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被稱為「現代歷史上最劇烈的華府重組」的裁定中,美國最高法院本周作出震撼性裁決,正式解除了下級法院對川普總統大規模裁撤聯邦員工行政令的臨時禁令。這一裁定,為川普兌現其「拆解行政國家」(deconstruct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的競選承諾掃清了重大法律障礙。
該裁定由最高法院以簡短、未署名的意見書方式發布,明確指出其並未就裁員命令本身是否合法作出判斷,而是僅允許川普政府在下級法院審理期間繼續推進執行。法官們認為,政府「很可能」會在後續法律攻防中勝出。
但法院的唯一反對聲音——大法官凱坦吉·布朗·傑克遜(Ketanji Brown
Jackson)——發表長達15頁的強烈反對意見,直言此舉「等同於放任總統的推土機橫掃而過」,「極有可能對行政體系與三權分立造成結構性破壞」。
今年2月,川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包括農業、商務、衛生與公眾服務、國務院、財政部、退伍軍人事務部等在內的19個聯邦機構制定「顯著縮編」計劃。命令發布後,5月下旬加州聯邦地方法官曾裁定,川普未經國會授權,擅自命令重組行政機構,屬「權力越界」,遂下令暫緩執行。
據路透社披露,自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其政府已通過解僱、勸退和提前退休等手段,使得聯邦政府文職人員凈減少約26萬人,約佔總人數的11%。
儘管最高法院解除了禁令,但並不意味著各聯邦機構可立刻啟動裁員。白宮一位不具名官員指出,裁決並未授權立即裁員,「未來仍可能遭遇法律障礙或節奏放緩」。
目前已有多個工會、非營利組織和地方政府聯合發起訴訟,認為大規模裁員將「嚴重危及美國民眾賴以生存的基本服務」,並誓言繼續抗爭。
同時,由於涉及《聯邦公務員保護法》、相關法規限制及工會協議,川普政府提出的具體裁員計劃仍可能在實施過程中面臨法律挑戰。
白宮在聲明中稱此次裁定是「總統及其政府的一次決定性勝利」,並強調此舉將「推動聯邦政府實現效率與責任」。
根據4月一項路透社/益普索聯合民調,約56%的美國民眾表示支持川普縮減聯邦政府計劃,40%反對;其中共和黨支持率高達89%,而民主黨僅有26%。
國務院作為受影響較大的部門之一,第一時間在社交平台X發聲:「我們將繼續推進史上最具規模的機構重組計劃。」據悉,該部擬裁員近2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行政重組由川普欽點的「政府效率部」主導,而部門負責人正是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自上任以來,馬斯克及其年輕的團隊已進駐多家機構,不僅接管IT系統、進行人員清洗,更幾乎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和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兩大機構。
川普與馬斯克均表示,龐大、臃腫的聯邦政府需要「瘦身」,而當前裁員行動正是重建高效政府的第一步。
此次裁決也再次凸顯最高法院在川普新任期中的關鍵角色。據統計,自1月以來,最高法院已數次在「緊急命令程序」(俗稱「影子判例」)中偏向川普,包括支持其移民政策、軍隊改革、裁員計劃等,引發法律界對司法獨立性的廣泛關注。
截至目前,法院已批准川普政府:
將非法移民遣返至第三國;
撤銷數十萬移民的人道保護身份;
禁止跨性別者在美軍服役;
拒絕恢復被裁公務員;
限制聯邦法官發布全國範圍內禁令的能力。
隨著最高法院解禁,川普「重建政府」的劇本終於進入關鍵執行階段。究竟這是一場針對官僚體系的「高效革命」,還是對民主制度的「結構性衝擊」?尚難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