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崇州農田,22歲的李俊輝輕點控制台,兩架無人機升空,一場關乎時間的滅蟲競賽在雲端展開。在宜賓南部的山區多架無人機跨過層層阻隔,將緊急物料運輸到山坳深處,如今無人機與這位年輕人的生活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7月22日,人社部發布第七批17個新職業,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首次進入國家職業序列。與此同時,成都三聖鄉一無人機實訓基地內,數十架無人機在學員操控下騰空而起。定點懸停、水平八字飛行、空中旋轉等動作一氣呵成。訓練場邊排滿等待練習的學員,培訓機構負責人感嘆:「如今教室已經不夠用了。」
正在夜訓考證的現場
無人機飛手的職業新考驗
從「單兵突擊」到「運籌帷幄」
如今隨著無人機運用場景的不斷增加,對於無人機飛手的要求也不再是操作一台機器懸停、定點循飛等簡單動作。規模化控制機群成為考驗飛手的一道現實關卡。在監控中心,李俊輝的工作顛覆了傳統無人機操作模式。不同於「一人一機」的常規操作,他通過地面控制台同時調度多架無人機完成醫療配送任務。「遇見信號波動或極端天氣時,需要在後台介入接管。」這位剛入行一年的年輕人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場景。
而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的正式確立,標誌著低空經濟進入規模化運營階段。這些專業人員負責設計飛行航線、協調多機協作、管理飛行現場,確保農業植保、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任務安全高效完成。
「我們乾的是運籌帷幄,不是單兵突擊。」李俊輝如此區分無人機駕駛員與規劃員的本質差異。在他看來,如今一條無人機安全航線需要多重保障:尋找備降場地、測試信號穩定性、實地演練驗證,每個環節都關乎任務成敗。「實話說,能熟練操作且有規模飛行思維的飛手極少。」
如今低空經濟正迎來爆發性增長。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低空經濟產值將突破1.5萬億元,而作為核心載體的無人機產業已進入快車道。截至2024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無人機達187.5萬架,僅上半年新增註冊量就達60.8萬架,增幅高達48%。
無人機操作現場
培訓市場沸騰 教室爆滿
「很多是跨行業轉型的」
隨著對無人機飛手要求的增加,飛手培訓考證也迎來了熱潮。在崇州CAAC執照考場,300多名考生同時操控無人機升空,發動機的嗡鳴聲此起彼伏。成都昂鴿無人機學院負責人王成的手機響個不停:「以前每天諮詢量就十個左右,現在線上線下的日均諮詢量直接翻了3倍。」
在成都,無人機培訓機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熱潮,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飛行學院院長黃婉婷此前對媒體表示,今年CAAC民航局執照報考人數增幅超30%,學院2017年開設的無人機專業持續保持96%的高就業率。
「爆滿」的培訓教室
據王成所說,目前成都全市大致有40多家培訓機構,據他了解大部分的培訓班幾乎滿員。「視距內駕駛員培訓課程僅需半個月,學費8000元起;而超視距駕駛員培訓周期25天,費用高達2萬元。」王成說,培訓價格各家都有差異,主要是看教員資歷和培訓內容。
「有個00後辭去原有工作,花費9000元報名小型多旋翼超視距課程。」學員主要是因為工作行業要求或者看好飛手職業前景而來。培訓現場見證著跨行業轉型的眾生相。「今年學員中有外賣小哥、調酒師、建築設計師,甚至60歲的學員。」王成稱就從他的公司數據觀察到,跨行業參與培訓人數增幅達15%,企業委培人員增長超40%。
這場培訓熱潮背後是驚人的人才缺口達100萬的現狀,全國187.5萬架註冊無人機對應著僅22.5萬名持證飛手。低空經濟的擴張速度遠超人才培養能力,市場正以驚人的熱情回應這一失衡。
無人機考證現場
日薪2000元的藍天技術
「持證成為薪資談判的重要籌碼」
記者看到在寧波安邦護衛公司的招聘啟事上,無人機操作員崗位標註著「6萬-10萬/年」的待遇。但這只是行業入門薪資,真正資深飛手的收入令人矚目。「今年最火的是無人機吊運。」王成推薦幾名學員進入涼山州某光伏電站項目,「他們用無人機吊運建築材料,月入1.2萬很平常。」他透露,成熟飛手日薪可達2000元,特別項目中日薪過萬並不罕見。
王成詳細介紹,目前行業內部薪資差異其實很顯著,基礎飛手月薪4000-5000元,負責日常飛行與設備維護,超視距駕駛員進行電力巡檢可達500元/小時,遠超普通視距內駕駛員,教員帶課時薪300元起。「持證成為薪資談判的重要籌碼。」王成說有證者和「野飛手」薪資天差地別。
無人機考試實操現場
2024年《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實施後,持證成為行業硬門檻。商用無人機無證飛行面臨最高10萬元罰款並納入徵信黑名單,而持證飛手薪資平均比無證者高出42%。「90%的無人機保險理賠要求提供有效資質。」王成表示,持證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意味著薪資溢價和風險保障的雙重優勢。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低空經濟正以年均20%的速度在成都擴張,這座「工業無人機第一城」已培育14個低空應用場景,開通71條航線,吸引著大量人才湧入。無論在成都的高樓中,還是在黑龍江廣袤的黑土地上,無人機的身影飛躍天際線,出現在中國大地的無數運用場景中,而隨著應用場景從物流巡檢拓展到醫療急救、光伏吊裝等領域,市場對複合型飛手的需求將持續升溫。