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官方圖。(來源:泡泡瑪特公司提供,已授權。)
有著標誌性「齙牙」和狡黠笑容
被形容為「丑萌中帶點魔性」的LABUBU
因其表面叛逆、內心單純的小精靈形象
正撩動著全球消費者的心
但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其巨大商業價值後
卻生出了歪心思
在直播間售賣假貨
盜版背後,還有一條造假產業鏈
……
直播間里的20元「盲盒刺客」
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消費者張女士沒想到,自己竟然在直播間遇到了「盲盒刺客」。
「原價69元至99元不等的泡泡瑪特LABUBU、溫度等系列盲盒,直播間只要20元,甚至有的產品只需點滿100個贊即可贈送,還承諾必出隱藏款(指在系列盲盒產品中,出現概率較低、相對稀有的款式)。」在某直播間的低價誘惑下,張女士忍不住下了單,購買了盲盒玩偶。收到貨後的她,卻大呼上當受騙:「簡直是『一眼假』。不僅玩偶的做工粗糙、關節鬆動,而且包裝盒上的防偽標識也模糊不清。」
上當受騙的不止張女士一人,在消費者投訴平台和相關的潮玩論壇里,許多消費者都分享了和張女士相似的經歷—在直播間里買到了假的泡泡瑪特盲盒。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消費者在直播間里上當受騙?這與直播間的話術脫不開關係。
「每當有顧客問賣的貨是不是正品時,我們都說是帶鋼印的正版散貨,但其實就是高仿的假貨。」到案後,該直播間的一位主播吐露實情,她說,雖然自己知道這些都是假貨,但不能直接告訴消費者。他們有一套銷售話術,會稱呼這些假貨為「祖國版」「復刻版」「散版」等,並以「清倉特價」「瑕疵品處理」「工廠尾單」等話術進行銷售,以此誆騙消費者。
據悉,該直播間分工明確,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首先是出現在鏡頭前的主播。他們是團隊的「門面擔當」,負責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展示產品,再通過精心編織的話術刻意模糊產品的真偽界限,不斷強調產品的「超高性價比」和「稀缺性」(如「限量」「最後一批」等),再加上極具誘惑力的價格優勢,誘導屏幕前的觀眾衝動消費。
鏡頭之外,中控人員則如同直播間的「隱形操盤手」。他們緊盯著後台數據,根據主播們在鏡頭前的實時指令,精準、快速地操作上架假冒商品的購買鏈接、調整庫存數量等。同時,他們也是直播間氣氛的「催化劑」,通過後台語音系統在直播間適時地高喊「庫存告急」「最後10套!再不搶就沒了」等極具煽動性的語言,持續營造緊迫感,刺激觀眾的購買慾。
若訂單完成後,消費者投訴收到問題產品,客服團隊便成為直面「風暴」的第一線。他們的工作就是處理各種投訴,如實物與直播展示嚴重不符等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以及關於發貨時間一拖再拖、物流信息長期停滯、遲遲收不到貨等焦慮諮詢。
此外,還有財務人員負責結算直播間每日的非法收益流水,按照約定向主播、中控、客服等成員發放所謂的「工資」,同時也負責假冒玩偶倉庫的管理,包括貨物的進出庫登記、打包發貨的協調等具體事務。
從台前熱情洋溢的推銷,到幕後沉著冷靜的售後安撫,再到隱秘的財務結算與倉儲物流,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們直播間售賣的盲盒都是假的。但為了眼前的利益,卻知法犯法。
「這絕非零散小販的偶發行為,而是一個具備完整運營架構、各司其職的團伙化犯罪鏈條。」在該案承辦檢察官、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王書偉看來,正是這種「專業化」的偽裝,讓直播間里的騙局得以高效運轉,欺騙著許許多多的消費者。
調查顯示,直播間里一款標價20元的泡泡瑪特盲盒,單日銷售額可達數千元。看似單筆金額不高,但積少成多。更令人震驚的是,該直播間還通過「定製服務」售賣泡泡瑪特尚未公開發售的限量款。這些玩偶雖然外觀與正版高度相似,但做工粗糙、顏色失真,甚至散發刺鼻氣味。
「他知道消費者享受『佔便宜』的感覺,就以『平價替代』為賣點,將盜版手辦偽裝成『正版散貨』售賣;他也知道消費者最想要隱藏款,就將許多隱藏款在直播間明盒開賣。」王書偉告訴記者,截至案發,該直播間累計售賣盜版泡泡瑪特玩偶金額達100餘萬元,其中涉及LABUBU玩偶的侵權產品佔比超七成。
盜版的背後是造假產業鏈
直播間里的盜版泡泡瑪特盲盒是從哪兒來的?這還要從2023年說起。
這年7月,朱氫在某平台刷短視頻時,無意間刷到了一個賣盲盒的直播間。直播間里熱鬧非凡,售賣的泡泡瑪特盲盒一經上架,便被搶購一空。朱氫很是驚訝,他沒有想到,這小小的盲盒玩偶竟有如此大的市場,吸引著如此多的人前來搶購。「要是我能給直播間供貨……」當這個想法在朱氫腦海中產生時,他決定聯繫直播間一試。
這個直播間是廖璔的。作為潮玩圈的「資深玩家」,廖璔對潮玩情有獨鍾,並組建了自己的直播團隊,在直播間里售賣泡泡瑪特盲盒等潮玩。當朱氫找到他時,面對利益的誘惑,廖璔心動了,兩人一拍即合。
商定後,朱氫開始尋找願意合作的玩具廠。「我住的地方周圍有很多做公仔手辦的玩具廠,於是我就想從中找可以合作的工廠。」朱氫說,他在玩具生產商的聊天群中發出「能做泡泡瑪特的速聯」的消息後,很快便有人回應。
這個人就是寧剛。寧剛是某動漫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看到朱氫的消息後,他決定做這筆生意,並將訂單交由某玩具廠廠長彭延啟負責。至此,一筆由貪婪驅動的交易,就此敲定。
朱氫負責提供關鍵的「生產資料」——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泡泡瑪特熱門款玩偶的實物樣品或設計圖(用於開模),以及正版包裝盒的樣板(用於仿製印刷)。寧剛則作為實際的生產組織者,將這筆訂單交由彭延啟負責具體生產加工。
注塑機的轟鳴聲,噴漆槍的嘶嘶聲,流水線上的組裝與封裝,日夜不息。那些從模具中誕生的搪膠毛絨玩具,帶著一種粗糲的廉價感:關節處毛刺密布、面部塗漆不均勻、包裝盒圖案模糊失真。然而,它們被成批裝入印著知名IP形象的盒子里,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然後走進直播間。
暴利如野草般瘋長。生產記錄顯示,2023年7月底,該玩具廠開始生產盜版的泡泡瑪特玩偶。截至案發,該玩具廠已向朱氫交付15萬餘件玩偶,收款達70餘萬元。
論斤賣的「泡泡瑪特」
這是公安機關查獲的假冒泡泡瑪特盲盒的產品。(來源:受訪者供圖)
當玩具廠生產出假冒的泡泡瑪特玩偶後,朱氫便前來收購。他收購的方式非常簡單粗暴:既不對玩偶的品相進行嚴格篩選,也不按件計價,而是簡單粗暴地論斤稱重。這些從簡陋生產線上誕生的假貨,基本上按10元一斤算。
隨後,這些假的玩偶,便以正品價格二三折的「骨折價」流向市場。如此便宜的玩偶,質量自然不過關。當執法人員走進涉案玩具廠時,一股濃烈的塑料氣味撲鼻而來。在推開車間的一扇門後,眼前的景象令人愕然:倉庫里堆滿了假冒的泡泡瑪特玩偶,仿若一座「玩偶山」。這些玩偶的品相併不佳,關節歪斜、漆面斑駁,有著與正品格格不入的廉價感。經清點,這些玩偶足足有8萬多件,若按照正品市場價值估算,高達500餘萬元。
憑藉著巨大的價差黑洞,這些假貨在直播間銷量極好,吸引著不明真相或心存僥倖的買家前來購買。從廖璔的直播間數據來看,每日觀眾幾乎都能達到上千人,每天的銷售額也在1萬元左右。
2023年11月13日15時許,針對發現的泡泡瑪特知識產權受侵害情況,泡泡瑪特公司向公安機關報警稱,自2023年4月以來,該公司的MOLLY系列、SKULLPANDA系列、DIM00系列、LABUBU系列等產品被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
經過一系列偵查工作,2023年12月21日凌晨1時許,民警在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將犯罪嫌疑人廖璔、陳有洋、朱氫、李大豐等抓獲,現場起獲了部分涉案玩偶。
2024年1月24日,民警在江西某工藝品有限公司將犯罪嫌疑人彭延啟抓獲,在江西省黎川縣將犯罪嫌疑人寧剛抓獲。
「實質性相似」的判斷
當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擺在辦案檢察官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是此案涉及多個罪名,如何審慎研判案件定性問題;二是如何證明侵權產品與正版泡泡瑪特玩偶「實質性相似」,以及判斷假冒產品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成分。
「本案中生產的假冒泡泡瑪特產品,既侵犯了被害單位的商標權,也侵犯了被害單位的著作權,通過直播間售賣,還構成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因此,此案在案件定性上存在一定爭議。」王書偉如是說道。
為此,朝陽區檢察院多次通過檢察官聯席會等,對此案的定性爭議進行研判。最終明確分別以涉嫌銷售侵權複製品罪對廖璔、陳有洋、李大豐三人提起公訴,以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對寧剛、彭延啟二人提起公訴,對另兩名情節較輕的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訴處理。
與此同時,朝陽區檢察院還通過審查涉案假冒產品鑒定意見、抽樣調查等方式,最終確認侵權產品「在整體形象、線條與表達、主要特徵上與正品玩偶基本相同」。在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藉助上級檢察機關力量對涉案假冒產品進行成分檢測後發現,涉案產品材質中並未發現有毒有害成分。
2024年5月24日,朝陽區檢察院對寧剛、彭延啟以涉嫌侵犯著作權罪提起公訴。法院審理認定,寧剛、彭延啟等人未經授權複製、發行泡泡瑪特旗下MOLLY、LABUBU等熱門IP手辦,非法經營數額達100餘萬元,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2024年12月18日,朝陽區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寧剛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50萬元;彭延啟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
2024年5月11日,朝陽區檢察院對下游銷售主播廖璔、陳有洋、李大豐以涉嫌銷售侵權複製品罪提起公訴。法院審理認為,廖璔、陳有洋等人通過互聯網直播銷售明知是侵犯著作權的美術產品且銷售的產品亦存在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銷售數額達25萬元以上,構成銷售侵權複製品罪。
2025年3月7日,朝陽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銷售侵權複製品罪判處廖璔、陳有洋、李大豐等三人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至二年七個月不等,各並處罰金。
2025年5月9日,朝陽區檢察院對朱氫以涉嫌侵犯著作權罪提起公訴。7月16日,朝陽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朱氫因犯侵犯著作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60萬元。朱氫當庭表示不上訴。
泡泡瑪特公司作為著作權人,同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
寧剛等人的盜版利益鏈條雖已被斬斷,但此案的警示卻遠未消散。那些粗製濫造的玩偶,不僅是對原創者心血與知識產權的踐踏,更是對消費者信任的欺詐。希望消費者擦亮雙眼,拒絕低價誘惑,全社會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共識,才能讓真正的創意在陽光下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