斯基(Airbnb聯合創始人)常引用YC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給他的建議:專註於找到10個真正喜歡你產品的超級用戶,而不是隨便找100個普通用戶。許多偉大的公司正是從這裡起步的。你需要利用超級用戶的反饋迅速迭代,最終打磨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塔格爾:
我覺得Coinbase也是一個典型的小眾創業項目。那時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都很小,甚至可以說,他們在為一個幾乎不存在的市場服務,就是那些想要簡單界面來買賣比特幣的普通人。大家當時普遍認為,加密貨幣的用戶就只有那些想洗錢或買毒品的人。
其實,現在的AI領域更加證明了小眾市場的巨大潛力。因為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些市場到底有多大,很多看似小眾的市場,通過AI技術,你能讓客戶付更多的錢。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購買軟體,更是你為他們完成的「任務」。所以,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小眾市場,去盡情發揮你的激情,然後深耕這個領域。
陳嘉興:
現在創業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你有智商可達130的AI助手,我認為OpenAI的大模型o3就可能達到這個水平。你可以將這些聰明的助手,對接到任何小眾市場的專有數據系統中。
並且,越是一個你身邊的人不太了解的市場,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壁壘,讓你能夠紮根進去。接下來,你只需要一個「楔子」,找准切入點後,不斷擴大裂縫,直到擁有整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