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新聞網(記者李瑞 王慧)報道:庚子夏末,8月5日,松花江畔,天高地闊,悶熱難耐……我們的汽車沿著擁堵的102國道艱難前行,經過兩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位於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鎮的老牛道渡口。放眼望去,藍天之下的老牛道渡口,顯得雄渾而蒼涼!當地村民們告訴記者,由於江里有淤泥,現在的渡口已經停擺多日了。他們指著停靠在對岸的一條大船說:因為很多村民和學生需要這個渡口,村民們曾多次向鎮政府反映渡口的問題,但是至今也沒有弄清楚渡口清淤歸哪個部門來管,於是老牛道渡口就這樣閑置了下來。
在之前的7月27日前後,多家網路媒體曾經以《吉林德惠:老牛道渡口急需清淤,村民渡江成了難題》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但由於當地政府對稿子存有異議,於是記者對該報道暫時刪除,並特意安排時間再次前往老牛道渡口實地踏查。
老牛道渡口的重要作用
「老牛道」這個名字,聽上去有點奇怪,記者曾向多名村民打聽這個名字的來歷也沒得到一個確切答案。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地政府在此處立有一個長廊,其中的一塊牌匾是《老牛道渡口簡介》。該簡介稱:「老牛道渡口始建於1947年,隸屬於德惠市經濟強鎮岔路口鎮朝陽山村,承擔著我市岔路口鎮與榆樹市五棵樹鎮之間的水上渡運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為我市東五區玉米和稻草向五棵樹轉運,提高農民經濟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省市交通、海事部門和德惠市政府對老牛道渡口的水運經濟發展和水上交通安全工作高度重視。2017年共投資292萬元完成了省級標準化渡口碼頭和3.5公里引道基礎設施的建設。碼頭及引道交付使用後,車流、人流、物流猛增,航行期日均車流量達90台(次),廟會、端午節期間,日渡運量達8000人次,水運經濟收入較建設之前增長了10倍,安全渡運條件大幅改善。2018年德惠市政府又投資建設了動態遠程監控、渡口候船亭和碼頭安全圍欄,使其完全達到了省級標準化渡口,走在了全省水上渡運和安全管理的先進行列。」
從這個簡介來看,老牛道渡口還是很重要的:一,她承擔著岔路口鎮與榆樹市五棵樹鎮之間的水上渡運工作,「為我市東五區玉米和稻草向五棵樹轉運,提高農民經濟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二,當地政府「2017年共投資292萬元完成了省級標準化渡口碼頭和3.5公里引道基礎設施的建設。」三,「碼頭及引道交付使用後,車流、人流、物流猛增,航行期日均車流量達90台(次),廟會、端午節期間,日渡運量達8000人次,水運經濟收入較建設之前增長了10倍,安全渡運條件大幅改善」。四,該渡口的水平「完全達到了省級標準化渡口,走在了全省水上渡運和安全管理的先進行列。」
渡口因何閑了下來
那麼,如此重要的渡口為什麼會停擺呢?一些村民告訴記者:因為江里有淤泥等原因,老牛道渡口近年來一遇到水流小的時候就會停擺,因此需要疏通航道或者清淤。2019年4月的時候,渡口的經營人劉鳳奎曾經得到德惠市地方海事處的支持,「同意渡口經營人劉鳳奎在徵得水利部門允許後,自主疏浚航道,費用自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劉卻沒有拿到水利部門的批准文書,就開始清淤了。清淤之後,他又把清淤得到的沙子頂賬了,因此被以私挖濫採的罪名刑拘。取保後,他今年再次向當地政府和媒體反映渡口需要疏浚航道問題,當地警方再次將他刑拘。於是,老牛道渡口就閑了下來。
記者兩次現場採訪、踏查
2020年6月初,記者接到德惠市岔路口鎮朝陽山村民劉鳳奎、朝陽山村書記程恩山、解放屯社社長王慶余、李坨子社社長張遇書、腰窩卜社社長周鳳恩的《情況反映》,反映德惠市「老牛道」渡口由於多年沒有清淤,現在渡口已經停運、村民們出行十分不便的情況,兩份《情況反映》還加蓋了村委會的公章。
6月12日,幾名記者驅車到現場實地採訪,並請榆樹市五棵樹鎮昌盛街二委一組韓爽做嚮導乘船測量了水位。在現場採訪中,記者親自用紅白桿標尺在距離對岸一、二百多米處進行了實地測量,水深最淺的地方30-40厘米,還有70、80、90厘米深淺不等處。同時,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條路過的船隻,因為水淺不能行走而擱淺在松花江內。記者找到當地村民,了解一下擱淺在江中的船舶的情況。幾名村民介紹說:這條船已經扔在這十幾天了,因為水淺走不了了。
就在記者們測量水深的同時,一位大姐急急忙忙向船上喊先別走,我有一個學生要過到對岸,沒有船了孩子到家得黑天了、幫忙把孩子捎過去吧。學生上船後,記者在船上對這名學生進行了採訪。這位學生叫董明陽,他介紹說:他是榆樹實驗學校的學生,每天上學放學走渡口是最方便的,沒有渡口時要多走三四十公里才能到對岸。董明陽還介紹,渡口已經停運十幾天了,天天上學、放學非常不方便。
但是,6月15日,記者卻接到劉鳳奎等信訪人的電話說:「德惠市信訪局回複信訪人說,德惠市岔路口鎮政府領導說:根本沒有淤堵,可以行船。而記者現場踏查所看到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渡口已經不能行船了。之後,記者將采寫的稿子發布到網上。據德惠市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介紹:德惠市政府對此非常重視,市長親自過問,並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此事,但因稿子的內容與政府存在爭議,暫時先予刪除處理。
為了慎重起見,8月5日,記者再次來到老牛道渡口實地踏查,看到用於擺渡的大船依舊擱淺在對岸。一些村民告訴記者,老牛道渡口停擺後,村民們和一些學生要想去對岸,只能繞道102國道,需要走30多里(華里),如果不走102國道,還有一個浮橋可以走,需要繞道50多里(華里)。記者也做了一下實測,開車從老牛道渡口繞道102國道到對岸,其距離與村民們所說的相差無幾。但是,在7月26日,記者致電岔路口鎮鎮委書記王柏林(音)時,這位王書記卻稱:「根本就不存在繞道30里問題,距離渡口10里就是102國道。」王還稱「:他(指劉鳳奎)清淤的目的就是把清上來的沙子再賣了!」記者不知道,這位鎮黨委書記是否到過老牛道渡口現場踏查、實地測量過?他又是怎麼知道渡口的實際情況的?
渡口航道疏浚到底歸誰管
採訪中,一些村民稱,老牛道渡口不需要清淤、疏浚的說法,主要來自岔路口鎮黨委書記王柏林(音)。為了核實這個說法,7月26日,記者致電王柏林書記。王在電話里稱:不是他不同意清淤。老牛道清淤問題,不歸鎮政府管,歸交通局海事處管。這件事,他們向我們反映過,我們也向市裡頭反映過。請示市裡後,說這事歸水利局管,清淤的權力不在我們鎮政府。同時,王書記還稱:他(指劉鳳奎)清淤的目的就是把清上來的沙子再賣了,根本就不存在繞道30公里問題,距離渡口10里就是102國道。
記者隨後又致電德惠市交通局局長劉同安(音),但這位劉局長同樣稱此事不歸他們管轄。
據村民們介紹,德惠市曾經給吉林省水利廳河道管理局打過報告,但是至今沒有下文。8月6日,記者來到吉林省水利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事歸河道管理局管,但是當記者電話聯繫到一位宋姓負責人時,宋稱此事不歸他們管。記者提到村民們說,他和幾名工作人員曾經到老牛道渡口實地測量過。但這位宋姓處長稱:「我們只是路過看看。」根據村民們的回憶,德惠市曾經給河湖管理局打過報告,其負責人叫楊某。記者又電話聯繫這位楊姓領導。但這位楊姓領導同樣稱:「此事不歸我們管」,他還稱:「我不主張清淤,因為涉及到采砂問題,但是應該做航道疏浚,」他又讓記者聯繫航道管理局。
記者聯繫了一大圈,最終也沒有搞清楚老牛道渡口清淤或航道疏浚究竟歸哪個部門管,相信當地的大多數村民們更搞不清楚了。劉鳳奎再次被刑拘前曾經告訴記者,自打他爺爺那輩人起,就在這個老牛道渡口上給人擺渡,從來沒遇到過多大的難事兒。但是,到了現在,老牛道清淤似乎成了天大的難事了!經過調查走訪,記者感到,老牛道渡口淤堵問題,要想解決其實並不複雜,那些管事的頭頭們親自到現場看看不就結了?為什麼竟能如此之難呢?從德惠市地方海事處2019年4月23日做出的《情況說明》中,我們看到,此事還是有人管的。我們真誠的期望德惠市政府和有關部門騰出一點時間,到現場調查一下,認真解決好「老牛道」渡口淤堵問題。因為,老牛道渡口雖然是劉鳳奎在經營,可是這個渡口關係到很多村民和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當地的水運經濟,當地政府應該早日採取措施解決其通航問題。也許老百姓說的話有些道理:假如那些管事兒的部門頭頭們、政府頭頭們的孩子們、家人們需要來往於松花江兩岸去求學、做生意的話,老牛道渡口淤堵恐怕早就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