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壓價、內卷、加劇通縮:中國企業過度競爭的惡性循環

這是中國商業世界中的生息往複。

一個前景廣闊的技術或產品出現。數十家乃至數百家中國製造商湧入那個新興領域。它們使產品數量大增,使成本快速降低。隨著整體市場的增長,競爭逐漸陷入白熱化,競爭對手們互相壓價,抱著在競爭中最後勝出的希望,甘願忍受微薄的利潤率甚至虧損。

中國的地方政府讓這種競爭更加激烈,它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經濟和就業增長目標,為本地的領軍企業提供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很快,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陷入一場生存角逐中。

當世界上的大多數政府鼓勵充滿活力的競爭和低價時,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它正試圖遏制「內卷」,這個中國人普遍使用的社會學術語描述了一種過度競爭和惡性通縮的內耗循環。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本月召開的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承諾,將採取措施打擊「低價無序競爭」,淘汰落後產能。在最近的另一個關於城市發展的會議上,習近平批評了各省份一窩蜂地投資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等產業的做法。

「打價格戰、搞『內卷式』競爭,只會助長『劣幣驅逐良幣』,」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寫道。「單純向下『卷』價格,最終沒有贏家。」

由於特朗普總統的關稅,中國的對美出口已在減少,中國解決內卷式競爭的努力有了新的緊迫感。其他國家也對中國把大量廉價商品轉銷到它們的市場感到擔憂。中國的商品滯銷問題,加上國內經濟放緩,加劇了行業競爭,加快了通縮的惡性循環。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是衡量整體經濟平均價格的一個廣義指標,中國的這個指數已連續八個季度下降,這是有記錄以來最持久的衰退。6月生產者價格指數創下了近兩年來的最大跌幅,該指數是衡量出廠商品價格的指標。

中國已承諾對壓價企業加強監管,限制地方政府為「殭屍企業」(即依靠外部支持生存、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提供補貼和激勵措施。

鋼鐵水泥等行業長期受困於惡性競爭與產能過剩。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新興朝陽產業也已迅速陷入一場逐底競爭。這已製造了一種不尋常的悖論:雖然中國的企業已在總體上控制了某個行業的市場份額,但企業個體卻難以維持穩定的利潤。

中國官員們在國務院周三召開的會議上承諾加強電動汽車行業的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以約束「非理性競爭」。

在政府宣布這些措施之前,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曾在今年5月大幅下調了近20款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價格。半官方的行業組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點名地批評了比亞迪的做法,並對「價格戰」的危害發出警告。

中國主要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之一小鵬汽車的銷售員張凱(音)說,消費支出低迷和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將給價格帶來持續的壓力。他說,即使在政府為幫助人們購買節能汽車和其他商品提供補貼的計劃結束後,製造商除了繼續以折扣價促銷電動汽車外別無選擇。

「我感覺是個常態,」他說。「因為這個東西價格降下來肯定(就)都起不來了。」

想了解過度競爭帶來的危害,不妨看看位於中國北方的河北省。這個以礦業、重工業和農業聞名的省份因激烈的價格競爭而臭名遠揚。有媒體把河北的商人稱為「價格屠夫」。

在位於河北一片玉米地里的一個工業園區,100多家服裝製造商在一排排幾乎相同的店面里出售幾乎相同的服裝,服裝的相似程度讓人很難區分商家。該園區主要為那些想找工廠批量生產T恤、衛衣,以及各種外套的客戶提供服務。

園區是肅寧縣政府在大約十年前設立的,當時,服裝製造商們為滿足網購者對廉價服裝日益增長的需求,開始在河北的農田上建工廠。在最近的一個夏日,一群顧客從一個店面走到另一個店面,瀏覽各種顏色和款式的T恤和衛衣。

肅寧縣正在緊鄰現有園區的地方建設一個規模更大的「針紡技術」工業園。據官媒報道,園區將設立更大的展覽空間和倉儲區,以及電商服務區。雖然原定於今年5月完工,但記者上個月在那裡看到,園區似乎只完成了一部分。已建成的部分看上去近乎荒廢。許多店面關著門,僅有的一家餐館也關著門,桌椅堆在一個角落裡,地上到處是食物殘渣。

張翠華(音)是園區里的一個小型T恤製造商。她說,她每年為全國各地的批發商生產大約100萬件T恤。競爭自2024年以來已變得如此之激烈,以至於生意一直虧損。

「所以現在卷得沒法,個人都把自個卷死了,」現年37歲的張女士說。「總體來說整體大環境不好,銷不出去,然後產量都超負荷了。」

她說,客戶不斷要求降價,她已在過去幾年裡將每件T恤的利潤率降低了60%以上。張女士說,她的一些競爭對手為了把庫存變成現金,願意虧本出售商品。後來,客戶們要求她把價格降低到競爭對手們的水平,讓她陷入一種兩難境地:再降價的話,她會賠得更多;不降的話,她將徹底沒有生意可做。

她說,許多工廠已經關閉,但這並沒有減輕競爭壓力。

唐永勝(音)是廣東的一個T恤製造商,他在河北經營著八家工廠。他說,他的競爭對手們願意無休止地互相壓價,尤其是在中國許多主流電商平台持續壓低價格的背景下。

唐先生說,河北的許多工廠在進行逐底競爭,因為當地政府鼓勵繼續投資。在那裡,從銀行貸款比在中國其他地區更容易,導致工廠主們不惜一切代價維持運營。

「主要是生存下去,」唐先生說。「他們死撐也要做。」

從服裝園區開車出來沒多遠,就可看到河北另一個正在深陷慘烈價格戰的產業。肅寧縣生產的漁具佔中國漁具產量的很大部分,這裡的街道兩旁林立著魚竿作坊。

商戶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人們熱衷戶外休閑活動,這裡的生意曾一度興隆,但此後需求已大幅降低。中國的經濟低迷更讓生意雪上加霜。商家們說,人們擔心房價下跌或工作不穩定,不願在非必需品上花錢。

釣魚竿製造商孫雲娜(音)說,過去一年的生意急劇下滑。以前在電商平台上賣84元的釣魚竿現在只賣64元。她說,以前每根釣魚竿能賺30元的利潤,現在只能賺10元。

「沒有其他的好辦法了,」孫女士說,「降價格,差不多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