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脫口秀季,今年上場的女演員數量明顯更多了。
運動員出身的前空姐「嘻哈」,一邊用寬鬆T恤打破大眾對空姐的刻板印象,一邊犀利吐槽航司的穿絲規定;去年掀起「月經羞恥」討論的菜菜,今年將目光轉向內衣,控訴鋼圈對女性身心的雙重壓迫。
被朋友稱作「煙霧報警器」的張慧,槍口對準公共場所里的二手煙;同樣關注公共空間的山河,則是圍繞著公廁馬桶的衛生狀況,訴說女性坐也不是、蹲也不是的上廁所難題……
45歲的王小利,將單身無子作為自己的王牌。她霸氣回懟有婦之夫,不婚的生活也沒什麼了不起。「以前為了合群,我要虛構老公、虛構小孩、虛構煩惱,但是不合群又能怎樣呢?」
山東臨沂50歲村信息中心的「房主任」,讓大眾聽到了農村婦女鮮少被關注的心聲。面對一個家暴、出軌、敗家的丈夫,父母只是勸她忍一忍,「有什麼不能過的?」
直到站上脫口秀舞台,她才開始聽到自己的聲音,帶著兩個女兒結束了持續30年的包辦婚姻。如今,房主任也有底氣支持女兒做出跟自己不一樣的選擇:「我女兒如果以後結婚了,有一天推開門說『媽,他……』,我能回她——『離!』」
房主任從婚姻中出走,新疆女孩小帕則坐上綠皮火車,獨自逃離充滿高壓與規訓的家庭。小帕站在舞台上,語氣輕鬆地調侃父親的六段婚姻,比如問她的六媽:「你為什麼會跟我爸結婚?因為我爸脾氣臭、愛喝酒、不幹家務、家暴……」
小帕還說,父親對男孩的包容和偏愛也到了魔怔的地步,會因為對方是男孩,就包容他的一切過錯。可長大後,小帕才發現,包容男性過錯的不只自己的父親,「整個社會都是我爹」。
回看早期的脫口秀女演員,雖然也時常觸及性別議題,如趙曉卉講述女性職場人困境,鳥鳥用自嘲解構女性容貌焦慮,楊笠創造出經典的「明明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等等。不過,從楊笠為此遭受的瘋狂圍剿來看,當時女性在脫口秀舞台上挑戰性別議題可謂步履維艱。
但今年的脫口秀舞台上,女演員的話題更顯鋒芒,也展現出更強烈的碰撞和出走的力量。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她們並沒有像楊笠那樣遭到抵制,互聯網上反而看到更多對這些女演員的理解和支持。
脫口秀女演員更大膽發聲、突破禁忌話題,折射出中國社會傳統性別意識與權力結構正在面對挑戰。當然,挑戰男權主導的社會現狀並非沒有阻力。
例如,在大連女大學生與外國人一夜情被指「有損國格」議題中,男性群體依然強勢掌握話語權,對上述女大學生的憤怒和抵制顯而易見。
這兩股力量的對抗,近年來表現為比以往更尖銳的男女對立,成為在「躺平」和「內卷」之外,中國當代社會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這種對立間接導致的一個結果,是中國單身女性越來越多,結婚人數連年下降,而離婚率居高不下。官方數據粗略計算,去年中國共610萬對新人結婚,262萬對辦理離婚,離婚率已逼近43%,意味著100對夫妻中有43對走向離婚。
中國女性經濟實力的提升,為女性獨身主義和所謂的女性「出走潮」奠定了物質基礎。麥肯錫2023年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職場女性,就業率達44.8%,高於全球39.3%的平均水平,與美國、瑞典等歐美髮達國家大致持平。
被朋友稱作「煙霧報警器」的張慧,用脫口秀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勸人戒煙和反對公共場所二手煙的親身經歷。 (互聯網)
因經濟地位帶來的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在中國的大城市裡可視可感。
以上海為例,男性承擔買菜、做飯、洗碗等家務十分普遍,「上海男人」的顧家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專門服務女性消費者的「全女」酒吧、健身房、書店不斷湧現,更不要說公開表達厭男情緒、還獲得大片掌聲的脫口秀女演員——這些都會給人一種錯覺,中國女性已經頂半邊天,甚至把男性邊緣化了。
但是,如果將目光轉向小城鎮、農村、偏遠地區,大量女性仍被禁錮在傳統角色里,婚姻成為枷鎖,嫁入夫家後「當牛做馬」的境遇屢見不鮮。「鐵鏈女」事件的發生不過三年,這些女性的生存狀態才是更普遍的現實。
當下女性群體中瀰漫厭男情緒看似洶湧,但要對抗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這種聲音充其量只是一種無力的反抗。要撼動千年積習,需要更強烈、更犀利的吶喊。但這樣的聲音,又有多少男性真的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